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74代孙孔繁森:两度进藏改革,50岁因车祸不幸殉职
迪丽瓦拉
2024-06-28 14:11:11
0

原标题:孔子第74代孙孔繁森:两度进藏改革,50岁因车祸不幸殉职

"我们必须砸烂束缚我们手脚的镣铐,要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吞吐历史风云,变压力为动力,变惰性为开拓性,变离心力为凝聚力、强大的生命力。"

雪域高原、齐鲁青山,中华民族的广袤大地上,一个嘹亮的名字传遍各地,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

生前两度赴藏,用将近十年的光阴,孔繁森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西藏的建设发展中,书写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奉献诗篇。斯人已逝,但他的英名却永远留在国人心中。

孔子后人,心酬壮志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聊城堂邑。山东是孔夫子的故乡,孔繁森不仅是与孔子同姓那么简单,他还是孔子的第74代孙,骨子中流淌着如孔圣人一般无二的,为国为民的赤诚血液。

孔繁森自小就受到了圣人思想的教育,在文化的熏陶下,一颗为民贡献的种子在他的胸中深深根植,并随着年岁渐长逐渐发芽。

17岁那年,孔繁森怀揣着炽热的心参军了,在军队中,他团结战友,积极向上,连续几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这不仅是部队对他的肯定,更是他对自我付出的自证。

1966年9月,表现优良的孔繁森成功加入了我党,并在3年后从部队复员,成为了一名工人。如果是军人,那就守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如果是工人,那就成为一颗光荣的螺丝钉。

孔繁森在每一个岗位都尽力发光发热,组织感念他的奉献,将他提拔成了国家干部,给了他更大的发挥平台,孔繁森也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

1979年,国家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去往西藏,为落后的西藏注入新的血液。彼时西藏较之内陆,不仅环境、气候恶劣,还十分贫穷落后,反观内陆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干部们大多都不愿意离开,去西藏过苦日子。

孔繁森时任宣传部长,母亲年逾古稀,妻子也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这个小家庭是离不开顶梁柱一般的孔繁森的。

但获知这一消息后,他却义无反顾地主动报名赴藏。在临行前,他写下鲁迅先生曾作的怀念翟秋白先生的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家"以表明自己的信念,谁曾想,竟一语成谶,这句誓言竟预兆了他一生的结局。

两度进藏,心怀民众

孔繁森到藏后,担任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兼县检察院检察长一职。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孔繁森先是将风靡内陆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带到了西藏。

作为改革的先锋,他带领着群众们一起打场、收割、淋雨收庄稼、天晴晒谷物……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孔繁森与群众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孔繁森将一股改革的新风带到了西藏,群众们也感激这位无时无刻都在付出的干部。山路崎岖泥泞,甚至没有一条完整的道路,平时往来稍远,就只能骑马通行。

在一次下乡的路上,他骑马时不慎从马背上摔落下来,当即昏迷不醒,医院远在30里之外的城区,岗巴的群众们为了救他,抬着昏迷的孔繁森走完了这段漫长的路程。

抢救过来的孔繁森对着藏族同胞们产生了更加特殊的感情,对于他而言,是藏族的百姓们给了他第二条命。

1981年,孔繁森从岗巴调回了聊城,临走那天,无数藏族人民前来含泪送行。在聊城时,孔繁森还时不时念叨着藏民们,如果还有机会,他还愿意再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再一次与当地人民一起奋斗。

这个契机很快又来了,孔繁森仅仅陪伴家人7年,1988年,他又一次主动参选了进藏干部,二次进藏,当时他已经是聊城行署副专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份足以保证家人衣食无忧的铁饭碗,但孔繁森心中有更高的追求。

青山埋忠骨,热血洒高原

再一次回到西藏时,孔繁森没有走进岗巴,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拉萨。在拉萨,孔繁森任副市长一职,主要负责卫生、文教和民政工作。

一个县城的居民们普遍患有大骨病,为了弄清病因,孔繁森不辞辛苦,爬上了5000米左右的山顶采集水源。

同时,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医疗问题,他自掏腰包,准备了上百元的药品,为贫苦的百姓送去了生活的救命药。

