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英明神武建立东汉,再现了西汉时的强大盛世。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东汉末年,历史轮回的悲剧再度上演,天下分崩豪强并起,汉献帝成了名存实亡的空架子,中原大地面临新一轮的“皇帝争霸赛”。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激烈角逐中,曹操、刘备、孙权成了三大强者,他们为了一统天下,或勾心斗角或拼杀疆场,为后人留下一幕幕精彩绝伦的三国纷争大戏。
三国各有自己的优势。曹操据守千里中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实力最为强大。而孙权依托大江天险,国险民附。刘备的优势有两个,一是西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蜀道难”天下皆知,成为刘备立国的天然屏障。第二是他的人才优势。无论是武将中的关张赵马黄,还是谋臣中的诸葛亮、庞统、法正,都曾是各自领域中的翘楚之辈。
其中,又以诸葛亮对蜀汉的作用最为突出,贡献最大。第一他为刘备量身定制了“隆中对”的基本国策,为刘备势力发展壮大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堪称蜀汉奠基人。其次,刘备死后刘禅登基,刘禅的能力比起刘备天差地远。但诸葛亮不改初衷,不离不弃,继续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没有像司马懿一样,为自己家族谋朝篡位。第三点,诸葛亮为蜀汉复兴大业鞠躬尽瘁,最终病死军中,死而后已。
因此,千百年来,诸葛亮一直广受后人推崇。世人对他的忠诚度和杰出才干,予以极高评价。千古一帝李世民认为,诸葛亮是“至公”之人,康熙皇帝说:“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陈亮认为,“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然而,有一个皇帝却对诸葛亮十分不满,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痛斥指责诸葛亮,指出了诸葛亮的两大污点。
这个皇帝就是魏国皇帝曹叡。曹叡在位期间,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一度给曹叡造成很大麻烦,两人是生死冤家,曹叡对诸葛亮不满也很正常。但曹叡对诸葛亮的指责,却并非是胡诌八扯信口雌黄,而是有理有据,挺有几分道理。《魏略》中,记载了曹叡颁发的一道诏书,名叫《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对诸葛亮痛加批驳。
曹叡在诏书中主要说了诸葛亮两个污点。第一点是说诸葛亮连年兴兵征战,生灵涂炭,黎民遭殃。声称诸葛亮“怀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李熊、荆邯,都是西汉末年大军阀公孙述的军师,挑唆公孙述叛汉自立,割据蜀地称霸一时,最终以失败告终。曹叡认为诸葛亮兴师动众,让“天下数遭兵革”,让“四海之耆老,后生之孤幼”,受尽刀兵之苦。诸葛亮六出祁山频繁用兵,确实给蜀汉百姓带来繁重的兵役和劳役压力,有劳民伤财之嫌。
曹叡指出诸葛亮的第二个污点,是他独揽蜀汉大权,权倾朝野,架空皇帝刘禅。认为诸葛亮“外务立孤之名”,“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此语显然有故意挑拨刘禅与诸葛亮关系的险恶用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诸葛亮在处理君臣关系时,让刘禅几乎没有发言权,确实难免臣权独大之嫌。《三国志》引用《诸葛亮集》中的记载,大臣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称王爵,诸葛亮回应说,待到斩了曹叡,灭掉魏国,即使加十锡也不多。虽然他一生没有像司马懿一样野心勃勃图谋篡位,但说出这样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从侧面印证了曹叡的结论并非全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