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中宗李显:唐朝第一个被废皇帝,登基55天下台,只因想提拔岳父
迪丽瓦拉
2025-07-01 16:32:31
0

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八月,李显被封为英王,更名哲。

调露二年(680年)八月,李贤被废翌日,英王李哲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李哲二十四岁。

1、高宗之死

在此之前,李显的原配夫人赵妃的死,也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

赵妃的母亲长乐公主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女儿,同侄子高宗的年龄相仿,并且相处得很融洽,作为公主,她熟知武后的发迹史,憎恶武后所做的一切。

这些年,武后牢牢控制着高宗,执掌大权,网罗亲信朝臣的行动,更使长乐公主愤恨,因此,她常常带着女儿赵妃去看望多病消沉的高宗。当时的公主并不十分了解武后的厉害,她说了许多对武后不满的话,而这些话又一字不漏地传到了武后的耳中。

武则天实行了严厉的报复。她将长乐公主的丈夫,赵妃的父亲赵瑰贬为括州(今浙江丽水)刺史,长乐公主也被勒令迁出洛阳,和丈夫一同去边远的括州。

按着唐室的规定,公主下嫁以后,若丈夫为地方官,她仍可留在洛阳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赵妃因受母亲的牵连被下诏废,关进内侍省的监狱,于上元二年(675年)四月被活活地饿死。

开耀元年(681年)闰七月,高宗决定破釜沉舟,“服饵”(金石之药,性烈,唐太宗即因饵金石中毒暴亡)治病。为防不测,服药前,任命裴炎为侍中,负首相之责,辅佐太子哲监国。

永淳元年(682年)四月,高宗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前往东都洛阳,命令刘仁轨,裴炎、薛元超辅佐太子监理国家政事。

弘道元年(683年)十月,因高宗病重,太子李哲和裴炎同赴东都洛阳。

十一月,高宗因病重不得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当时“帝头眩不能视”,御医奏:“风上逆,砼头血可愈。”

武后因御医竞想在天子头上刺血而大怒,呵斥道:“此可斩也,乃欲於天子头刺血!”。

但高宗“眩不可堪”,愿让他们试针,果然见效。高宗说:“吾目明矣!”武后转怒为喜,拜谢道:“天赐吾师!”并亲自负缯宝赐御医。

但高宗已经是病入膏肓,痊愈无望了。

十二月初四,唐朝更改年号,大赦天下。高宗想上则天门楼宣布赦令,因气喘不能上马,使召集百姓到殿前宣布赦令。当夜召裴炎受遗诏辅政,而后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六岁。

临终前他还问侍臣:“民庶喜否?”对曰:“百姓蒙赦,无不感悦。”他叹息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

唐高宗在遗诏中回顾了高祖太宗当年创业之业绩:“拯苍生之(于)已溺,救赤县之将焚,止鳞斗而清日月,息龙战而荡风波”,开国六十六年来,“黎元无烽析之普,区寓恣耕凿之欢。育子长孙,击壤鼓腹,遐迩交泰。”最后嘱咐道:“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在这里他仍然表达了对武则天的高度信任,给了她继续管理国事的巨大权力。

2、当皇帝的快感

在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之前,作为唐高宗和武后的第三个儿子李哲,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显,继位作皇帝的希望一直都很渺茫,因此在此之前他即没有为此而受到培养,也没有在当皇太子的三年中,为他新的皇位作任何准备。

他既不象哥哥李弘那样,在作皇太子期间便有了许多令人称道的德行,也不象李贤那样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派系。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高宗才在遗嘱中让有经验的武后继续施加政治影响。

严格地讲,武则天的干政只容许在“军国大事之未能决者”方面,但是让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作荣誉而无实权的退隐,是绝对办不到的。于是她违反遗嘱的规定,没有让李哲立刻在“柩前即皇帝位”,而是拖延加冕整整一个星期,这既暴露了野心,也表明了她对自己的儿子是否适宜继位有着某种忧虑。

十二月十一日,皇太子李哲即位,是为中宗。尊天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一切政事全取决于她。

于是一位年轻的顺服的皇帝出现在众臣们眼前。皇帝李哲端肃地坐在金銮殿上,但从不决定什么,诸事均议而不决。

登基几十天,成为太后的武则天从不露面,而视朝的李哲皇帝也只带耳朵不带嘴。众臣们体验着一种奇怪的经历。

每天,皇帝都要进太后宫中,汇报一天的政务,领取决议,然后在第二天上朝时再由他的口将它发表出来。这就成为一个惯例,头一天的朝议总要到第二天才能获得答案。

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命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唐朝改年号为嗣圣,大赦天下罪人。又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皇后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升为豫州刺史。

