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自成为什么会败?
迪丽瓦拉
2025-06-22 05:33:43
0

公元1644年3月,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以身殉国,明朝全国性政权结束,国祚276年。

明朝灭亡以后,李自成可谓是如日中天,虽然当时还有关外大清、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方的南明小朝廷三方势力,虽然在今天来看,后来统一天下的大清才是主角,但其实在当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才是世人眼中的绝对主角,大顺政权挟灭明朝之威,一度占据北方半壁江山,又拥兵百万,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世人都认为大顺政权是下一个大一统政权。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占领了北京消灭了明朝,看似是其辉煌的开始,但也是他走向灭亡的开始,因为在占领北京以后,李自成唯一让人留下印象的就是败于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不久退出北京,从此是一蹶不起,到了1645年李自成便莫名其妙的死去,大顺政权彻底土崩瓦解,可谓是昙花一现。

那么李自成鼎盛之时,一度占据北方半壁江山,拥兵百万,为何只是昙花一现呢,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因为“均田免赋”而“追缴助饷”导致官绅阶级对其离心离德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以后,对于前明官员,不只是没有象征性重用一些,以拉拢人心,反而是在统治区内大规模的“追缴助饷”,如此一来,是将官绅阶级彻底得罪。

自古以来,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其实老百姓的民心根本不重要,因为他们的民心已经被官绅阶级代表了;也就是说哪个统治者可以维护了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那么统一天下肯定是事半功倍,而李自成不只是没有维护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反而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无形中是破坏了自己统治根基。

李自成在退出北京以后,为何一败涂地一蹶不起呢,固然有着李自成为首的统治阶层的错误指挥,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大顺政权得罪了官绅阶级,这些官绅阶级不愿意帮助他们,自然也是其一蹶不起的重要原因。

当然李自成之所以这样做,固然有着他占据北京以后,没有从农民起义者领袖及时转变成为欲要统一天下者立场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多少有些骑虎难下,因为他在起义过程中,提出了“均田免赋”政策,因此短短时间内,可以拉拢百万大军并且消灭明朝占据北方半壁江山,但占据北京以后军饷等则成为问题,不能对底层下手,加之为帝国提供主要赋税的南方还在南明手中,北方又久经战乱,自然只能对官绅阶级“追缴助饷”了。

二、没有自己的根基之地

李自成从崇祯二年起义,到崇祯十七年成功,历时15年,这个时间,跟明太祖朱元璋25岁参加反元大军,40岁建立明朝,历时15年开国的时间是一样的。

但是李自成这15年,其实大多数时间一直在流动作战,并没有自己固定的根基之地,也没有什么辉煌战绩。像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开国,是先夺取江南为根基之地,再一举北伐消灭元朝的,期间打过数场恶战,战陈友谅,征张士诚,平方国珍等,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根基很是扎实。

虽然崇祯十七年攻破北京之前,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但客观来说,西安及其西北一带,李自成压根没有正经经营几年,根本算不得根基之地。

一直流动作战,没有自己的根基之地,这也是他退出北京以后,一蹶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李自成整体而言,战略目光短浅

整体来说,李自成的个人能力其实很差,根本不是开国皇帝的材料。

诸如进入北京以后,大规模追缴助饷,得罪官绅阶级。还有忽视关外大清的威胁,进入北京之际,没有带领多少大军,有战斗力的军队都分散于其他地方不说,山海关这样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派自己的嫡系将领接手,只是象征性派降将唐通的军队去接管,对于吴三桂也不够重视,最终酿成了一片石之惨败。

而大败以后,并没有坚守北京,反而退出北京,临走之前还放火烧了紫禁城,等于将北京拱手相让于大清。

四、对手大清太强大了

李自成跟大清相比,可以说全方位的不如。

拉拢人心来说,崇祯帝朱由检死后,李自成的处理可以说很敷衍,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李自成是对其一点都不重视。

而大清入关以后,具体的开销花费方面,其实也不是多么舍得,但是相当的会造势,在进入北京以后,对崇祯帝是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还将其移葬思陵。

同样一件事处理上,李自成敷衍,大清是相当不错,可谓是大大拉拢了前明旧臣之心。

以官绅阶级来说,李自成是大规模“追缴助饷”,得罪死了官绅阶级。

清朝入关以后,不只是停止“追缴助饷”,更是大力维护官绅阶级的既得利益,而且是重用前明旧臣,哪怕只是面子上重用,不将其参与到核心政务之中,但也是大大拉拢了官绅阶级。

可以说清朝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对比之下,李自成自然更是显得很不济了。

最后综合来说,李自成之所以昙花一现,大概就是以上几个原因;虽然他在当时的时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当时放眼大历史来看,属于是没有建立新世界秩序的能力,却摧毁了摇摇欲坠的旧世界,将世界带入一个更大的乱世,自己则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是消失,多少有些虎头蛇尾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分析,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出来和谐交流,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
原创 司...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应该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阴沉”、“老谋深算”、“...
原创 犹... 前言 大家在互联网上不难看到这样的数据信息: 犹太人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虽然整个族群的人...
原创 看... ?【本文由 蜀山笔侠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我国历朝历代谁对现在中国的版图贡献最大? 当...
原创 韩... 在中国古代,为了迎合君王向往长寿的愿望,大臣们习惯称君主为“万岁”。在《事物纪原》中记载,战国时期,...
原创 周... 如果把我党比作一个家庭,没有毛主席,这个家要散,同样,这个家也必不可缺少周恩来。 周总理永远是在紧急...
原创 司... 引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每逢乱世,就会有英...
原创 晚... 这张照片中的风尘女子正陪着一众富商打麻将、抽大麻。在中国古代娼和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娼是出卖肉体...
原创 两... 听说点赞关注我的人,都会好运相伴!还等什么?快行动起来吧! 战争年代,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濒危转安”的中国木拱桥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木拱桥。  刘 妍供图 2024年12月5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
探秘土耳其“瓷器藏宝阁”:近1... 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是全球除中国外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地方,即将迎来一座全新瓷器博物馆。馆藏的元、明...
原创 明...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
原创 为... 三观沉思录,如果各位看官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一下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聚焦历史,冷...
原创 河...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
原创 圆...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当时清朝的咸丰皇帝带着皇宫贵族全部逃亡热河,整个紫禁城都沦陷了,皇宫和...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再现故宫文物近百年前的隐秘征途 祝勇采访故宫文物南迁功臣、故宫博物...
原创 明... 《长岁》曾言:“愿献南山寿,年齐大衍经纶富。”古往今来,长寿皆为世人期盼目标。追寻长寿之路中,无数奇...
原创 1...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 关注 ”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198...
原创 海... 按照史料上记载,夏朝是是我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抛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不谈,就“夏朝是否曾经存在”这...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