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政策的演变,及代表思想
迪丽瓦拉
2024-06-27 17:05:49
0

原标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政策的演变,及代表思想

全文共2000字,阅读时间约为分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独立,许多诸侯国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例如张仪、苏秦等外交家的纵横外交,这个时期的纵横外交战略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

齐国提出了“外归其义”的和平外交思想比较开放灵活的经济外交政策。我们以秦国最成功的外交活动为例。

秦始皇实行“纵横合作”和“远和近攻”的战略。商鞅中和了韩国和楚国的矛盾,让他们由敌对阵营变为中立阵营,同时联合齐国和赵国来削弱魏国,然后张仪又与东方诸侯进行了横向统一。

魏冉不断地蚕食韩国和魏国的国力,削弱了齐国和楚国,最后范雎又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国力,削弱他国实力,最后逐个击破。

可以说,战国时期是纵横外交家的表演舞台,他们几乎主导了所有国家的所有的外交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外交思想分为什么流派

1、道家思想

庄子是道教的主要继承者,庄子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义”与人的本性是不相符的。儒家的“仁义”只适用于强者和赢家,有功利主义指导的“假仁义”;

认为应该释放人性,实行“无为”。治国理政,要遵循自然规律,道法自然,顺应人民意愿。对于两国的外交,庄子主张互不侵犯。

2、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商鞅和韩非子都是法家的代表,他们认为支持国家的外交就是“力量”,即整体国力。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地位和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是整体国力的较量;商鞅认为诸侯国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是“战争”。

一个国家只有通过“种田”、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才能更好地“打仗”,而“打仗”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战争”不仅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能使国家获得实际利益和维护国家地位,是直接提升一个国家外交地位的最有效途径。

与商鞅相比,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更加直接。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追求利益”,每个人都是为了利益而聚集。战争的本质是利益的竞争。为了获得利益,我们必须用武力赢得战争。

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因此,韩非子非常重视军事实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富国强军。只有强大了,才能掌握外交主动权。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兵家思想

作为战略家的代表人物,孙膑虽然精于用兵,精于兵法,但始终坚持“谨慎作战”的原则。孙膑认为战争只是结束社会动荡的无奈之举,也是建立统一国家的必然选择。

虽然大国通过发动战争可以获得很多好处,但孙膑反对军国主义。在国家间的外交交往中,协调是第一位的。我们要避免战争,对战争要谨慎,不要轻描淡写的发动战争,更不能轻易放弃武装巩固自己地位的能力。

4、儒家思想

儒家以“仁义”作为对外行为的最高标准。他们认为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儒家的“仁、义、礼、信”等道德伦理原则。孟子强调,只要我们遵循“仁义”的原则,有智谋的灵活性,大国和小国就可以和谐相处。

在外交关系上,大国要以“仁”对待小国,小国要以“智”对待大国,判断形势,与大国相处,并给予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谐共赢。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和平为贵”的思想和“求同存异”的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强烈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实行王道。

究其原因,孟子认为“霸权主义”主张用武力征服人心,“王道”主张用德性征服人民;在军事上,孟子是一个典型的防御主义者,但孟子并不一味地反对战争。如果战争是正义的、仁慈的、符合人民利益的,孟子并不反对战争。

各国之间的外交政策怎样的

第一、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

“诸侯们为了争夺霸权而战,为了同盟的领导地位而战,所以把目光集中在大国身上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宋襄公,一个小国的领导人,他的霸权地位没有被多少人成人,这也是他被后人批评的原因。

大国之间的战争有时比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更可怕。前者的强度几乎是相同的,而后者的强度则有很大的不同。战争一旦开始,无论输赢,损失都是极其惨重的。

因此,大国正在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解决冲突。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想要迫使楚国屈服,于是他率领联军向楚国边境施压。

表面上看,齐桓公此举是为了谴责楚王不尊重周国王室。事实上,这是为了让楚国承认自己的霸权。

因此,齐桓公的军队进攻楚国,与其说是为了让楚国投降,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的谈判增加筹码。果然,楚王先派使者去问原因,然后派曲万去谈判。最后,双通过谈判避免了这次冲突的发生。

第二、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外交

如果大国和大国处于同一水平,而行人的作用不是特别大,那么大国和小国之间行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说大国之间因为彼此的顾虑而愿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

那么大国和小国之间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因为小国根本就没有资本进行谈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国间的外交专家能向大国国君陈述利弊,并说服同盟国,其作用就远远超过千军万马所带来的作用大。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实力与综合国力对外交活动的影响表现出许多复杂的情况,这一般取决于外交主体的利益追求、客观形势的需要以及统治者的战略水平。

参考文献:《史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放牛娃到开国上将的革命人生-... :在山西长治武乡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总部旧址,有一栋朴素的住宅兼办公室,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关羽的失败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惋惜。公元219年,担任荆州守将的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
航拍成都“消失”30多年的明蜀... 5月14日,四川成都,航拍“消失”30多年的明代第十一代蜀王、端王朱宣圻的陵寝考古发掘现场,陵寝入口...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边疆部族的力量曾经对中原王朝的安全构成威胁。比如,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唐朝时期青藏...
开封赵姓是不是皇族? 编辑 | 趙英雄 关于开封赵姓是否为皇族后裔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姓氏学的研究成果来进行...
原创 秦... 改写后的文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成功统一了整个华夏大地。尽管秦朝在统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
原创 丁... 最近几天,丁汝昌的后人感到极为愤怒和失望。作为一位民族英雄,丁汝昌在甲午战争中英勇作战,通过靖远舰迎...
原创 夷...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自立为帝,正式建立了蜀汉。同年,他以替关羽报仇为由,集结大军准备征讨东吴,展...
原创 道... 清朝曾因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而忽视了西方其他国家的崛起,并且实施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决策使得清朝错...
原创 重...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将士在坚持游击战争的过程中,经过改编成立了新四军,军长由叶挺将军...
原创 三... 在三国猛将如云的战场上,要说谁单挑战力最强,可能大家吵得面红耳赤也没个定论。但要是聊起 "冲阵之王"...
原创 老... 在1931年出版的《夏口县志》校注本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徽州帮”商团的记载:“徽州帮包含了‘太平帮’...
原创 纵... 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的朱温,投靠唐朝后,凭借一系列的军事胜利,逐步建立起了自己强大的军阀势力,...
原创 诸... 文章开头描述了诸葛亮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众人普遍认为诸葛亮在政治上非常出色,然而他...
原创 大...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涌现了无数忠君爱国的将领,其中有很多英勇无畏、功勋卓著的名将。然而,许多英雄如韩...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一排名显然并不公正。典韦排在第三位,但他并未斩杀...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义,反对隋朝的暴政,并最终占领长安,宣布自立。公元618年...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誉为文人谋士中的佼佼者,而张飞与赵云则被视为武将中的佼佼者,常人无法与他们...
原创 唐... 中国历史悠久绵长,朝代更迭、王朝兴衰交替。每一个朝代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若说到盛...
原创 大... 前言: 在明代,有三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正旦节、冬至节和万寿圣节。其中,正旦节即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