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惟庸宰相,刘伯温却是御史中丞,朱元璋咋想的?看谁笑到最后?
迪丽瓦拉
2025-06-28 01:07:13
0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发现还有一堆糟心的事等着他干呢,套用现在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简单来说,当时大明既有外敌又有内患。

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收到了好的效果,干掉外敌,就开始搞内患。具体地讲,是派别斗争。

朱元璋手下有一大批能臣武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最大的两个派别分别是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淮西集团的总首领应该就是朱元璋,可是人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那么淮西集团的首领就是朱元璋的老乡李善长代理了,而朱元璋得到天下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堪比张良的刘伯温,他来自浙江,所以属于浙东集团,他是浙东集团的灵魂人物。

李善长是大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也是明朝的第一任宰相。可见在朱元璋心中,是相当认可他的。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可偏偏刘伯温根本不睬他,于是两派就开始了斗争。

第一回合李善长马失前蹄,没斗过浙东集团,原因也简单,他袒护亲信李彬,可李斌犯法了,被刘基抓住按照法律杀了,而后刘基请假回乡,以退为进,让他的死党杨宪接任御史中丞。这位杨宪不简单,他不断收集李善长的把柄,并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以重任。久而久之,终于见了效果,朱元璋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经常指责李善长。

这回李善长也变得精明起来,他也学习刘基,找一个代言人,让代言人冲在前头,但这个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而且他和刘基有仇。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推荐后,他成为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

朱元璋选择胡惟庸做宰相,当然也有他的考量,他开始讨厌刘伯温了。这来源于一次他们之间的谈话,从那次谈话后,朱元璋彻底放弃了刘伯温。

刘基这个人虽说权谋过人,但情商不高,言语过于直接,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人也起了疑心,于是单独找刘基谈话。

大致内容就是咨询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又问杨宪如何?这又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明白了皇帝这是在考验他,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气量,不可以。”

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考验还没结束,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招,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看来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接下来刘基的话让朱元璋极度不舒服。

“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还是慢慢挑选吧。”

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谁是恶呢?淮西集团还是皇帝?

刘基还不过瘾,又加上了一句话:“目前诸人,臣诚未见其可也。(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

一个太强大的人,皇帝是不会喜欢的。自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

洪武三年,朱元璋让他回家养老了。刘伯温有多厉害,朱元璋心知肚明,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打江山时确实太好用了。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刘基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刘基还是想到了。

建国后,朱元璋却害怕了,刘基对事情的判断比他还要准确!权谋之策比皇帝还厉害,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吗?将来他的厚黑学万一用到对付后代身上,朱元璋想想,脊梁骨就发凉。

刘基走后,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

这两个派别,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朱元璋选择了胡惟庸做宰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刘基拖着病体回京解释。结果再也没回来。

洪武八年(1375)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胡惟庸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了他的一边。

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没有出来调解,是因为无论这场斗争谁胜谁负,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他。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胡惟庸,并不是因为他很强,相反,正是因为胡惟庸对朱元璋的威胁小,所以朱元璋才让他成为了胜利者。而愚蠢的胡惟庸并不了解这一点。

于是,在打垮刘基后,胡惟庸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朱元璋任由他胡作非为,一直没收网。后来感觉可以了,胡惟庸的死期也就到了。从洪武十三年(1380)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

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后仅一个月,就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取消了中书省的设置,安排机构分流人员。干得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这番操作给人感觉是早有预谋,朱元璋终于不再害怕有人和他分权了,从此皇权高高在上,官员成为为他大明服务的奴仆,他成了最后赢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丞... 作为百官之首的“相”,位高权重且身份显赫,成为无数古代文人的终极目标。 很多人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又在...
一口气看懂泓水之战,宋襄公打仗... 公元前638年,在今天的河南省拓城西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战争。 这场战争双方的主角,分别...
原创 北...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十二篇):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民国九年的夏天,北...
原创 古... 在影视剧《水浒传》中,武松为兄报仇被被判刺配孟州充军,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林冲也因为得罪高俅而...
原创 他... 自古以来,皇帝无论是即位之初还是统治后期,为了加固自己的威严,都十分喜欢用刑罚来管理国家,以起到威慑...
原创 同...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两位真龙天子、布衣皇帝——刘邦与朱元璋,从泥腿子到九五之尊,这一路走来,他们都...
原创 什... 指周代厉王之后、宣王之前十四年间(前841~前828)的政权。有两说,一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称...
原创 战... 滴滴滴!来铲史了!!!今天小编带你铲铲战国史。 赵括(?-前260年),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人们对他的...
原创 李... 纵观历代朝堂,李世民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明君,他的治国才能,军事能力备受后人推崇,就连主席都忍不住称...
原创 赵... 帝王作诗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有些皇帝看见一棵树,建造一处房子都要留下墨宝,比如乾隆。 据统计,乾隆...
原创 李... 有人曾经采访过街头上的老百姓。晚清中国大臣中,最讨厌的大臣是谁?很多人都给出了非常统一的答案,这个答...
原创 哭... 疾病与瘟疫作为人生的重要主题往往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在大规模的生死面前,我们的祖先选择怎样...
原创 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它曾经历过十分辉煌的阶段,也在安史之乱后迅速进入下坡路,结局让人...
原创 唐... 长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首都,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关于长安...
原创 一... 关羽,关二爷,不仅是三国一员猛将,更是在后世帝王的追封和民间百姓的追捧之下,成了神,在国人心目中有着...
原创 中... 现今中国总面积约九百六三万平方公里,有二十三个省、直辖市四个、自治区五个、特别行政区两个,那么那个省...
原创 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充满传奇的历史阶段,不仅涌现出各个阶层的许多思想和军事家,这一时期的文明...
你知道中国古代传得最神的人是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可是有很多的传奇人物。 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智慧、以其卓越的能力和才华而闻名于世。 并...
原创 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之久的历史了, 更有着数不清的文明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感到十分的自豪。说到文...
原创 他... 说到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霍元甲算的上其中的佼佼者,其生平一些爱国事件广泛流传民间,再加上一些电视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