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恒以弱灭,独汉因强亡”,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强盛的帝国——“强汉盛唐”。卫青、霍去病就是大汉最璀璨的将星,卫青其徐如林,霍去病侵略如火,但他们有个共同的荣誉“帝国双璧”。两个同样出身低微却战功彪著的名将,有着一个共同的伯乐——汉武帝刘彻,他的用人艺术给了他们叱咤草原的机会。
雄才大略的君主往往有着不拘一格的性格,汉武帝也是如此,特立独行而又强势霸道。北境的战火再次点燃,一如往昔,一众老臣谈论声中的“议和”、“和亲”等口头禅深深地刺痛了这位骄傲的君主。他愤然起身,决意反击,纵使朝臣反对声如潮,他不在乎。
汉武帝一遍遍筛选着朝中老将的名单,不是年老体衰,就是擅长防守。无人可用的汉武帝,开始把筛选的目光放在了近臣身上。性格温厚,做事谨慎的卫青进入了他的眼帘。可问题来了:卫青出身太差了,女奴的私生子,作为主将容易引起争议。更严重的是卫青和自己是纯粹的“裙带关系”,骑奴卫青是因为姐姐得宠才有幸进入军旅的。一切的困扰影响不了汉武帝的决断,汉武帝用人才华之一:合适的就是要选择的,一切“非议”的压力和一个渴望建功的奇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卫青的出现成为了大汉的福音,攻守兼备的“小舅子”开始了征战的旅途。在卫青的带领下汉军七战七捷,无一败绩。收复或开拓了朔方郡、襄平郡、云中郡等地,河套平原大半尽入汉土。卫青由女奴的私生子成为了大汉的“战神”,也成为了历史上出身最低成就最高的武将,汉武帝的识人才能展露无疑。
卫青本身的统军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除去战术的成功,汉武帝对于战略的精准制定也是不可忽视的。仔细观看卫青的战斗,汉武帝都是让他由汉军城池出击,征战一段时间之后,返程再战的。卫青喜欢稳扎稳打,汉武帝就给他安稳的后方,源源不绝的粮草辎重,给他展露才华的舞台。汉武帝用人才华之二:只要你能带回胜利与安定,你喜欢怎么打,我给你提供怎样的平台与支持。
反击的胜利使所有人欢欣鼓舞,但刘彻不满意。从小目睹姐姐洒泪“和亲”,父皇母后于心不忍又无可奈何的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一天,他要塑造一个传说:“寇可往,吾亦可往”。直到有一天,一个年轻气盛、自傲孤僻,却又对战机有着敏锐嗅觉的年轻人出现了,他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霍去病。汉武帝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孤傲霸道、性格执拗,做任何事都不拘一格。
霍去病给刘彻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勾起了他沉寂多年的热血,让他年少时攻袭匈奴的壮志再次涌上心间。如果说卫青是刘彻腰间的利剑,只要他愿意,锋芒毕露的剑刃就会指向他所想的目标。那霍去病就是汉武帝的骏马,时刻可能脱缰,但也能带着他的汉旗踏遍天下。
决定要远征漠北,驱逐匈奴的汉武帝进行了周密的布局。在民间广泛饲养优质战马;更新汉军武器装备;训练大汉铁骑;囤积远征粮草。一切有条不紊,又细致缜密地进行着。在卫青、霍去病率领十万铁骑远征之时,刘彻再次展现了自己的用人艺术。面对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将领,刘彻让沉稳毅重的卫青大张旗鼓行军,吸引蒙古主力;让喜欢奇袭、迂回,出其不意的霍去病自行寻找战机。就像用一个盾挡住匈奴的弯刀,再用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剑刺向敌人的心脏。汉武帝用人艺术之三:根据属下独特的性格、风格,下达最合适的指令。
漠北一战,汉军在霍去病、卫青带领之下,所向披靡,打得匈奴元气大伤。汉武帝制定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威胁大汉的最大一股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霍去病也成就了“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
汉武帝通过不过打击匈奴成为了史书上雄才大略的明君,虽然晚年民生凋敝、追求长生之书颇受争议,但他的用人艺术是独特的。其徐如林的卫青和侵略如火的霍去病,在他的识人艺术中被挖掘、重用,再到完美契合,刘彻用行动诠释着雄才伟略的大帝才华。
参考资料:
《汉书》
《史记》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