皇后韦氏出身于关陇大姓,祖父韦表在贞观年间担任太宗第十四子曹王的属官,父亲韦玄贞为普州(今四川省)参军。父、祖两代都没有做过较大的官。

韦氏聪明、美丽、好胜心强,有主见,这些也正是李哲个性中所缺少的。因此韦氏初进英王府做女官时,就得到了李哲的宠爱。李哲的原配夫人赵妃死后,韦氏被封为太子妃。

从以后所发生的事情来看,韦后的一生对于唐中宗李哲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史书上称韦后为第二个武则天,武后与中宗的统治时期被统称为了韦武乱政,然而此时的韦后只是一位深受中宗喜爱的皇后。

新君李哲把这样傀儡般的皇帝生涯捱过五十几天之后,终于忍耐不住了。一天,中宗为了表明自己对于皇后的宠爱与关心,同时也想真正行使一下做皇帝的权力。便提出要任命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再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

为了这件事他与宰相裴炎发生了冲突,裴炎不同意中宗的做法,他认为韦玄贞没有尺寸之功,接连骤升,恐失众望,劝中宗收回成命,而中宗刚做皇帝,权力就受到挑战,怎能轻易罢休?他坚持要按自己的意思办,裴炎则痛陈利害,再三阻挡。

于是中宗恼羞成怒,大声喝斥道:“我就是把天下送给韦玄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何况区区一侍中呢!”

3、中宗被废的缘由

裴炎见皇帝大怒,不敢再说。

退朝之时,李哲显得十分不安,情绪激动,脸色难看。这一切裴炎都看在眼里。退朝之后,裴炎回到宰相府,也坐立不安起来,多年的从政经验,使他感觉到今天发生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他似乎是应该作出一项决定,究竞是跟从新君还是跟从太后。

裴炎思量直到黄昏,决定派人送书给太后,将今天发生的难题告诉她,实质上,这是个标准的投石问路的动作。

天将黑时,裴炎接到了皇太后宣他入宫的消息。裴炎在皇太后面前把上午发生的事情重新叙述一遍。

武则天沉默许久之后,令裴炎起草诏书,废中宗为庐陵王,拘禁宫中,令裴炎通知禁卫军作好准备,迅速到达该到的位置,中宗李哲这一夜也是在不安之中度过的,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这个错误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无法料想。

他怀着一种不明的恐惧躺在床上,仔细地回想着上午上朝时所发生的事情,大臣们的反应,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结果,但是莫名的不安仍然席卷了他。

整整一夜,他辗转反侧,直到天色将明之时,才合了一会儿眼。

第二天早上,即二月初六,李哲按部就班到太后宫中道了早安,然后去上朝,一切都是老样子,想起昨天的事情却有一种做梦般的恍若隔世的感觉,李哲真希望昨天的事情是一场梦,并没有发生过。

然而,当李哲来到殿上时惊讶得目瞪口呆,太后武则天出现了,她坐在她原来坐过的位置上。李哲脸色突然变得苍白,他愣在那儿,然后又硬着头皮企图走到武后旁边的位置上坐下。

这时,中书令裴炎却将他拦住了。裴炎拿出诏书当众宣读,废中宗为庐陵王,拘禁于宫中。

众目睽睽之下,李哲作着最后的挣扎,他对母亲悲怆地喊道:“我有何罪!要把我废掉!”

“你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难道还说没罪!”武则天用眼睛斜视着儿子说道。

年轻的皇帝李哲惊恐地看着四周,百官已经全部跪下听诏,侍卫们遍布宫廷,母后威严地坐在大殿之上,没有人为他说话,一切都完了。李哲绝望地由侍卫们带出了大殿。

唐中宗只做了五十五天的皇帝便被赶下了台。从这件事本身来说,李哲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他所说的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也只不过是一时气话。李哲的错误只在于他并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也没有从哥哥们的遭遇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李哲之子皇太孙重照不久也被废为庶人。岳父韦玄贞被流放到钦州。

二月初七,雍州牧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李旦是李显之弟,高宗第八子,时年二十二岁。初封殷王,后为雍州牧,封豫王。这李旦是个地地道道的新傀儡。他不过得了个皇帝名号,毫无实权,他被安置于别处,不许干预国家大事,大权完全控制在武则天手中。

4、武则天的善后

武则天因在东都,令刘仁轨在西京长安留守。刘仁轨对太后专权有些不满,便上疏说,他老了,身体多病,不堪受此重任。在奏疏中,还陈述了汉朝吕后专权的事,劝太后以吕后为鉴,免得在身后被人贬责。

