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过商鞅变法看公司推行新政策需要遵循四点原则
迪丽瓦拉
2024-06-27 17:07:08
0

原标题:资治通鉴:通过商鞅变法看公司推行新政策需要遵循四点原则

商鞅变法是秦国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废除了秦国旧的体制,创立了适应秦国发展的新制度,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壮大的国力,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虽然商鞅变法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但是我们通过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上也是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资治通鉴》中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商鞅变法的始末

商鞅来到秦国推行他的变法,这时候秦国的那些贵族们都不赞同商鞅的变法,商鞅就向秦孝公进言说:“百姓不会考虑开创的计划,他们只会分享利益;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也不能和他们共商大计,所以成大事的人要想强国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这时虽然有大夫甘龙在一旁阻扰但是秦孝公还是听从商鞅的意见由他主持变法。

商鞅于是就制定了变法的法令:将百姓编成五家为一伍、十家一什,并且要互相监督,实行连坐法。举报奸谋的人和上战场杀敌的人一样有赏赐,知情不报的人和战场上投降敌人的同罪处罚。获得军功的可以有上等爵位。私下斗殴的人根据轻重程度进行处罚。致力于本业工作的,种田的生产粮食多的,织布织的布匹多的,可以免除赋役。因为懒惰导致贫困的,将成为奴隶。皇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了爵位秩序高低,以及相应配套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有功劳的人就获得相应荣誉并获得物资上的奖励,无功劳的人及时家里富有也不能显耀。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资治通鉴·周纪二》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写好了但是没有公布,害怕百姓不相信这个法令。于是商鞅就让人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商鞅当众下令有人把这块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十金。百姓感到这件事情很奇怪,没有人上去搬这个木头。商鞅又加到赏赐五十金,终于有个人尝试着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马就赏赐那个人五十金。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周纪二》

这下秦国百姓都知道商鞅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商鞅就颁布了法令,法令推行了一年,秦国的百姓说来说新的法令给他们带来了不便。这时候刚好太子触犯了法令,商鞅就说:“新法令推行不好是由于上层人士没有很好执行。太子是国君的子嗣,不可以对他施行,于是就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施行了处罚。”这下子秦国人都很认真遵守这个法令。

法令推行了十年,秦国出现了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局面,百姓也积极为国家去战斗,不再进行私下械斗,这下乡野也都实现了大治的局面。这时候那些当初说新法令不好的人又跑来说新法令好,商鞅说:“这些都是乱法的刁民!”于是就把他们都迁到边境上去住,自此百姓再也不敢随便议论法令的是非了。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资治通鉴·周纪二》

二、借鉴意义

从商鞅变法的整个过程其实可以对我们现在作为管理者如何推行制度激励员工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制度一定要有针对性,商鞅为何能在秦国实行变法,这是因为秦孝公继位后,秦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东方的其他六国,向东发展受制于魏国,向南向西发展受制于楚国,先王开创的河西之地被韩魏赵给瓜分了。而且其他六国还看不起秦国,认为秦国是未开化的国家。所以此时秦孝公急切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秦国弱小的局面,怎么改变呢?就是商鞅变法中的推崇军功,摒弃贵族世袭的现状,只有在战场上立功才能有爵位。

对于公司而言,我们制定制度也是要有针对性,通过制度来摒弃原来的旧的环境和习惯,将目标明确,把力量都往一个方向使劲,同时对于制度的执行还要有一定的奖惩措施来激发大家执行的积极性。

二、对于制度的执行,要有奖惩的措施。一项新的规章制度要想从上往下推行下去,人人都自觉依章办事,往往要靠奖惩手段来刺激。对于能按规章制度办事,表现好的,要予以奖励,通过物质激励让别人向他看起,树立起几个典型之后,制度推行的效果会好起来。但是对于拒绝按新的规章制度办事的,也要予以处罚,这样才会让人敬畏。特别是对于违背制度的也要抓一两个典型起到震慑作用。要不然没有处罚措施,这个制度到最后也是无法推行下去的。

