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革命老区出版镇志,为当地首部综合性史志读物
迪丽瓦拉
2025-07-04 02:03:36
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刘凤霞

图/通讯员提供

7月2日,《永和镇志》出版发行会议在广东梅州兴宁市永和镇举行。永和是兴宁著名的革命老区,《永和镇志》全文60多万字,是首部反映永和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史志读物,也是永和镇推动“百千万工程”和文化振兴的重大成果。

据悉,永和是兴宁著名的革命老区,97年前,第一届中共兴宁县委员会、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第一个苏维埃乡政府都在这里诞生。

《永和镇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共设18章、69节,全文60多万字,系统记述永和建制沿革、行政区划、人文地理以及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永和镇党委书记曾波介绍,《永和镇志》是首部反映永和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史志读物,也是永和镇推动“百千万工程”和文化振兴的重大成果。一定要发挥好镇志“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积极作用,鼓励镇村干部带头学好镇志、用好镇志,把镇志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推动永和高质量发展。

兴宁市政府副市长刘小容表示,兴宁的镇村志编修工作,措施有力、进展顺利。在省、梅州市方志办和驻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永和镇志》顺利出版发行,是兴宁市镇村志工作的又一硕果。要借助镇村修志,全面系统地总结地方发展的历史经验,传承和弘扬兴宁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兴宁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支撑。

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丘洪松指出,兴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措施,领导亲力亲为,方志办主动作为,兴宁的镇村志编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接下来兴宁要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镇村志编修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会上,刘小容代表兴宁市政府向永和镇发放镇志编修奖补资金。并举行了向广东省方志办、梅州方志办、兴宁方志办及永和镇相关单位、乡贤代表赠书仪式。

编辑:严哲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功... 国共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内战,但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立即合作,共同抗敌。在国共的通力合作下,...
原创 原... 在欧洲有一位号称自己是“太阳王”的君主,他哪来那么大的勇气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呢? 这位君主就是法国...
原创 她... 太阳在天空中耀眼的发白,肆无忌惮地照耀在加州的马路上,德龄却躺在这冰冷的马路中央,身下还不断涌出热腾...
原创 原... 一位人格品德高尚、文治武功显赫、历史贡献伟大的君主,就一定不会被臣民推翻吗?不一定,英国历史最后一位...
原创 一... 古代人几乎全部相信迷信的学说,比如说天有祥瑞之兆,满朝文武都会恭贺皇帝。古代的帝王更是迷信的,史书之...
原创 北... 1928年北伐胜利结束,张学良宣布“易帜”,老蒋表面上实现了大一统,但实际上仍是一个群雄并立的局面。...
原创 从... 导读 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大清王朝的130余年间,清朝人口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增长。从原有的190...
原创 大... 汉唐绝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大汉有卫青、霍去病杀的匈奴远遁大漠,不敢再觊觎中原。到了大唐贞...
原创 原... 《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现在赵秦两国人马各五十多万两军人数相当,战力在伯仲之间...
原创 宋... 唐宋时期似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唐宋之际,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制度等方面都较之以前发生了...
原创 秦... 大家都知道,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是最多的。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叫汉人...
原创 天... 司马懿诛灭曹爽以后,开始逐渐清算“诸曹诸夏”。魏国很长一段时间进行着曹氏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期间甚至...
原创 原... 马戛尔尼访问中国之前,中国在欧洲人眼里是毋庸置疑的天朝上国。欧洲人认为自己是野蛮的,中国是文明的。欧...
原创 张... 提起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张衡、祖冲之等。而张衡的地动仪更是为人熟知。地动仪是个测量地震...
原创 宰... 大家都知道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到了元朝中书省独大,中书省丞相成了名副...
原创 宋... 说起民国姐妹花,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宋家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 很多人都说,宋霭龄最爱的是金钱...
原创 1... 1979年秋,中央有人来到四川考察,此番考察的对象是一位已经在四川干出名堂的年轻干部。抵达四川后,中...
原创 列... 中国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而存在的,那是一段心酸的历史。不过,我们的邻国印度...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 连日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楼1、2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展厅外也排起了长队。 吸引大...
原创 孙... 1925年孙中山离世之前对众人做了交代,希望自己的葬礼仪式以及棺木式样全都仿照列宁的格式,目的就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