原创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迪丽瓦拉
2025-07-13 21:03:32
0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春秋左传·庄公十年》

熟悉古代历史的朋友应当对这句话不陌生,这是《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长勺之战时所言的经典名句,意思是(敌军)前两次击鼓时,会大大损耗士气,当第三次击鼓后,敌军士气已经衰竭,便可以攻打了。

曹刿论战的历史故事,给予后世军事智慧和深刻的处事道理,而曹刿的这段历史所发生的时代,其实还有许多或惊心动魄、或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这段历史被世人称为“春秋”。

说起春秋,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与之经常同时出现的战国时期,战国也有许多经典流传至今,比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虽然春秋、战国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同处于一个时代,但是这两段时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也因此被分别命名。

那么,“春秋战国”究竟是什么朝代呢?两者命名的依据是什么?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朗朗上口的儿歌,已经详细诠释了这段古代历史的时间节点,那就是周分为西周、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开始,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灭终止;紧接着,周平王开始了这段较为动荡的春秋时期;一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立韩、赵、魏诸侯国,这也标志着烽火战乱的战国时期到来了。

从整个历史轮廓中,我们会发现,西周、春秋、战国的统治者其实并未改变根本的性质,他们基本都是“周家人”。

因为这三个时代其实共同属于周朝,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其身份血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统治者都是周的命脉和子孙。

然而,西周、春秋、战国却有着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这也是它们被区分为不同时期的原因。

从政治特点和社会特点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三个时期独有的文明氛围。

首先,我们都知道,商代末期至西周整个时期,沿用的制度是分封制,而春秋、战国时期表面上仍旧为分封制,实则已经开始沿用郡县制。

分封制是指,以周天子为中心,其子孙后代及有血脉的后代被分封为诸侯并封地,诸侯在管理封地的同时需要听从周天子的统治。诸侯的地位和权力可以被子孙后代继承。

郡县制则是指,天子任免不具有皇室血脉的人为郡守、县令,管理属于自己的地区,郡守、县令等位置并不可以被世袭,这也是郡县制、分封制最大的区别。

因此,从此处我们便可以得知,分封制下掌握实际权力的人只有皇室中人,而郡县制下则是权力分散的(不过能够被任命的人也并不是平民老百姓,都是在社会中有较高地位和名望的人)。

在了解了这两个政治制度后,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曾在西周风靡一时的分封制,最终会被郡县制替代呢?

究其原因,只不过是“权力”二字的魅力所在。

在历朝历代中,争夺权力的腥风血雨从未停止。如唐朝时李世民杀害兄弟,还逼迫自己的父亲下位。父子、兄弟之间尚且如此,那么血缘关系较远的表亲更不可能和睦相处了。

西周时,诸侯与周天子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诸侯们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他们既与其他诸侯心生嫌隙,更有甚者对周天子之位虎视眈眈,这也造成西周后期朝政十分混乱,各个诸侯国不仅战事连连,而且周天子都被逼退。

正是由于权力过于分散,天子已察觉到自身的位置受到威胁,因此从春秋开始,周天子便广招郡守、县令,以非皇室血脉之人来对抗诸侯,从而达到集权的目的。

或许,这周天子的选择是明确的,但是此时的周氏王朝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

这时的郡县制还处于一个雏形状态,并不能给日渐衰微的王权以助力。与此同时,春秋时期雄起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也在宣告着王权式微。

正是由于西周时,权力统统属于周氏血脉,春秋时却逐渐分散给“外人”,因此以春秋五霸为首的诸侯自然会感到不满。

直至战国,其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其实就是诸侯对抗周天子权力、对抗郡县制造成的局面。

总的来看,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力量是逐渐下跌的,政治秩序也由井然有序变得逐渐混乱,社会秩序同样也是如此。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印记以祭祀这样的礼节为主题,而战国时期则多为战争。

说起战争,这也是“战国”这一名字的由来。战国的说法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我们所熟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出自其中的名篇。《战国策》讲述的主要就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生的名人轶事,以小见大,用小人物事件投影至宏大的战国历史。

既然“战国”出自《战国策》,与之类似的,“春秋”的出处其实也是著作《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为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编著。

《春秋》这一著作命名的来源是,我国古时的历法先有春秋,随后才区分冬夏。在《春秋》之后,还诞生了一种时髦的文体“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内容短小精悍,且寓意深远,因此春秋笔法也多形容委婉、含蓄且意思深远的著作。

而“春秋”这一时代的命名,来源可能是这一著作,但也有说法认为,“春秋”指代的是诸侯在每年春、秋季向周天子朝拜的礼节制度。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春秋”二字所蕴含的意义十分广阔,看到这两字,或许总使人想起春秋时期的诸侯之争及士大夫源远流长的古人古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宽容礼让,廉颇则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二人因此成为千古美谈...
原创 隋... 历史回顾 隋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文帝杨坚做出了一个震动朝廷的大决定:废除了长子杨勇的皇...
出土文物证明:曹操缴获吕布的方... 吕布是汉末第一高手而不是三国第一名将,因为吕布驰骋疆场单挑无敌的时候,还没有天下三分,将其列为“三国...
原创 这...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探...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与深远影响 作者:多芬奇 编辑:多芬奇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是中国...
原创 流... 在清宫剧中,我们常听到皇帝对犯人下令:“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历史剧的经典台...
原创 他... 公元190年正月,关东的诸侯集结兵力,展开了讨伐董卓的行动,总共有十一位州郡的领导者参与了其中。具体...
原创 龙... 我想写一本书,题目是《让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这可不是空口白话,美国确实正在走向解体的道路,步伐越来...
原创 清... 这位令人敬仰的大才子就是陈衍庶,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时任民国大总统的东北王张作霖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原创 父... 改写文章 背景与引发的决策 在公元1656年6月,孝庄太后传下懿旨,开始着手为顺治帝选立皇妃一事...
原创 他... 西晋末年,社会动荡,整个天下陷入混乱。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崛起,并通过建立许多小王国进入中原地区,其中...
吉林集安:“世遗之城”交出文脉... 中新网 通化7月4日电 (记者 郭佳)千年王城静卧,古墓群星罗棋布——有着425年高句丽都城史的吉林...
原创 在... 曹操素有疑心病,甚至可以说他几乎对每个身边的大将都持怀疑态度。对于这一点,许多人自然会联想到关羽和张...
原创 汉... 文 | 蒋冉Jiang 编辑 | 蒋冉Jiang 众所周知,汉朝的兵器原料多来自韩国,但随着魏...
原创 为... 中亚五国皆信奉伊斯兰教,拥有相似的文化和风俗,甚至可追溯到共同的祖先。然而,为什么中亚地区没有形成一...
原创 林... 林徽因已成为一个美丽的传奇人物。自1955年去世以来,整整68年过去了,但她的美貌与才华至今仍然令人...
原创 1... 我是棠棣,一名热衷历史的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一起探索历史的智慧,探讨古今中外的大势,学无止境...
原创 刘... 刘封,刘备的养子,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是刘备身边的骁勇将领之一。他与赵云、张飞等猛将一道驰骋沙场,立...
原创 十... 在我国古代,君子六艺中有一项特别的技艺,那便是“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
原创 刘... 刘备,一位以宽厚、知人善任和胸怀大度为人所称道的历史人物。人们常提起他临终时把国家托付给曹操的宽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