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觉的最可惜的就是吕布了,明明是三国战力最高的武将,为什么一生都是四处流浪的命,最后还死的很惨。
最近看了讲述后三国时代的《风起陇西》,看了里面那么多,一环套一环的计谋,最终的目的,都是诸葛亮为了打压李严,搞的这么复杂有必要吗?
再后头看看吕布的遭遇,你会明白,如此复杂的操作和各种精妙的算计,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西北一匹狼
吕布的家乡在五原郡,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就算是放到今天来看,位置也是很偏了,更不要说对于当时的中原人士来说了。
这些地方在古代,都是游牧和农耕的混合区域,这些地方的兵马,往往都是最能打的,因为长期和游牧民族作战。
东汉末年,最能打的两支军团,就是董卓的凉州兵和吕布的并州兵,这两支力量,曾经短暂的融合,也就是在吕布杀了丁原之后,他们统一在了董卓的麾下。
而吕布,也因此直接从西北,闯入了正常中原逐鹿的大战之中,但习惯了在马背上砍杀的吕布,其实并不适应中原的人情世故。
中原也在打仗,但中原打仗,不但要靠武力值,更要靠计谋和名声,尤其是你的家世也很重要,董卓和吕布,这两个外来的搅局者,从来就没有被接纳过,再加上想法简单,因为下场都很凄惨。
董卓是被吕布所杀,最终董卓的凉州兵,在不断的厮杀中,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二三流,而吕布带出来并州兵,却依然是兵强马壮,机动灵活。
吕布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不就是杀了丁原和董卓,为什么就有那么坏的名声,战场上跳槽不是很平常吗?
吕布想不明白的事情,刘备想得很明白,跳槽也分很多种,一种是和原老板亲切握手,再说上写祝福的话,另一种则是恶语相加,大家撕破脸皮,而吕布的跳槽就属于最恶劣的那种。
刘备和吕布的区别
如果说轻易去就,改换门庭,这是刘备做的一点都不少,而且刘备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不甘心屈居人下的人物,让我们看看,刘备都跟我哪些人。
卢植,朱儁,刘恢,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但刘备要算起来,可就是八姓家奴了,但从来没人这么说过刘备,这里面学问可是非常大。
有人说刘备所谓的依附,本质上有很大的独立性,这其实都是后话,所谓的独立与不独立,都是因时因地而言,都是相对的,如果刘备当年能在徐州待下去,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一直都是陶谦最忠诚的手下。
再说,吕布也很有独立性,跟着他的部队,一直都是跟着他,很多部下对他也是很忠心的,为什么吕布每次离开,都让人觉得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呢。
这里面就体现出刘备和吕布的区别了,刘备年轻的时候,曾经拜卢植为师,进入了上层圈子,对于世道人心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所谓的忠诚于被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做,才能留下好名声,毕竟那个时代,好名声是非常重要的。
刘备很会把握时机,他要走的时候,一定是选择最好的时机,小圈子里,谁跟谁都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刘备走的时候,谁也不得罪,都是面子上能过的去的。
刘备离开公孙瓒这个老同学的时候,正好是公孙瓒杀害刘虞,名声最坏的时候,刘备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后来离开曹操投奔袁绍,从某种程度上讲,袁绍当时在士族中的声望非常高,离开曹操也没落下什么骂名。
在徐州,和当时士族关系搞得很好,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所谓陶谦死前的遗愿,都是糜竺编造出来的,不管怎么样,刘备接管徐州,那道德感也是爆棚。
严格来说,刘备最对比去的主公就是曹操,因为曹操对刘备是真的好,但刘备背叛曹操的时候,是绝不含糊,后来曹操名声很坏,也就没人再提这事儿了。
再后来,刘备虽然也是一直流浪,不管是夺荆州,还是占四川,刘备做事,总是先把舆论造好,先把关系搞好,尽管结果大家都知道,但你这个过程做不做,区别还是很大的。
吕布作为一个底层闯入者,本来就不被人喜欢,每次都是硬切割,弄得名声很差,而且他的部队,一直也没个靠谱的根据地,到处像蝗虫一样流浪,名声素来就不好,简单点来说就是,吕布不懂规矩,玩不起这个大游戏。
刘备留下的烂摊子
刘备一生的确很不容易,到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还勉强称了皇帝,但没两年就死了,留给诸葛亮的真是一个烂摊子。
蜀汉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矛盾太多,因为刘备是外来的,刘璋也是外来的,整个四川又有数不清的本地士族,因此蜀汉的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因为诸葛亮必须要消除内部矛盾,让蜀国团结起来,而最大的障碍,就是李严,他也是刘备的托孤之人,一直都不服诸葛亮。
很多事,你要硬搞不是不行,但这样就会像吕布那样,名声变得非常坏,都知道诸葛亮和李严不和,诸葛亮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针对李严,尽管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过程必须是精心布置的,各种计谋一环套一环,这样才能让别人相信,李严是罪有应得,当然他的确是有问题。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知道硬来肯定不行,他需要的是所有人的人心,计谋不会浪费,人也不会白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