武则天有些生气。但因刘仁轨是前朝老臣,曾奉事太宗、高宗两代皇帝,并因忠耿直言受到过太宗皇帝的奖赏,不好治他以罪。再说,武则天治理天下,也需要这样的人辅佐。

所以,见到刘仁轨的奏章,她并未动怒,而是派她的侄子秘书监武承嗣,带上她的亲笔信前往刘仁轨宅中抚慰。

信中说,当今皇上昏暗,我且代亲政,不过是为了大唐的帝业,国家的安定。你不肯留守京师,又上疏用吕后事劝谏我,便我受益很深,愧慰交集。你的忠贞的操行,耿直的品格,是古今少有人能够相比的,你的话怎能不使我引以为戒呢?况且,你是先朝老臣,德高望重,远近闻名,我素来对你十分敬重。我今方执朝政,面临着许多困难,希望你多给予帮助,万勿因衰老而推卸责任。

武则天这封亲笔信诚恳而温和,宇里行间充溢着对老臣的敬重和虚心听取意见的精神。

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武则天不过是巧施权谋而已。她给刘仁轨戴了那么多高帽,不过是企图说服刘仁轨这个有影响的老臣为她效力。

至于刘仁轨会不会照办,只要他稍稍体味一下这封威不外露的书信的真意,便会很快作出抉择。

两条道路利害分明地摆在刘仁轨面前:要么忠于太后,继续他的高官显位;要么抗拒圣旨,咎由自取。

刘仁轨不是个不识时务的人,他知道何去何从。

二月,太后武则天登上了洛阳宫武成门内的武成殿,睿宗皇帝李旦率领王公以下上尊号。太后临轩,派礼部尚书武承嗣册嗣皇帝。

从此后,太后常御紫宸殿,在浅紫色的帐内视朝听政,皇帝几同虚设,三月,徙杞王上金为毕王,鄱阳王素节为葛王。

五月,高宗灵驾西还。八月葬于乾陵,庙号高宗。武则天亲制哀册文,歌功颂德,极尽伤悲。

这年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换旗帜为金色,改八品以下服色为深青色,改宫名为太初,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为左右相;门下省为鸾台,门下省长官侍中为纳言;中书省为凤阁,中书省长宫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左台专知京师百官及监诸军旅并承诏出使,右台专知诸州按察,其余省、寺、监、率之名也都作了改动。

武则天还改东都为神都。武则天在高宗时期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

执政以后则长期住在洛阳,近二十年,此地已成为朝廷的政治中心。

这时,武则天已成了事实上的女皇。闯过了险风恶浪,经过了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这个多谋而又刚强的女人终于在六十一岁时实现了她的愿望,掌握了大唐的最高权力。

5、封王的背后

进入光宅元年(684年)以后,武则天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绿章。这绿章是来报祥瑞的,所用为青藤纸,朱书。

祥瑞,即吉祥的象征,包括一些奇异的草木嘉禾及自然景星瑞云之类。祥瑞频呈,历来被看作是帝王圣明、帝业隆盛的征兆。

武则天对祥瑞的重视由来已久,还是在她刚刚进宫的时候,就曾听太宗皇帝讲过许多关于祥瑞的事,她也和太宗君臣一样,把祥瑞的出现和贞观年问的大治局面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神圣的天意,不可等闲视之。

今天,她再一次感受到祥瑞的喜悦。她极为认真地翻阅着这些绿章,津津有昧地给侍臣们讲,什么地方发现了九个穗的灵芝,什么地方的合欢树顶有白鹊筑巢,她还令人将这些祥瑞都登记入册。存于秘阁,留与后人。

在众多的祥瑞中,武则天对嵩阳令樊文献上的一方瑞石最感兴趣,这块石头晶莹如玉,表面光滑,中心微微泛红。樊文说,这叫赤心石,它的出现,表明大唐臣民对太后的一片赤诚。

武则天将这块瑞石把玩良久,并焚香祭祀,在朝堂遍示百官。官员们都叩拜称颂,高呼万岁,表示要像这赤心石一样,忠贞无二地辅佐太后,共保大唐。

使武则天大感意外的是,在一片颂扬声中,竟有人胆大妄为地唱起了反调。

此人叫冯元常,是高宗皇帝的近臣,高宗晚年多病,常将他引入卧内,亲切交谈。冯元常仰仗着高宗的恩宠,毫无顾忌地对武则天说,所谓赤心石云云,不过是谄诈小人的阿谀之谈,武则天正在兴头上,冯元常的活她哪里肯听?

