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最后被一成语打脸
迪丽瓦拉
2025-07-01 11:02:12
0

我们在小的时候通过课本,学习了很多关于古人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提起相关的内容,也依然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叫做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无比熟悉,它所讲的内容在我们脑海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一位叫做马未都的学者,竟然针对这个故事,得出了,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的这样一番言论。最后他的这个结论也被一个成语给成功推翻,还原了历史真相,具体过程如何?这个成语是什么?请继续往下看,边读边了解。

我们先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开始了解,虽然大家对这个故事无比熟悉,但是间隔了这么久,印象多少还是有些模糊。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宋代的司马光在年幼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小伙伴不小心掉入缸中,马上要溺水而亡。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碎了水缸,成功把自己的小伙伴救出来。

我们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都纷纷赞美司马光的聪明勇敢,都表示要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开始对司马光砸缸的事情产生了质疑,认为这是后人凭空捏造的,只是一个方便教育孩子的民间传说。

但是课本内容这么严谨,不会出现无凭无据的内容,而且其中一本叫做《宋史》明确的记载了有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提出疑问,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在砸缸救小伙伴的时候,也不过才七岁。而且古代所烧制的大缸要坚硬的多,即使是用石头砸,也需要又大又硬的石块,一个七岁的孩子是有多大的力气?能搬起石块砸破一个比自己还要高的大缸呢?但是书上却也有明确的记载,事实摆在这里。

虽然众人想不通原因,面对事实也无法更改,这时候有很多人猜测,司马光小时候砸的并非是缸,可能是其他形状类似于缸的容器。得到这样的猜想后,很多人也就开始翻阅史书,为自己的猜测找寻证据。

这也就有了马都未后面的那句话,宋代烧不出大缸,那么宋代真的烧不出大缸吗?我们继续向下看。

马未都提出这个观点后,又继续提出,司马光砸的是瓮,还提出宋代那个时候并没有制作水缸的技术。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水缸,什么又是瓮,瓮和缸之间有怎样区别。

提到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农村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水缸,水缸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作为普通的盛水工具,水缸整体的结构看似简单,但是在烧制时却十分的麻烦。

因为水缸的形状,会导致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很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就意味着无法盛水,也表示制作失败,而且放在技术并不发达的宋代,成品率会更低,自然也就会引起学者的怀疑,宋代可能没有制作水缸的技术。

而瓮相较于水缸,就像一个大号的坛子,上面正好与水缸相反,是收口的。尽管瓮看起来工艺要复杂,但是它的形状可以让他更好的受热,成品率自然也就高,而且还非常的坚固耐用。

而且瓮的发明时间更早,早在石器时期就有瓮了,到了宋代,工艺有所提高,大量的生产,作为盛水工具几乎出现在家家户户。所以真的是我们对史书有所误解,其实司马光砸的真的是瓮吗?

这番推测一出来,也立马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也让很多人都开始了对过去的研究。很快就有证据,推翻了马都未的言论,而这个证据竟然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叫做醯酱千缸。

提到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而且这个成语中还有生僻字出现,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个字应该怎么读。通过翻阅史料,在《史记》中找到了这个成语。

通过《史记》中的描述,也知道了他的大致意思,就是形容用成千的缸去装已经酿好的酱油和醋,通过这个解释也能看出,在当时水缸应用也十分广泛。

而且《史记》出自于汉朝,我们都知道汉朝早于宋代一千多年,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和制造水缸了。

期间过了1000年,从汉朝到宋代,这个时间也足够让水缸的制造技术更加完善,所以宋代肯定也会有水缸的存在。

但关于宋朝对水缸记载很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有可能更愿意用瓮来代替水缸,大家可能都普遍使用翁,由于对水缸的很少提及,自然就会让人认为内个时候无法烧制水缸。

因此这样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了这里,自然也就否认了马都未的这些推测。关于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这就是关于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以及关于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谣言的解释。不管大家有怎样的猜测,又或者无法理解,小小年期的司马光是怎样砸破水缸的?但是这个故事,也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关于这样一个小小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很多古代发生的事情,时隔千年,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史书记载了解。

也因为大部分的内容残缺不全,也让这些古人过去的生活变得格外的神秘,但我们在不断的挖掘过程中,确实也感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了解到了很多有关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知道了很多,但是相比起来也只是冰山一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中国古代的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点,每一个王朝无论前期如何繁荣昌盛,末期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腐朽混乱,而...
原创 楚... 文:历史云顶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
原创 清...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也开启...
原创 孙... 从我国近代历史开始以后,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救劳苦大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这些革命前辈当中,...
为什么很多初恋总是难以修成正果... 人们时常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的初恋,都难以修成正果。不仅现代人如此,其实古人也同...
原创 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生过26个儿子,曾经做过乞丐的朱元璋,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不希望儿孙再受自己...
原创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和吴广两个农民振臂高呼,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
原创 1...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刘... 西汉沿袭了秦朝的诸多制度,唯独弃了这一制度,最后爆发七国之乱!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刘邦和秦始皇是同时代...
原创 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
原创 东... 蔡伦造纸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纸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蔡伦在其中的贡献是巨大的,这种贡献,...
原创 顺... 在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紫禁城的深处,一场关乎一个朝代命运的对话正在悄然上演。 顺治皇帝,这位年轻的...
原创 多... 多尔衮的一生,为大清朝立下的汗马功劳,他曾经接受吴三桂的请求,率领清军入关,后击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原创 《... 《甄嬛传》中,雍正临死前拼命拉黄带子这一细节有多重深意。尽管一般的解读是雍正希望通过这一行为告知他人...
原创 唐... 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八月,李显被封为英王,更名哲。 调露二年(680年)八月,李贤被废翌日,英王...
原创 年... 在古老的京城深处,随着朝廷命令的下达,一场轰动整个帝国的大事件正在悄然展开。 年羹尧,这位曾经权倾朝...
原创 秦...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考虑到已经无力攻灭南宋,准备接受南宋的议和请求,但议和不是无条件的,金...
原创 1... 1875年,19岁同治驾崩刚刚2小时,所有人哭得正伤心时,亲妈慈禧突然冒出一句,“以后继续实行垂帘听...
原创 这... 大家知道什么是幕僚么?其实就是政客的意思。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有幕僚的身影。 这些幕僚不仅给大官出主...
原创 宋... 北宋末年,因为徽钦二宗的昏庸,再加上女真人的强势,于是就有了靖康之耻,北宋也随之灭亡。当时宋徽宗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