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周万岁通天二年:李昭德与来俊臣死在同一天
迪丽瓦拉
2025-07-01 06:03:12
0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李昭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和来俊臣死在同一天。古人在结义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样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这些感情质朴的人看来,和自己的兄弟死在同一天,是一件浪漫而热血的事。可惜,李昭德没有这样的幸运,来俊臣不但不是他的兄弟,反而是备受他鄙视的,一想起来就咬牙切齿的仇人。

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还是帝国监察御史的李昭德遭到了来俊臣的陷害,成为了所谓反贼的一员。这是赤裸裸的污蔑,可惜李昭德却无从辩解。因为多年的宦海生涯,性情耿直的他得罪了太多太多人,这些人眼见他落难,马上便群起而攻之,意图置他于死地。而那个曾经对他颇为信任的女皇,此刻也终于丧失了耐心。李昭德的政治生涯彻底宣告结束,并且可以预见的是,他的生命也将在不久后画下句点。

当然,如果深究起来,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灾难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设计好了。在那个女皇统治的时代,大臣们有一剂讨好统治者的最绝妙的药方,那便是“献祥瑞”。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帝王们非常普遍的爱好,伟大的女皇自然也不能免俗。那一天,有人在洛水中捞出来一块带有几个红点的白色石头,便把它献给女皇,美其名曰:此石忠心,所以来进。其他众人纷纷附和,唯有李昭德面露不屑,他大声怒斥道:“此石忠心,难道洛水中的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

这当然还没有结束。后来,竟然又有人用红漆在乌龟身上写下“天子万万年”几个字,把它献给女皇。女皇看后龙颜大悦,正欲夸奖,李昭德又站了出来,他从侍卫身上取来小刀,把乌龟上面的字刮得一干二净。这种明显和皇帝唱反调的行为等同于在刀尖上跳舞,好在那时女皇还对他有点耐心,惜才之心让她不忍痛下杀手。甚至有一次,女皇的侄子武承嗣在女皇面前诋毁李昭德,女皇却不以为然,还颇为大度地说道:“自从我让李昭德当了宰相,这觉才开始睡得安心啊。”

可惜,对于女皇的这份信赖,李昭德并没有领情,因为在他心中,这个天下最名正言顺的统治者永远都是李氏家族。

#02.

天授二年(691),洛阳有一人名为王庆之,他纠集了数百民众,多次上书女皇,请求她册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而女皇的心思却让人难以捉摸,也许是觉得不妥,又或许是故作姿态,她命李昭德前去责问王庆之。李昭德则表现得更为干脆,对李唐王朝一片忠心的他岂能忍受王庆之这种只知媚上的小人。极度的愤怒之下,他竟然将王庆之当场杖毙。为了向女皇交差,他发挥了自己巧舌如簧的本领,对女皇说道:“古来没有侄子当皇帝,却给自己的姑姑立庙的。天皇是陛下的丈夫,皇位应该传给陛下的子孙,如果让武承嗣当了太子,天皇的血统将无法得到延续。”

第二年,李昭德又奉命营建神都洛阳。而在女皇的安排下,武承嗣成为了文昌左相。那时,武承嗣已经被封为王,如果再担任宰相,那他的地位将无比尊贵,权势将进一步提高,这显然不是李昭德想看到的结果。他立刻进谏,劝女皇道:“实在不应该让武承嗣当宰相,古来帝王之家,父子之间尚且争权,何况姑侄呢?”女皇深以为然,同年七月,武承嗣被罢相,多次劝谏均被采纳的李昭德成为了宰相。不管李昭德如此讨厌武承嗣的原因是什么,反正在女皇的心目中,李昭德处处为自己着想,所有的努力都是害怕女皇大权旁落。

在这种厚爱之下,李昭德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足够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女皇统治的时代,各种丧心病狂的酷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朝中无法无天,到处陷害忠良,让不少官员终日提心吊胆。李昭德决心与这批酷吏斗争到底,而来俊臣就是其中之一。想当年,来俊臣曾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并强迫太原士族王诜之的女儿嫁给自己。后来,另一个酷吏侯思止有样学样,也想强娶赵郡李氏的女子为妻。他上书女皇,希望得到批准。

此事被李昭德听闻,他连忙出来劝阻,言之凿凿地说道:“当年来俊臣强娶太原王氏女,已经让国家蒙羞,如今侯思止这个无赖还想让事情重演吗?”李昭德不仅亲自毁掉了侯思止的美梦,甚至还结束了他的生命。侯思止违反禁令,私下里偷偷积蓄锦缎,结果被人揭发,李昭德奉命调查,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便趁机将侯思止乱棍打死。

#03.

