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始皇,史书一句话揭开谜底
迪丽瓦拉
2025-06-21 00:31:56
0

前几天,上小学的女儿问我一个问题:爸爸,你说荆轲那武功有多差啊?离那么近都刺不到秦始皇。听到问题我不由得一愣,荆轲刺秦是一个从小听到大的历史故事,但每次听总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今天听女儿这么一问,让我豁然开朗,对啊,为什么十拿九稳的刺杀,就失败了呢?

从史书记载来看,荆轲是面对面进献地图,图穷则匕现,双方的距离触手可及。

战国时期,人都是跪坐在地,而且秦王穿的还是宽袍大褂,袖子老宽那种,根据荆轲的设计,一只手抓住秦王袖子,一只手拿着匕首当胸就刺。

刺不到要害不打紧,这匕首是淬过毒的,而且是见血封喉的剧毒,只要随随便便划个伤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秦始皇了。

诡异就诡异在,怎么看都不可能失败的刺杀行动,偏偏就失败了,荆轲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办砸了一件在小学生看来都不会办砸的事情。

按理说,刺杀秦王这种事,是灭国大事,容不得半点差池,燕太子丹怎么看也不像个傻子,没理由找一个功夫和智商差到极点的人去办这等事。

可是荆轲为什么会失败呢?

今天再看《资治通鉴》秦纪二时,一句话豁然点醒了我。

荆轲被捉后,骂道:“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生劫!这才是荆轲的目的所在,想要劫持秦王作为人质,从而逼他吐出割让燕国的土地,以此报答燕太子丹的礼遇之恩。

荆轲敢于孤身刺秦王,怎么看也不会是沽名钓誉,贪生怕死之徒。临死前说的这句话也不太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甩锅,这应当就是他的真实目的。

生劫和刺杀,这其中的难度差别就大多了,荆轲应当是数次尝试生擒秦王失败,这才绝望,从而将手中匕首掷向秦王,想要刺伤他同归于尽,不过很可惜,他毕竟是没有小李飞刀的功夫。

荆轲为何一定要生擒秦王呢?除了逼他吐出割让燕国的土地,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想一定是有的。

荆轲也是人,而且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想要建功立业,如果杀掉秦王,那么自己的结局只能是陪葬,还谈何建功立业。

唯有劫持秦王,才有可能安然返回燕国,从而创造一段传奇。毕竟没有人想死,荆轲的本意一定不是要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是要顺利返回,立不世功业。

既然是生擒,那为什么还要带一把见血封喉的匕首呢?万一不小心弄伤了秦王,不就成了撕票了?

因为匕首是太子丹给的,太子丹和嬴政两个人其实是老相识,都曾经在赵国当人质。当时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同病相怜。

后来分别回国,嬴政顺利即位,秦国也是越来越强大,隐隐有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势,而燕国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太子丹也找过嬴政叙旧,可惜嬴政根本就不搭理他,这让太子丹自尊遭受很大打击。

这就好比多年后同学聚会,当年的同桌高高在上,还对自己爱答不理,一脸不屑。所以太子丹策划刺杀嬴政,有多少是国仇,有多少是私愤,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不过从他给荆轲见血封喉的毒匕首来看,太子丹的目的更倾向于让嬴政死,而不是要回燕国割让的土地。

那么我们继续想一想,假如荆轲成功了,真的生擒了秦王,要回了土地,历史会有什么改变么?我想是不会的,其实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 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 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

什么意思呢?经营国家应当任用贤能,仁爱对民,诚信外交,这样的话,再强大的外敌也不用畏惧。太子丹放弃正道不走,反而为了泄私愤,用阴谋诡计,最终落得身死国灭。

秦国日益壮大时燕国在做什么呢?联合其他国家入侵了齐国,瓜分土地人民,猜忌战神乐毅,将其赶跑。秦国攻打赵国时不但不救,还背后捅刀子,趁势入侵。

外交内政均一塌糊涂,政治低能堪称六国之最,这样的王族,这样的国家,就算给他割让的土地又如何?迟早还是要还给秦国。

所以说,荆轲踏上刺秦这条路,就是个必死之局,刺杀成功或者失败自己都要死。就算侥幸按照自己愿望,顺利生擒秦王,逼得秦国割地,若干年后,燕国一样要灭,荆轲一样会死。

这就是历史,虽然无奈,但很真实。

关于荆轲刺秦的真相,有不同意见的,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三国时期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最为出众。诸葛亮受到刘备的重用。诸葛亮对刘备...
萧何计杀韩信,是萧何一生中的污... 恰恰相反,非但不是污点,反而是人生高光时刻。 一 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萧何和吕后合谋计杀韩...
原创 周... 周恩来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始终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和人民放在一起的人,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搞...
原创 朱... 统治天下容易,但要平步青云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底层跃升至帝王之位,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而更难...
原创 唐... 古代有传说的四大美女,提起她们常令人联想到那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句话中的“羞花”,说的正是杨...
原创 诸...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 诸葛亮自从接受了刘备托孤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蜀国。刘禅在他的...
原创 号...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建了8个军进行北伐,这八个军算是国军的起家部队。在北伐的过程中尤以第四军的...
原创 唐... 唐玄宗和杨贵妃那么恩爱,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造成的 大家应该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最富有的是哪...
原创 赵... 在大多数人看来,老版《三国演义》是最符合原著的影视作品。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与原著出入不大。在其...
原创 赫... 赫鲁晓夫的晚年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宁静。虽然他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照料花园中的植物,尝试从这份接触...
47年,国军司令忐忑地给毛主席... 赵寿山,一个敢于独自挑起大旗的传奇人物,他的抉择震撼了历史,也刺痛了现实。 他问毛主席:“我一个人反...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 概述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是清朝光绪年间铸造的一种机制铜币,它的面值非常小,是当时中国最小的铜币之...
原创 洪... 前言 在1936年的5月,一个红军战士正竭力劝说着自己的妹妹,他苦口婆心地说: “洪学智其实人品挺好...
原创 蒋... 前言: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是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另一个则是败逃台湾的蒋介石。 ...
原创 把... 如果把兵仙韩信放在三国时期,其军事水平依然会是超一流的存在,但能否帮助刘备一统三国,还存在诸多不确定...
原创 早... 要说中国古代十几个王朝近两百多个帝王之中,谁的人生最为丰富。 那唐玄宗李隆基肯定有名。 “唐隆政变...
原创 长... 1934年秋,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辛的长征之路。然而,在这场史诗般的战略转移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萦绕在中...
原创 4...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长... 长白山“藏宝洞”:历史的见证,和平的提醒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历史遗...
三国乱世里,他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三国演义中,吕布给人的印象是勇武无双,冠绝天下,一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足可见其武艺之出众!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