三、做事信用为先。从商鞅徙木赏金这件事,可以看出信用的重要性。要想为制度实行打下良好的环境,就要讲信用。该奖励的就要奖励,该处罚的就要处罚。现实中有好多公司在奖励这一块看到员工按公司奖励标准会得到很大一笔奖金,然而老板却迟迟不肯兑现,想尽办法这边克扣一点那边克扣一点,这不仅仅让原本应该得到奖励的员工寒心,也让其他员工寒心,整个公司就丧失凝聚力,不仅优秀的员工会离开,公司可能以后也会很难走远。

四、对于制度可以提意见但是不能私下随便议论。一项制度的执行或许会有一些缺陷,毕竟有时候领导者考虑问题也不会面面俱到。但是有问题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提出来,不能对制度随便议论,这样可能会传播出一些消极的东西,造成对公司不好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人要及时清理。

所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公司一把手想让你在公司推行改革,如何有效推行这个改革呢?第一就是要有一套有针对性的制度(商鞅变法中推行的法令);第二要有奖励措施(恩威并施,商鞅变法中按军功论赏赐和爵位,太子犯法处罚太子老师以儆效尤);第三要有信用(商鞅徙木赏金);第四制度可以修正但不能随便议论(商鞅把那些妄议变法的人都迁到边境上去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极为关键的战役,标志着袁绍和曹操之间的最后一次较量。战役的结果不仅决定了北方的...
原创 “...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嘴巴上说着一堆好话,见了人说人话,见了鬼说鬼话。这种人就像...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他生活在元朝末年的动乱时期,那个时候的社会动荡让他学...
原创 清... 清朝的物产非常丰富,几乎什么都有,乾隆皇帝傲慢地拒绝了英国使者马加尔尼的请求,不愿建立商贸关系。这个...
原创 为... 当谈到中国的崛起时,许多西方国家的反应就像邻居家突然中了彩票——既感到羡慕,又有些焦虑,甚至开始感到...
原创 古...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秦始皇功绩卓著、威名远播,几千年来声名不衰,因此至今仍有很多研究者在研究他。...
原创 1... 今天咱得聊聊一个特别牛的老人,他叫周寿谊,活了 116 岁,硬生生见证了宋、元、明三个朝代的更迭,这...
原创 张...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人是帮助李显重新登基为帝,恢复李唐江山的重要人物,因此李显为了...
原创 丞... 在谈到汉室的兴衰时,汉高祖刘邦是一位明智的皇帝,他开创了盛世大汉。而在刘邦的治国过程中,有两位重要人...
原创 回...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提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贞观之治”这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在李世民的统...
原创 关... 公元219年,刘备稳坐西川,晋升为汉中王。同年,关羽发动北伐,斩杀庞德,俘获于禁,成功水淹曹军七个营...
原创 上... 唐亮,1910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6岁时,他便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革命...
原创 同...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令人混淆的历史人物。例如李广与李广利、张宗昌与张昌宗、李自成与李秀...
原创 常... 1391年,广西龙州发生的动乱让朱元璋深感懊恼。他最信任的战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在接到消息后不久突然...
原创 为...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让很多将领的英勇事迹更加广为人知。比如赵云...
原创 杨... 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英勇的英雄和聪明的智者,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便是一个充满悲剧与智慧碰撞的典型。曹...
原创 李... 在许多史书中,李世民被描绘得异常出色,几乎把李渊的存在感掩盖了,给人一种大唐的江山仿佛是李世民一手打...
三晋古树名木丨新绛县:古树千载... 山西科技报原标题:古树千载知兴衰 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新绛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隐匿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古...
原创 长... 长安的名字非常优美,为什么后来会改成西安呢?这个名字又是由谁来改的呢? 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朝代都...
原创 秦... 前言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