然而,在李昭德大展拳脚,拼命打击酷吏嚣张气焰的同时,他性格中的弱点也逐渐开始显露出来。女皇那独一无二的信赖让他变得肆无忌惮。他独揽朝政,试图让整个国家的运行处处都遵从自己的意志。当时的宰相虽然还有其他人,但他们纷纷选择避其锋芒,视而不见,对李昭德的跋扈行为从来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李昭德的性格:有一次,他与宰相娄师德一同上朝,娄师德身体肥胖,行动难免迟缓。李昭德则步履如飞,尽管他多次停下,可娄师德还是落在了他的后面。见此情景,李昭德居然怒火中烧,他毫不顾忌同僚的情面,大声斥责:“你可真是个急死人的乡巴佬。”好在娄师德脾气温顺,没有和他计较,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朝廷中的大臣并不是都像娄师德一样温顺,也不是所有人都和那几个胆小怕事的宰相一样对李昭德有所畏惧。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就是这样一位胆大的人物,他上书弹劾道:“陛下任命李昭德参与军国大事,但他是怎么做的呢?一些于国有利的好事,他事先不来参与商讨,反而等事情敲定以后再提出反对意见,处处独断专行,标榜自己。而且此人没什么大才,如果国家大事长期交给这种人办理,极有可能导致大权旁落。希望陛下防微杜渐,提高警惕。”而另一位官员邓注则瞅准时机,决心趁热打铁,他写了一篇《硕论》,详细描述了李昭德专权的事例。其他饱受李昭德专权之苦的官员见了,也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李昭德众叛亲离。

在巨大的反对浪潮中,女皇陛下终于丧失了耐心。毕竟,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专权的臣子。同年九月,李昭德被贬为南宾县县尉。从高高在上的宰相被贬去遥远的南方,不知李昭德是如何感想?也许苦闷将长久伴随着他,尽管奋力挣扎,却始终无法逃脱。好在这样的时光很快走到了尽头,女皇陛下或许忽然念起了李昭德的好,一纸诏书,又将他召回了朝廷,让他担任监察御史。李昭德大喜过望,以为苦尽甘来,然而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命运为他布置好的陷阱。公元697年,酷吏来俊臣诬告李昭德谋反,而李昭德曾经得罪过的秋官侍郎皇甫文备也跳出来,对他进行大肆污蔑。女皇陛下勃然大怒,将李昭德送进了监狱。

巧合的是,不久之后,作恶多端的来俊臣也被人告发。于是,在女皇的授意下,李昭德与来俊臣在同一天被斩于洛阳闹市。据史书记载,李昭德与来俊臣丧命那天,天降大雨,当时的人们都对李昭德的死感到惋惜,而对来俊臣的死则拍手叫好,故而那一天的雨,真是有一悲,也有一喜。只是不知李昭德在刽子手的屠刀落下之前,有没有过反思:在暗潮汹涌的朝廷里,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一定要懂得刚柔并济的道理。只知道简单粗暴地凭借着自己的意志行事,仗着封建帝王那注定短暂的宠爱就独断专横,一意孤行,就只能迎来最坏的结局。

推荐阅读:

他是最会忽悠武则天的人,为何最后却被无情抛弃

武则天登上帝位前,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心腹进行大清洗,结果却自毁长城

中国历史为何只承认武则天是女皇帝,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皇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是指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事情进行的记录。历史事件是指人们用文字记载的想让后人知道的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濮院时尚古镇“挑战古人100天...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6月28日,“挑战古人100天——跟着微短剧游濮院”夏季主题活动,在位于浙江桐乡...
不朽的红军 永远的党魂——新华...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不朽的红军 永远的党魂——新华社记者探访5位百岁老红军记事 新华社记者 ...
原创 《... 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皇帝的日子是悠闲自在、养尊处优的,不是坐在金銮殿上接受三叩九拜,就是与后宫佳丽...
曾国藩临终前要李鸿章“拥兵自重...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李鸿章是晚清朝廷最后的支柱,但实际上两人的关系却是师生,李鸿章一直以曾国藩...
原创 她... 我们对川岛芳子很熟悉,因为她的人生很不平凡,她本是清朝格格,却被父亲肃亲王善耆送到了日本交由日本军国...
原创 曹... 曹操迎回落魄的汉献帝后,为何舍弃都城洛阳,非要迁都许昌? 文/文史纪事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东汉政权...
原创 淞...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正式打响。在淞沪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之时,国军第...
原创 小...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从历史的长河中存留下来的国家,从古至今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这五千年的...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南下,与中原的汉族政...
原创 元... 元朝承认自己是中国吗?看这一段,皇帝早已经承认了 在1970年的“全球历史”中,有人提到,史上首次当...
原创 靖... 金天会五年,即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外城后,金人为了避免与北宋百万军...
原创 马... 我们在小的时候通过课本,学习了很多关于古人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提起相关的内容,...
原创 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策略,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
原创 乾... 作为各种小说、电视剧中的红人,乾隆皇帝一天怎么度过?戏说剧认为他忙着和纪晓岚和珅编段子,宫斗剧认为他...
原创 唯... 就如同史学家对历代帝王的评价惜字如金一样,对历代皇后的评价也是相当苛刻,绕是如此,也有一位皇后在条条...
原创 匈... 中国古代的北方一直都是游牧民族活跃的地区,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力的十分强悍,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明朝,北方...
原创 如... 马皇后其名为马秀英,安徽宿州人,为人仁慈、简朴,在历史中被世人公认的一位贤后。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
原创 被...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原典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根据度娘的解释,本指围攻...
原创 正... 三国时代是名将智者尽显英雄本色的舞台。无论你是名将还是谋臣,只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就可以在那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