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代法律制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
迪丽瓦拉
2025-07-04 10:03:12
0

唐宋时期似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唐宋之际,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制度等方面都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等等一切变化都推动着这个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像是程朱理学,陆程心学也成为学科,并且不断影响着以后社会的发展,这和宋朝的建立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宋代的政治体系

宋代的建国不同于其他的朝代,像是西汉,东汉,隋唐的建立都是经过大型的农民起义,而他们历代统治者便将重点立在怎样防止农民起义,通过军队的强大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赵匡胤则不同,他是杯酒释兵权,虽说这是场“兵变”但是事实上却是一场没有流血的争斗,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赵匡胤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将重点放在了武官身上,因为自己就是武官,夺取政权的方式便是兵变,而为了避免自己夺得的政权被再次被以这样的方式夺走,所以他推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主导的政治思想是以防为主,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其军权,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就避免了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的隐患,以此看来,宰相的权力也在一步步被削弱,以至于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在地方上也同样用了这样的政治体系,使地方州郡的行政长官可以相互牵制。

而在军事方面,也是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主,对于精锐的部队,各个藩镇的精兵当然要收归中央,而中央还设立了军事机构,但是这些军事机构的长官却不是那些精兵强将而是由一些资历比较浅的人来担任,被称为三衙。三衙只拥有统兵权,统兵权调兵权的分离也更加有利于中央的统治,也就避免了被人大握军权的情况。另外在京城也驻扎着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军队,以免发生特殊情况。

其次在用人选拔上,则是“重文轻武”对科举考试也是格外重视,有宋一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状况也比较多,官吏更加趋向于平民化。

所以在宋代,不同于以前的朝代,这是一个经历了多年藩镇割据以后的一个一统的王朝,也是一个没有经过农民起义而成功的朝代,这也就意味着统治者的统治也是不同于前朝的,赵匡胤的夺权方式决定了他必须要“重文轻武”,意味着他治理国家必须要先“安内”要先加强集权稳定皇权。

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宋代是个商品经济极度繁荣的时代,宋代允许土地的买卖,很多的小地主和自耕农数量大量出现,这种情况大大促进的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像是宋代突破了坊和市的限制,以前的商业区和住宅区是分离的,到了宋也就突破了这样的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在宋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人民有钱了就不断会有民事纠纷的案件产生,这也促进了法治的完善。

在宋代文化也是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词人,像是苏轼,柳永等等,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描绘出来,柳永更是写出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曲《望海潮》就将宋代钱塘地区繁华景色描绘出来,即使是在现在,人们读来也会对这样的景色欣羡不已。

对于重农抑商观念,到了宋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永远是排在最后的,地位是最低下的,而在唐代也规定了商人出身的孩子不得走仕途的道路,这让人想起了《大明王朝》中的沈一石,明明才高八斗,只是因为商人出身空有一身抱负,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到了宋代这种观念是逐渐变化的,士农工商的界限也逐渐模糊,官员也会经商,而商人也会努力走向仕途。

法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法治人文化的发展

以上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的改变促进了其比较完善的法治体系的形成。

经过唐代的发展,唐代的法律制度为宋代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宋代的治国方式的改变形成了独有的“宋朝特色”,“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主导思想,而著名的史学家徐道邻先生也说“中国的法治,在过去许多朝代中,要推宋朝首屈一指”。而法治的破坏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夫刑法者,理国之准绳,御世之衔勒”宋太祖的治国理政方针便是依法治为本,以民为本做一个宽厚爱民的好皇帝。

他曾多次下诏要地方官员知道民生疾苦,宋史中就记载“宋兴,承五季之乱,太祖、太宗颇用重典,以绳奸慝,岁时躬自折狱虑囚,务底明慎,而以忠厚为本。海内悉平,文教浸盛。士初试官,皆习律令。其君一以宽仁为治,故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狱有小疑,覆奏辄得减宥”,且对狱讼之事颇为关注,多次下命令反复重申这件事情,虽然宋代昏君比较多,但是在这一方面却是值得肯定的。