一怒之下,将冯元常贬为陇州刺史。

紧接着,武承嗣向太后建议,对七代祖宗进行追封,建立武氏七庙,太后欣然听从。

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给自己的祖宗建立七庙,武则天这样做是在向人们表明,她就要当皇帝了,一些大臣持反对意见。

中书令裴炎谏阻道:

“太后母临天下,当示以至公之心,不可偏私亲戚。当年吕后失去人心,便由此始,请太后引为鉴戒。”

武则天不以为然,说:

“吕后是给活着的人封官赐权,我追尊死去的人,有何妨碍?你不要再说了!”

裴炎仍不肯罢休,道:

“事情当防微杜渐,现在迫尊死去的人,以后就可能赐权活着的人,此风实不可长!”

武则天鄙夷地一笑,说:

“你下殿去吧,我自有主张。”

望着裴炎的背影,武则天暗想,这裴炎阻止我追尊武家祖先该不是别有用心吧?我平日对他还算器重,他若有不轨之图,我决不姑息,武则天本想治他以罪,但念及他前些时候废中宗时有功,才赦免了他。

不过,从此以后,裴炎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形象却大不如以前了。

计划照旧进行。武则天降旨,迫尊五代祖武克己为鲁靖公;高祖父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父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五代祖的夫人都封为夫人。

同时在她的故乡并州文水建立五代祠堂。同时,又赐其兄元庆、元爽和叔父士让、士逸以封号,对在世的武氏子孙也都陆续安排了重要官职。

封侄子承业为陈王,承嗣为魏王,三思为梁王,承嗣子延基为南阳王、延秀为淮阳王,三思子崇训为高阳王,崇烈为新安王;承业子延晖为嗣陈王,延祚为咸安王。还有士让、士逸、士棱的孙子,惟良的儿子等也都封了王。

一时间,武家显赫莫名,王侯满门,连皇室子孙邵得刮目相看了。

武则天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一方面大封诸武,一方面对李家子孙大加贬谪。

光宅元年三月间,高宗妃杨氏所生的毕王上金徙为泽王,拜苏州刺史,萧妃所出的葛王素节为许王,拜绛州刺史。被废掉的皇帝李显先为庐陵王,后又徙往均州,软禁在太宗之子濮王李泰获罪囚禁的住所。

于是,同一个囚室成了两代王公的监禁之所,人们认为,这不仅是历史的巧合,而是武则天的精心安排。

这情景,使宗室子弟和大唐旧臣心中布满了愁云。他们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唯恐厄运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背地里,他们大发牢骚,盘算着自安之计。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除... 历史名人的生平与普通人相比,开头、过程和结尾似乎是一样的曲折,但不同的是关键节点的选择则造就了不同的...
原创 宰...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不久前的《人民的名义》中体现的...
157件文物已抵达!“拿破仑”... 7月1日,记者从山东博物馆获悉,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从...
原创 清...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原创 安... 安倍洋子,1928年出生于东京的政治世家。她的父亲是后来的前首相岸信介,母亲是温柔贤淑的家庭主妇。 ...
原创 门... 吕布的兵器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或许大多数读者都会想到那柄威风凛凛的方天画戟。 随着《三国演义》...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
原创 蜀... 三国时期,蜀国综合国力作为弱小,但是他们在诸葛亮的率领下,曾对魏国发起了6次北伐,更是多次压制魏军。...
原创 他... 1948年,通过“国民大会”当选为“总统”的蒋介石,拉孙科出来竞选副总统。老蒋的本意,是希望借助孙科...
原创 秦... 战国七雄是历史上一个各封地军阀混战的年代,七个王国在中华大地上上演着你攻我打的剧情,直到最后大秦帝国...
清华北大,同发讣告!他曾在广东... 6月30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发布讣告,曾在两校任职的历史学者刘桂生于6月...
原创 越... 汉字在越南已经使用了近1800年,它随着中华文明的影响而传入这个东南亚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
原创 清... 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传统王朝——清朝入关,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后妃制度。 如今多不胜数的宫斗...
《吾家吾国》出版,记录“无双国... 2021年9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播出。节目记录的是一群90后、00后...
原创 西... 清朝晚期到民国之间的百年多的历史,是中国人最不愿意提起的事情。中国对此的定义是百年之耻,然而数千年崛...
原创 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其中官制体系的系统有效、成熟完善很大程...
原创 康... 康熙51年7月,担任江宁织造官同时兼任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病逝,但是他留下了超过30万两白银的亏空。其...
原创 汉...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明王朝的覆灭归根结底还是涉及到官员的腐败,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再加上自然灾害频...
原创 汉... 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于薄姬是吴人,秦末,魏豹自立为王,纳薄姬为妾。楚汉战争开始时,魏豹...
原创 清...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代皇宫的妃子,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彼此斗得你死我活。《甄嬛传》里就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