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虽然重文轻武,社会风气整体萎靡,但三百年间不乏英雄豪杰。下面,笔者便为诸位列举几人。
1,杨业
杨业此人,想必多数中国人都听说过他的威名,他便是《杨家将》中杨家兄弟的父亲杨老令公。在历史上,杨业的确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他本是北汉将领,在未归顺宋朝之时,便已是威名满天下,被人称为“杨无敌”。公元979年,宋太宗灭亡北汉之后,亲自召见杨业,任命他为右领卫大将军。由于杨业在北汉时便镇守北方边境,对辽国非常熟悉,所以宋太宗后来变将他调到了作为边境地区的代州,担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业果然没有辜负宋太宗对他的期望,在上任第二年(即公元980年),率军大败前来进犯的10万辽国军队。从此以后,辽军只要见到杨业的旗号,便望风而逃。
可惜的是,在986年雍熙北伐中,杨业所在军队的监军王侁不听他的计策,强行命令他在朔州迎战数倍于己的辽军。而王等人之前与杨业约定好在陈家谷口接应,最后却爽约。杨业孤军奋战,连战数天,身上百余处受伤,最终全军覆没,他本人被俘虏。但杨业誓死不降,绝食三天而亡。
可见,历史上的杨老令公,是一位豪气冲天,英勇无畏,忠心爱国的英雄。
2,狄青
狄青,生于公元1008年,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宋仁宗时期,官至枢密使。他的一生,颇有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他出身贫寒,因替代兄长受过,被刺配充军。这在宋代,是非常为人所看不起的,狄青在西北领兵时,便因面部刺青被与他同岁的文官韩琦(此人后来官至首相)嘲笑过。即便如此,他依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据记载,他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时,以铁面具遮面,冲锋在前,多次大破西夏,以下为他在西北的战绩(摘自百度百科)
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此之外,他还指挥了平定南方侬智高叛乱的战役,大破之,迫使侬智高自杀(自杀者是否侬智高本人至今存疑)。
后来,他官至枢密使,这在宋朝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宋朝有不成文的规定,枢密使必须由文官担任,武将最高担任到枢密副使。但狄青以武将的身份担任了枢密使,足见其功劳之大。
然而,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始终不受待见,更何况狄青还是个面部带有刺青(罪犯标志)的武将。即使狄青已经做到了枢密使一职,尽管他很想与文官和平共处,但文官从骨子里瞧不起他,多次上疏弹劾,排挤。宋仁宗迫于无奈,罢免其枢密使一职,给予他闲职在家。狄青不就便郁郁而终。
可见,狄青的一身,充满着悲剧。为国征战沙场,屡立战功,最后却被同僚排挤,郁郁而终。未能战死沙场,却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不得不说,是历史的悲剧
除以上两位,宋朝还有其他为人所熟知的英雄。如,精忠报国的岳鹏举;苦心经营长江防线,抵抗蒙古的孟珙。不仅武将,文官中英雄,亦不在少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庆历新政的推行者,在边境抗击西夏的范仲淹,便是其中代表。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给他们太多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但他们依然凭借自己的才能,气节,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