关于刑狱的官员要慎重选择,宋代是个十分重视法度的朝代,而关于这个官员的选拔,颇为统治者所重视,所以在科举考试中将法律知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宋会要》记载“应朝臣京官及幕职州县官等今后并须习读法,庶资从政之方,以副恤刑之意。其知州、通判及幕职州县官等,秩满至京,当令于法书内试问,如全不知者,量加殿罚”也就是说武林是在京的官员还是地方官员都要学法,懂法,要是不合格的会给予相应的处罚。这些措施促进了宋朝法治建设的发展,也避免了很多的冤假错案,可以看出宋代的君王也是以民为本的,具有初步的人文主义思想。

宋代的法律与秦律的“苛政猛于虎”截然相反,随着社会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律也越来越完善,逐渐开始有了为民着想的可能,尤其是到了宋朝更能体现。而最能体现出人本思想的便是在监狱之中了,监狱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就是人间地狱,进了监狱的人不是作奸犯科便是大奸大恶之人,而坐监狱的这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像是里面的狱卒可能会虐待你,监狱里的室友可能会欺负你等等,但是在宋代对待犯人的法律却让人“感动”,宋人监狱是男女分开,轻重有别,有重病的囚犯要医治在《州县提纲》中有记载“重囚有病,须别牢选医医治,仍追其家属看待,或有患疮者,亦须别牢,时其濯洗,毋使与余囚相近,盖囚者同匣而卧,朝夕薰蒸,必至传染。”“若妇人当刑禁者,必先验其有无孕,恐或堕胎,无以自明。”为了防止传染病,还会对生病的犯人予以隔离操作,老弱病残还会给予特殊照顾。

此外,宋代法律还是格外重视犯人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给犯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坐牢也要坐得舒服,要有衣服穿,要冬暖夏凉,要有生活保证,健康保障,还有疾病保障,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

宋代法制的发展是在前朝法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便是法律制度的缺失,在此基础上便更加注重法制的建设,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安内”,内部人民过得丰衣足食,那么国家便会安定,当然其法律制度并不是完善的,有很多的缺陷,但是单就这一方面来说,秉承了以民为本的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非常注重臣子的忠诚。无论其才干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背叛,毕竟内斗是最忌讳的。对于那...
原创 二...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此时此刻,那些饱受摧残的慰安妇们,却没有一点劫后余生的欣慰,...
原创 唐... 有一天晚上,王珪陪着唐太宗李世民用餐,忽然看见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容貌艳丽的女子在殷勤侍奉,他不禁感到疑...
原创 秦... 初露头角——颛顼大帝的后裔 重峦叠嶂,云雾缥缈,在这青山环绕、绿水悠悠中,一名女子正在院中织布。突...
原创 6...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在监狱里待了3年,被保释出狱。51岁的丰子恺出于同情,为他提供了工作。岂料...
辽艺话剧《北上》深圳上演,距离... 南都讯 记者黄璐7月5日,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北上》巡演来深,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再...
原创 纵... 张仪入秦——纵横术成为秦国之风尚 随着齐国与秦国的崛起、魏国霸权的衰落,群雄争霸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
习近平访塔之际,为什么提到这三...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2000多年的友谊。中国汉代张骞、...
原创 何... 司马衷的“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司马炎和母亲杨艳,分明都是人精。他却仿佛是破译了遗传学的漏洞...
原创 玄... 中国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可谓是盛世典范,而李世民则是这一盛世的缔造者之一。然而,在其辉煌的背后,却...
原创 世... 很多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对曹操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原创 1...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是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
原创 隆... 金世宗对伐宋没有兴趣,他致力于金国内部的调整、发展、优化,因此有意与南宋议和。绍兴三十二年(1162...
原创 吕... 端平元年(1234)正月,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取得胜利,金国哀宗自缢而死,宣告建立了119年的金国正式走...
原创 北... 北宋审官院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官吏管理机构,是由磨勘京朝官院和京朝官差遣院等机构发展合并而成的中央...
原创 八... 我国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北宋定都时,开封已经建都几十年,加上...
原创 放...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无山河之险的开封。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立国之初为什么定都开封;二是北宋政权...
原创 战... 伊阙之战——战神白起的成名之战 自从张仪提出“征韩论”以来,历代秦国君王都希望通过韩国这个跳板,一举...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 太平天国背圣宝:直径约:6.82cm。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钱面文字“太平天国”,文字从上而下而...
原创 古... 古人“封侯”后的权力有多大,为啥古人热衷于封侯,不说你知道吗 说到封侯,小编心里边想到了一句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