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被围魏救赵骗了两千年,原来并没有成功解救赵国,一切都是演戏
迪丽瓦拉
2025-07-01 10:34:10
0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原典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根据度娘的解释,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千百来年,这一计所展现的高超调动敌军之艺术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实际上未必有多少人了解其真正含义。

我们知道,此计出自两位战国时期的一流兵家之手:孙膑与庞涓。战争是双方相互合作,共同演绎的舞台大剧。因此,孙膑与庞涓都是领衔主演,而非孙膑一人的独角戏。

01

据度娘讲述: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来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平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让我们静下来心来逐一分析,还原这场历史大戏。首先,从整体上来说,围魏救赵,不是一记重拳,而是一套组合拳。孙膑是聪明,庞涓也不傻。如果围魏救赵真的是直接攻敌必所救,那未免太小儿科了。所以铺垫要做实,氛围要做足,假戏要做真。因而孙膑出了第一招:以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这匹“下等马”对驻守魏国军事要地平陵的精锐部队这匹“上等马”,结果显而易见。

齐军首场大败至少带来了两个结果。其一,当然是麻痹了魏军。其二,不但麻痹了魏国本土的守军,更加麻痹了镇守国都的魏王与进攻赵国的庞涓。让魏王松懈思想、放松警惕;让庞涓策马扬鞭,更加放心大胆的进攻赵国。如此一来,齐国所收的渔人之利就会更大。因此,围魏救赵的第一战,孙膑实际上是通过“诱敌战”达到了“心理战”的效果,不但降低了魏国的战斗力,还使魏国的思想意识松懈。

02

我们再看孙膑的第二招:大军绕道直插大梁。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手虚招。诚然,攻敌必所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可实施起来却有一个关键问题:敌所必救之处,必然也是核心之处,必然有重兵把守,急切之间,大军如何准时抵达战场,又怎么可能攻得下来?同时又如何调动敌军呢?就好比心脏是一个人的必救之处,人家一拳过来,必然要伸手阻挡一样。

妙就妙在第一战的铺垫,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放松下来的魏国守军,此时此刻,已成为那匹战力不济的“中等马”,按常理推算,是应该出动齐军的“上等马”了,但孙膑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的战略不是攻破大梁,而是“围城打援”,吃掉“庞涓兵团”。攻破大梁谈何容易,即使攻下,要消耗多少军力,如何驻守等等,都是问题。

因此,攻城部队不需要真的攻破大梁,而是造成强敌压境的战略态势,在魏国上下还沉浸在第一战的胜利与喜悦之时,齐军就已经大兵压境,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与态势反差,迫使魏王下令庞涓回援。所以,攻城部队用的不是“上等马”,而是“中等马”对“中等马”。

03

据最新史料记载,庞涓并没有立即撤军,而是继续攻击赵国,并最终拿下赵国,说明他至少看透了两点。一是大梁守军未必不行,齐军未必就行,二是此时回军,必然遇伏。如果看不到这两点,他就不是庞涓了。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孙膑就是要他看到这两点,为什么?看到这两点之后,庞涓会加快攻打赵国的步伐,而赵国也会更加全力抵抗,两者之间的消耗会更大。最终得利的,还是齐国。

因此,第二战是相持阶段。孙膑要做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强压魏王,逼他更急,二是想好自己的“上等马”究竟放在何处。

04

我们再看第三战,也就是桂陵之战。好不容易攻下赵国的庞涓,此时此刻既是骄兵,也是衰兵,成了一匹不折不扣的“下等马”了。他能想到之前孙膑会在回军途中设伏,就不能想到,现在回军,也会遇伏吗?经不住魏王的再三催促,摆在庞涓面前的,就是选择一条最快的行军路线回到大梁。

翻开地图,我们一目了然。大梁与邯郸,两点成一直线,而桂陵正好大致处于这条线上,是必经之地。而桂陵地势两边高中间低,是天然的伏击场所。想到了这一点,孙膑把主力部队这匹“上等马”摆在了桂陵道,专候专吃庞涓这匹“下等马”。

最终决战的时刻到了,齐军大败魏军,并生擒了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05

看完了整个事件的脉络,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围魏救赵”的本质是建立在对各方态势的准确评估上所产生的军事行动,是一套集诱敌、心理甚至赛马在内的“联合作战体系”,而非单独存在,单独运用的一只手。这有点类似于“围城打援”,不是一刀致人死命,而是先砍掉其手脚,让它失去行动力,最终成为待宰的羔羊。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当中,有这样的话语: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常见的现象与历史事件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因为太常见了,太熟悉了,已经没有新鲜感了,所以我们不会去想它了。

可正因如此,才能“太阳、太阴”。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江东子弟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公欲废嫡而立长,众卿群起而议之,曰:立子宜贵不以长”。 其实,它描绘...
原创 影... 在讲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古罗马的前世今生。 我在前面写过一段对意大利的简单分析的文章...
原创 慈... 中国历史上真正掌权的女人只有三人,一个是吕后,一个是武则天,还有一个就是慈禧,而真正称帝的人就唯有武...
原创 铁... 提到清朝的有名的权臣,大家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多尔衮、隆科多、年羹尧、和珅等人,但是却往往忽视了一位并...
原创 他... 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国军的队伍从一开始就缺乏信仰,老蒋用金钱名利拉拢部下...
原创 1... 唐绍仪,出生于广东中山的一个商贾世家,通过他的优秀学识赢得了清朝赠送的海外留学机会。他随后赴美,进入...
原创 汉... 河西走廊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条十分特殊的通,从秦汉到明清河西走廊是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一条黄金之路,现今...
原创 1... 中国历史十分漫长,已有5000多年。 大多时候,中国都是强盛、发达的代表,可在清朝后期,却将这一情况...
原创 “... 五代十国时期,在浙江杭州有个吴越国,开国皇帝为太祖武肃王钱缪,虽然国家传了三世,存在仅86年。但是这...
原创 历... 哥伦布在1492年中美洲发现新大陆,但当时的马雅已剩一群落。曾叱咤一时的马雅已今非惜比。然而这里却是...
原创 店... 没读过史料的人往往依靠《封神演义》这本小说来理解姜子牙,姜子牙在封神榜里可是能够封神的叱咤人物,是昆...
原创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北京德胜门外有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面关押着数百位国民党...
原创 不... 能够同时取到四姐妹当老婆,这样的画面恐怕也只有国王这个级别才能够做到。尤其是像不丹这样的小王国,不仅...
原创 清... 清朝乾隆年间,曹贵妃是皇帝宠爱的一位妃嫔。她生性聪慧,善解人意,深得皇帝宠幸。 然而好景不长,曹贵...
原创 隋... 《隋书列传卷四十六》:开皇初,频有使入朝。及平陈之后,汤大惧,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 581年杨坚代...
原创 李... 中国古代的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点,每一个王朝无论前期如何繁荣昌盛,末期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腐朽混乱,而...
原创 楚... 文:历史云顶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
原创 清...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也开启...
原创 孙... 从我国近代历史开始以后,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救劳苦大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这些革命前辈当中,...
为什么很多初恋总是难以修成正果... 人们时常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的初恋,都难以修成正果。不仅现代人如此,其实古人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