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内阁首辅夏言:未谋反亦非奸臣贪官,为何遭到弃市?职场值得借鉴
迪丽瓦拉
2025-06-28 03:03:24
0

刀越磨越硬,越磨越快,并不是什么好事。

嘉靖朝的内阁首辅夏言就是这样一把刀,他是靠两点在大明朝堂上崛起的,一是与宠臣较量,二是揣摩嘉靖的心思。

嘉靖刚即位时,兵科给事中夏言就上疏,希望皇帝上朝以后在文华殿批阅奏疏的同时,能够召见阁臣当面作出决定,“不宜谋及亵近,径发中旨。”

这个建议得到了嘉靖的“嘉纳”。

一击即中后,夏言一发不可收拾,又连续七次上疏,建议嘉靖改革“后宫附郭庄田”,限制后宫及皇亲国戚的利益,奏疏写的掷地有声,朝野传颂一时。

由此引得嘉靖的欣赏与重视后,嘉靖九年,夏言抓住嘉靖的一个心理(由于“大礼议”而怨恨与他对着干的群臣,很想通过改革礼仪制度来彰显自己不容置疑的帝王权威),提出“祀典”建议——改变祖宗旧制,分别祭祀天、地、日、月。

对此,朝臣大多表示反对,此前靠“大礼仪”发迹的宠臣张璁(cong)也在反对者之列,但嘉靖却因此格外眷顾于他。

夏言的这一系列举动,是献媚迎合吗?

是。但与小人的献媚迎合不同。

这一点很重要。

小人献媚迎合往往是越献身段越软,越圆滑。而夏言觉得自己靠的是思辨才华,所以他越是得逞,骨子里越自负,越骄纵。

仗着嘉靖的眷顾,随后夏言便与宠臣张璁展开了较量。

因为张璁“自伐其能,恃宠不让”,嘉靖有意要制约他,加之张璁为朝中士大夫憎恶,几次较量下来,夏言大胜,声望与日俱增,官阶也由给事中升为少詹事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经筵讲官。

夏言这个人气度不凡,眉目疏朗,胸前美髯飘拂,嗓音洪亮,说话不带乡音。每次经筵开讲,嘉靖都全神贯注,异常欣赏,流露出“欲大用”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夏言明白,要想攀高楼,登顶峰,还必须不断地揣摩嘉靖的心理。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这一阶段的夏言很会拍马屁,嘉庆每次写诗,送给他看的时候,他都要写诗迎合,然后再把嘉靖的诗作制成碑刻送还回去。此外,他时时刻刻窥视帝旨,每次“奏对应制倚待立办”,一副忠心卖力能臣的架势。

这一套手段对嘉靖很管用,不久他即得到嘉靖赏赐的一枚银质印章,上刻“学博才优”四字,使用此印章,可以“密封言事”。

毫无疑问,这是嘉靖要大力提拔他的政治信号。

随着张璁、方献夫相继离开,皇子的诞生,嘉靖对夏言愈发倚重,很快就给了他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的荣誉头衔。

嘉靖十五年,夏言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此时,李时虽为首辅,但决策大权却操于夏言之手,此后入阁的顾鼎臣,又一向以“柔美”著称,不敢对夏言持异议,不过“充位”而已。

经过短暂的微妙过渡,嘉靖十七年十二月,夏言终于官场登顶,出任内阁首辅。

嘉靖用人有个标准——“不欲臣下党比”,夏言揣摩到这一点,时刻注意标榜自己“不党”的操守。

然而,先恃才敢为,后孤傲自负,极其高调嚣张的夏言忽略了一点,在官场,当一个人有致命缺点的时候,一定会有致命的敌人。

夏言的这个致命敌人就是严嵩。

严嵩虽然比夏言晚六年进入内阁,但却比夏言早十二年得中进士,官场资历实属深厚。但夏言却因为自负嚣张,从不把具有险恶野心的严嵩放在眼里,而严嵩在未寻到攻伐机会前,却是另一副模样,颇懂得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面对夏言时,他事事保持恭敬的态度,阿谀奉承,唯唯诺诺。

对此,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如子之奉严君”,好像儿子对待严厉的父亲一样。

而夏言呢,丝毫没有察觉到隐藏在身边的致命危险,不仅如此,因为得势后的极度自负傲慢,夏言对嘉靖也不像先前那样恭顺,尤其对嘉靖沉迷道教玄修,他十分不满,并且有刚直不弯的对抗之举。

嘉靖喜欢穿道袍,戴香叶冠,善于阿谀奉承的严嵩之流会以同样的装扮来讨好皇帝,但夏言却直言“非人臣法服”,有失朝廷体统,拒不跟从,一如既往地身穿朝服。

嘉靖对此十分不满且有厌恶心理,认为这是夏言对他的“欺谤”。

嘉靖二十一年六月,嘉靖借口“天雨伤禾”,亲笔写了手敕,历数夏言“欺谤”、“舞弊”等罪状。严嵩乘机离间,在嘉靖面前,一面顿首,一面泪如雨下地控诉夏言欺辱属下的种种恶行。