孔繁森不仅关心百姓,还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他走遍全市大大小小的学校,在一次又一次的奔走中,拉萨的儿童入学率从45%上升到了80%。

关心儿童,关爱老人,将一颗心完完全全投入在为人民的奉献中去,自从来到拉萨,孔繁森没有一天是闲着的,但凡问起孔繁森,他总是在四处奔波的路途上,连女儿的婚礼,他都错过了。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一次地震后,孔繁森还收养了三个孤儿。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孩子的照顾,孔繁森却默默承受着这份辛苦。

他虽然是副市长,但工资几乎都被他用来资助贫民了,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拮据,为了补贴家用,孔繁森甚至多次献血,只为得到补贴……

赴藏期满后,他没有回到聊城,而是调转车头,前往了更加贫困的阿里。阿里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其艰苦的自然条件让人望而却步。

孔繁森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遍山川,探索阿里的经济发展之路,就在一切都蒸蒸日上、逐渐好转之时,意外发生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孔繁森的生命,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的好干部,倒在了50岁那年,援藏的脚步骤然停下了。

后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只有简单的两件遗物,一个是8元6角的遗产,一个是对阿里发展的建议,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提起孔繁森时,人们总是眼含热泪,时至今日,他的事迹仍流传在华夏大地,他的精神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党员的学习标杆,如今的海晏河清,是对孔繁森最好的赞歌。

文/南宫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溥仪晚年重游故宫,悄悄对花瓶说了这句话,专家在一旁不敢吭声! 说起普以这个名字,大家都是知道的,当时...
原创 是... 那天,大雾弥漫,江面上早已看不清人影,此时剑拔弩张的形势已偃旗息鼓。这样无法辨别虚实的情况又如何能作...
原创 罗...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土沦陷,疆土流失定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的疆土本身就是强取豪夺,投机...
原创 “... 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上到皇帝、下到民间百姓,对他的看法都是各不相同,虽说他为刘备的蜀汉...
原创 有... 曹操和郭嘉,三国最牛的组合! 纵观曹操征战一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郭嘉的打法,败张绣,杀吕布...
原创 李... “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曾国藩 说起李鸿章,很多人对他是...
原创 大...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诸如“越王剑”这样的文物,无论精美程度还是制作技艺,就连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
城市轴线见证广州近现代历史 广州中山纪念堂。   黄龙川摄(影像中国) 广州近代中轴线北起越秀山,以始建于明初的镇海楼为北端地标...
原创 杨...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开始一系列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削弱文官集团,因为凡是拥有文官军队的势力统治者,其...
原创 此...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众多高级将领,有些在战场之上被俘虏,有些则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今天,我们来...
241年前,一个广东人建立了一... 标题:241年前,一个广东人建立了一个岛屿国家,此地遍地黄金! 张保仔(1786-1822),原名...
千古仁君宋仁宗 赵祯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出生,他十三岁即位,二十四岁亲政,在位...
原创 民... 民国时期的“小脚女人”:15岁嫁给大户,从不洗脚,仅丈夫见过 到了端午节我们就会赛龙舟、吃粽子,天空...
原创 邓... 听说邓州龙堰乡姚营村有一座铁公坟,心里不免产生疑问,铁铉被燕王朱棣在南京施以极其残酷的磔刑,怎么会埋...
原创 月... “我们又要哭了,有人已经在出售我们的眼泪,还有我们的恐惧,就像出售石油一样。” 盛极而衰 苏联的钢铁...
崎岖越雄关 梅香延千载(古道春... 梅关古道风光。  刘照志摄(人民视觉) 南岭深处,古道幽深,草木葱茏。 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与广东省...
原创 刘... 这个桂阳第一美人,其实是个寡妇,而且身价不菲,不过,被赵云拒绝了。 放到现在,一个有钱有貌的年轻寡妇...
原创 契... 说到契丹这个概念,有的人立刻会想到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也有人会想到让宋朝咬牙切齿的辽国。虽然在不同的角...
原创 隋... 隋唐演义中,名将众多,如隋唐十八好汉个个都是当时百里挑一的猛将,除此之外,还有罗士信、罗松等猛将,后...
六个“第一”看成都百年报刊史! 说起近代报业的发达,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但其实,四川地区的报刊也十分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