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之在雁门,法主于守,守乃所以为战;祖逖之在河南,法主于战,战乃所以为和;羊祜之在襄阳,法主于和,和乃所以为守。是和战、守本殊途而同归者也。——王质
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名将非常多,而被历史公认最著名的有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又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他们四位都是从各自阵营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然后凭借自身实力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国家最为倚重的大将。
众所周知战国有七雄,而这四位中白起和王翦出自秦国,廉颇和李牧出自赵国,显而易见,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当属秦国和赵国。
秦国比赵国实力更强,即便如此秦国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去开疆扩土,其他六个国家为了能够与之抵抗,相互合作、相互制约,但谁都不敢做那个开第一枪之人。
随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国家的经济、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秦国国君随即开始讨伐六国,实现统一全国的伟大志向。
虽然赵国领土面积不大,表面看上去实力也并不强,但却人才辈出,尤其廉颇和李牧两位名将,如果不出阴招,想要打赢二人并非易事。
而李牧的存在与赵国生死存亡息息相关,当时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那么如果李牧不死,赵国就不会被秦始皇消灭吗?
抗击匈奴
今天就来聊聊“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抗击匈奴,二为抵御秦国。
李牧乃第一位北破匈奴的名将,打得匈奴几乎全军覆没。在秦国实行灭六国的计划中,李牧成为秦国最大障碍,秦国诸位大将都败在他手上。
一开始李牧只是赵国的一名小兵,由于在战场上不惧强敌、敢拼敢杀,很快便得到上级将领的赏识,后来逐渐被重用,官职也在不断上升。
打仗时李牧有一套自己的谋略,当时赵国北部边境地区战事频繁,李牧跟随大部队去抗击匈奴,他懂得以退为进,首先让匈奴人放松警惕,面对对方的不断挑衅李牧假装示弱,等匈奴人认为李牧只是一个挂名将军掉以轻心后,赵国军队再来个回马枪,打匈奴个措手不及。
这场仗打退匈奴10几万大军,李牧的带兵能力得到很多人肯定,匈奴人此后不敢再骚扰赵国北部边境地区,其他将领带兵匈奴人可以碰一碰,但只要看到李牧的军旗就会立即退让回避。
李牧在边境地区驻守多年,最终凭借优秀的带兵能力和出众的谋略,被朝廷召回,参与到大大小小各种军事以及政事中。
军中廉颇任大将军,李牧位居其下,廉颇曾多次与李牧聊到军事话题,每次都对李牧的才能表示极度认可。
长平之战爆发以后,赵王听信小人谗言免去了廉颇的大将军职位,廉颇因此大怒,带兵攻打前来替换自己的乐乘,乐乘不敌廉颇逃走了,廉颇因为赵王的态度没有回去,投奔去了魏国。
重创秦军
赵国损失两员大将,放眼望去能够上战场领军之人只剩下李牧,其实赵国还有一位名将,名叫庞煖,只不过他当时选择了归隐,后来才复出。
赵王迁刚继位不久,秦国就派出桓齮将军率兵攻打赵国,赵国面对强敌连连战败,当时李牧还在抗击匈奴,赵王紧急将李牧召回,被任命为大将军后让战局扭转。
双方对峙时桓齮多次引诱李牧出击,李牧身为抗战杀敌的老将,已经熟读兵法,自然不会上当。
后来在桓齮出兵正面攻打赵国时,李牧绕道攻入秦军大营,再在半路上伏击,等秦国发现中计回来援助时将桓齮打败。
此次战役让赵国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举国上下无不夸赞李牧,赵王直接将他封为了武安君,其他国家也都知晓赵国有一位如此优秀的将军。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派出两路人马攻打赵国,李牧也把赵国士兵分为两路前去御敌,让司马尚带兵在长城一线死守,然后自己冲锋陷阵,这一次秦军又被打败。
关于李牧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道:“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遂灭赵。”
陷害而死
秦始皇为统一六国,于公元前229年再次派兵攻打赵国,这次担任大将军一职之人乃王翦,赵国则再次派出李牧御敌。
王翦得知对手是李牧,自知打过他对方,于是建议秦始皇施一招“反间计”,让他们先内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赵国听信小人谗言,果然中了计,他派人前去收缴李牧的兵权,李牧为国家着想拒绝不交,结果被赵王设圈套斩杀。
得知李牧已死后,王翦再无顾虑,率军一举攻入赵国城下,赵国没有一位将领可以抵抗得住王翦的进攻,最终赵王被俘虏,赵国灭亡。
秦始皇最终没有杀赵王,而是将他流放,流放途中赵王写下一首名为《山水》的歌谣,可以看出他非常后悔杀李牧和司马尚。
词为:“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不听聪兮,敢怨秦王?”
其实赵国命数已尽,就算李牧还活着赵国也会灭亡,秦国攻打赵国时国内正在闹饥荒,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所以灭亡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最久也撑不过一年。
小结
可以说李牧是个“悲剧”,他如果生在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遇到一位明君,或许会成为开国功勋,成就应在白起、王翦等名将之上,实在可惜了!
话说回来,如果李牧不生在赵国,或许不会被君王看中,多次封他为大将军领兵展示才能,从而名垂青史。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山水》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