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虽红颜祸水,但却发明了一样东西,如今家家户户在用
迪丽瓦拉
2024-06-28 04:42:41
0

原标题:妲己虽红颜祸水,但却发明了一样东西,如今家家户户在用

商周妲己可以说是一个有名的毒蝎美人了,百姓提起妲己的时候都会骂她两句,说她是“约颜祸水”,但是别管外人怎么说,商纣王就是对妲己情有独钟,疼她入骨,但却也因此误了国!纣王非常宠爱妲己的,不光是她长得好看,还因为妲己身上有种特殊的体香,这种香气可是很蛊惑男性的。但是妲己纵使有千般错,她伺候皇帝时发明的一样东西,却是造福了后世,现如今家家都在用。

筷子的起源,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故事,谁又能想到,拥有千古骂名的苏妲己,一代妖妃,竟然是她发明了筷子,才能让我们现在饮食如此方便。筷子从商朝末期开始使用。人类从石器时代开始进化,从使用火烤食物,一直到商朝末期,都没有可以夹取食物的工具。奴隶只能用手抓取食物,奴隶主自然由奴隶服侍。

商朝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着吃。历史上的商纣王有多残暴,就不赘述了。他每天都要宫女太监们服侍他吃饭,要是饭太烫还是太凉了都格杀勿论,要求十分苛刻。有一天,苏妲己正伺候商纣王吃饭,她自己尝了一口,发现饭太烫了。她想:就这样送到大王嘴里肯定会被大王怪罪。于是,她灵机一动,当即从头上拔下两根玉钗子,然后夹着饭送到商纣王嘴里。商纣王没有觉得烫,就这样把饭吃下去了。

经过此事,纣王开始要求妲己用玉簪喂他吃饭,妲己只好听命。日后,妲己让人将玉簪延长长度,自己天天利用这两个特制簪子喂食,而这种做法也渐渐沿袭到民间。百姓由于不可能打金银来打造簪子,最终改成了竹木的质地,最终演变成如今的筷子。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妲己的聪明机智,中国的筷子文化也许还要再等上数百年才得以诞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花脚大仙分享:《亚述之王:亚述... 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 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下篇 苏州博物馆西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亚述之王:...
原创 这... 在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住着一位名叫李先生的满族后裔,他的家族故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
原创 祠... 在山西,有一位王先生,他手中持有一枚珍贵的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双龙戏珠寿字币。王先生的父亲在...
宋朝女子多才气更有英气 宋朝女子多才气,灿如星辰赤忱义。宋代女性的教育生活 “上承汉唐多有超越,下启近世又多为元明清三代所不...
原创 趣... 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痛殴,无奈之下他只好投奔了老熟人曹操。 此时的刘备在江湖中已经有了一定地位...
战火洗礼下的历史丰碑与和平愿景 台儿庄,一个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古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8年,这里爆发了震惊中...
原创 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隐士的说法,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当时也受到了一些隐士的追捧。在当时,当一个隐士是十...
原创 汉... 今天莽仔继续来说这历史上的奇葩皇帝,今天咱们来说说汉哀帝!这位皇帝的奇葩之处在于,他为了那个男人,付...
原创 蔡... 初,珽故吏知县黄振国坐事夺官,珽荐起河南信阳知州,巡抚田文镜劾贪劣不法。——《清史稿·列传·卷八十》...
广东一革命老区出版镇志,为当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刘凤霞 图/通讯员提供 7月2日,《永和镇志》出版发行会议在...
原创 “... 西汉时期的匈奴人口数量可以从四个时期进行考察:分别为冒顿单于时期、伊稚斜单于时期、五单于内战时期、呼...
原创 南... 前言:弘光帝朱由崧,福忠王朱常洵之子,神宗万历帝朱翊钧之孙。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
原创 清... 太监制度作为封建专制社会特有的产物,从春秋时期到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里一直存在于宫中。 太监,这个离...
原创 读... 读王安石传(散文) 李春雷 王安石与秦桧,能够相提并论吗? 当然不能。 但是,在南宋至民国的800多...
原创 四... 这做事也罢,当官也罢,只要有关人事,千万不能搞一锤子买卖,不能过河拆桥。你得老想着还有下一次,只要有...
原创 马...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他当年在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也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诸葛亮向来...
原创 诸... 三国时期最具偶像气质的人,那必然要说是诸葛亮无疑!什么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
雍正王朝:科考舞弊案中,李卫一... 就说啊,连诚亲王胤祉都不敢干的事,一个混混出身的李卫为何就敢了呢?在《雍正王朝》全剧中,让我听到最为...
蒋经国如何掌握特务组织?中统元... 在台湾省台北市近郊,阳明山通往北投公路的尽头处,曾经有一座高墙环绕的日式别墅,名叫八胜园,这里风景秀...
雍正个人喜好其实很多,这一爱好... 都知道,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勤政、认真、严厉,喜好斤斤计较、感情生活淡泊以及喜新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