嘉靖大怒,不久即将夏言罢官。

夏言罢官后,嘉靖开始把严嵩看作亲信,而严嵩迎合上旨更胜夏言一筹,因写得一手好青词,他越发地受到嘉靖青睐,并很快以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进而又成为内阁首辅。

但嘉靖是个很会操控朝臣的帝王,隐约发觉严嵩过于专横后,他又以一封亲笔信将夏言召了回来,对严嵩加以制衡。

遗憾的是,夏言官复原职后,依然固我,不仅锋芒俱在,而且不拘小节。

举两个例子。

当时阁臣照例有“上官供”,也就是皇帝赏赐的工作餐,严嵩是恭恭敬敬地吃“上官供”,夏言却从来不吃,而去独自享用府中送来的奢侈美食。

内阁加班,嘉庆经常派太监去夜探阁臣动静,夏言全然不顾这些,只要手头事毕,他便从容酣睡,而严嵩却每每挑灯苦干,为嘉靖写青词。

《名山藏》中提及的一个细节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嘉靖派太监来见夏言,夏言以首辅自居,从来将太监视同奴仆。严嵩则不然,见到太监,不仅亲切握手,款款请坐,而且还要把黄金塞进太监的衣袖里。

人有时候是被环境杀死的。

见夏言在朝中越来越势孤,严嵩索性勾结锦衣卫头目陆炳,公然陷害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并借此诬称夏言收受曾铣贿赂。

嘉靖闻讯大怒,立刻削夺夏言官职。

起先,嘉靖对夏言并没有萌生杀意,但严嵩却在这时添了两把向夏言索命的暗火。

他暗中派人在京城散布流言,说夏言“心怀怨望”,一向不戴香叶冠是“为朝廷计”,不是为自家计。

完了,他给嘉靖写了封秘密奏疏,用汉朝皇帝杀翟方进的旧事来影射现实,促嘉靖下定处死夏言的决心。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夏言正在回乡途中,见到嘉靖派来的锦衣卫,他惊慌失措地从车上跌下,长叹一声:“吾死矣!”

这一叹,十分地苍凉!

四月,夏言被关入锦衣卫镇抚司诏狱,他向嘉靖伸冤,但结果换来的却是绑赴西市斩首,妻子苏氏流放广西。

堂堂内阁首辅,未有谋反大罪,亦不是贪官奸臣,最后竟然遭到“弃市”。

可见嘉靖之昏恶,严嵩之阴毒。

当然,这一官场悲剧也有夏言自身的问题,自造险境,不懂如履薄冰。

又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尤其环境不善不智的时候,更是如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元祐七年,高太后在临终前一年又给孙子宋哲宗安排了一件堵心事,她给哲宗安排了一场婚事,对象是马军都虞候...
原创 韩... 提起韩愈,想必我们大家就十分熟悉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师说》作为我们...
原创 李... 一、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最大的功臣是谁?没错,便是尉迟恭。其实最初时一切很顺利,李世民也...
原创 霸... 葵丘之盟后的齐桓公,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 是的,从周公之后,再也没有过一个臣子能有齐桓公这样的荣光...
原创 戎... 战国时期,赵国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原是中原地区老牌诸侯国晋国的家臣,也就是说赵国的前身其实只是一个...
原创 大... 他的故事很好玩,也是鲜为人知的,我相信你会喜欢。 第一件事,先给我亲爱的小伙伴科普一下明朝的兵部尚书...
原创 曹... 今天跟大家聊聊明末太监曹化淳,他满腹经纶,深得崇祯赏识和器重,但又伤崇祯最深! 是他一次次地让崇祯加...
原创 名... 虎门销烟名噪四方的林则徐,是被写进历史书设立纪念日的民族英雄。在英国丧心病狂的向中国倾销毒品鸦片,毒...
原创 包...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去世于公元1062年,享年63岁,他的亲家是高居相位长达50年的...
原创 美... 公元六九五年的一天,武则天下令把薛怀义斩首,薛怀义却哭着问:“陛下,我床前床后服侍您这么长时间,没有...
原创 李... 历史如果仔细研究会很有意思,纵观历史,朱棣和李世民都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文韬武略,将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原创 “... 项梁,是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儿子,在楚国人民的心目中,是楚国希望的代表。 陈胜战死的消息传来,这对义军们...
原创 孝... 1655年,孝庄外出回宫,偶然撞见儿子顺治偷摸在凉亭和弟媳抱在一起,旁边还有人放哨。孝庄大怒,下令暴...
原创 一... 作为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切都逃不过利益两个字。这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差不多,很多都是建立在...
原创 她... (南楚 马殷 形象) 天成五年,公元930年,南楚的开国君主马殷病逝了。 死的时候七十九,差一岁到八...
原创 她...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为了今天的和平幸福和稳定的生活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原创 1... 自从欧洲白人殖民者抵达美洲大陆后,这块大陆上的原住民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尤其是和美国做邻居的墨西哥...
原创 1... 1912年清朝正式走向了灭亡,取而代之民国建立了起来。但是在民国建立初期,全国上下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袁...
原创 富... 乾隆是清代在位执掌权利最长和寿命最长的一代皇帝,享年89岁。统一天下后,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清王朝...
原创 九... 九门提督,是清朝的官职之一,它在历代皇权的更迭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知道九门提督有多重要,首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