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74代孙孔繁森:两度进藏改革,50岁因车祸不幸殉职
迪丽瓦拉
2024-06-28 14:11:11
0

原标题:孔子第74代孙孔繁森:两度进藏改革,50岁因车祸不幸殉职

"我们必须砸烂束缚我们手脚的镣铐,要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吞吐历史风云,变压力为动力,变惰性为开拓性,变离心力为凝聚力、强大的生命力。"

雪域高原、齐鲁青山,中华民族的广袤大地上,一个嘹亮的名字传遍各地,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

生前两度赴藏,用将近十年的光阴,孔繁森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西藏的建设发展中,书写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奉献诗篇。斯人已逝,但他的英名却永远留在国人心中。

孔子后人,心酬壮志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聊城堂邑。山东是孔夫子的故乡,孔繁森不仅是与孔子同姓那么简单,他还是孔子的第74代孙,骨子中流淌着如孔圣人一般无二的,为国为民的赤诚血液。

孔繁森自小就受到了圣人思想的教育,在文化的熏陶下,一颗为民贡献的种子在他的胸中深深根植,并随着年岁渐长逐渐发芽。

17岁那年,孔繁森怀揣着炽热的心参军了,在军队中,他团结战友,积极向上,连续几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这不仅是部队对他的肯定,更是他对自我付出的自证。

1966年9月,表现优良的孔繁森成功加入了我党,并在3年后从部队复员,成为了一名工人。如果是军人,那就守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如果是工人,那就成为一颗光荣的螺丝钉。

孔繁森在每一个岗位都尽力发光发热,组织感念他的奉献,将他提拔成了国家干部,给了他更大的发挥平台,孔繁森也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

1979年,国家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去往西藏,为落后的西藏注入新的血液。彼时西藏较之内陆,不仅环境、气候恶劣,还十分贫穷落后,反观内陆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干部们大多都不愿意离开,去西藏过苦日子。

孔繁森时任宣传部长,母亲年逾古稀,妻子也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这个小家庭是离不开顶梁柱一般的孔繁森的。

但获知这一消息后,他却义无反顾地主动报名赴藏。在临行前,他写下鲁迅先生曾作的怀念翟秋白先生的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家"以表明自己的信念,谁曾想,竟一语成谶,这句誓言竟预兆了他一生的结局。

两度进藏,心怀民众

孔繁森到藏后,担任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兼县检察院检察长一职。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孔繁森先是将风靡内陆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带到了西藏。

作为改革的先锋,他带领着群众们一起打场、收割、淋雨收庄稼、天晴晒谷物……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孔繁森与群众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孔繁森将一股改革的新风带到了西藏,群众们也感激这位无时无刻都在付出的干部。山路崎岖泥泞,甚至没有一条完整的道路,平时往来稍远,就只能骑马通行。

在一次下乡的路上,他骑马时不慎从马背上摔落下来,当即昏迷不醒,医院远在30里之外的城区,岗巴的群众们为了救他,抬着昏迷的孔繁森走完了这段漫长的路程。

抢救过来的孔繁森对着藏族同胞们产生了更加特殊的感情,对于他而言,是藏族的百姓们给了他第二条命。

1981年,孔繁森从岗巴调回了聊城,临走那天,无数藏族人民前来含泪送行。在聊城时,孔繁森还时不时念叨着藏民们,如果还有机会,他还愿意再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再一次与当地人民一起奋斗。

这个契机很快又来了,孔繁森仅仅陪伴家人7年,1988年,他又一次主动参选了进藏干部,二次进藏,当时他已经是聊城行署副专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份足以保证家人衣食无忧的铁饭碗,但孔繁森心中有更高的追求。

青山埋忠骨,热血洒高原

再一次回到西藏时,孔繁森没有走进岗巴,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拉萨。在拉萨,孔繁森任副市长一职,主要负责卫生、文教和民政工作。

一个县城的居民们普遍患有大骨病,为了弄清病因,孔繁森不辞辛苦,爬上了5000米左右的山顶采集水源。

同时,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医疗问题,他自掏腰包,准备了上百元的药品,为贫苦的百姓送去了生活的救命药。

孔繁森不仅关心百姓,还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他走遍全市大大小小的学校,在一次又一次的奔走中,拉萨的儿童入学率从45%上升到了80%。

关心儿童,关爱老人,将一颗心完完全全投入在为人民的奉献中去,自从来到拉萨,孔繁森没有一天是闲着的,但凡问起孔繁森,他总是在四处奔波的路途上,连女儿的婚礼,他都错过了。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一次地震后,孔繁森还收养了三个孤儿。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孩子的照顾,孔繁森却默默承受着这份辛苦。

他虽然是副市长,但工资几乎都被他用来资助贫民了,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拮据,为了补贴家用,孔繁森甚至多次献血,只为得到补贴……

赴藏期满后,他没有回到聊城,而是调转车头,前往了更加贫困的阿里。阿里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其艰苦的自然条件让人望而却步。

孔繁森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遍山川,探索阿里的经济发展之路,就在一切都蒸蒸日上、逐渐好转之时,意外发生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孔繁森的生命,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的好干部,倒在了50岁那年,援藏的脚步骤然停下了。

后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只有简单的两件遗物,一个是8元6角的遗产,一个是对阿里发展的建议,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提起孔繁森时,人们总是眼含热泪,时至今日,他的事迹仍流传在华夏大地,他的精神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党员的学习标杆,如今的海晏河清,是对孔繁森最好的赞歌。

文/南宫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朝无疑是璀璨夺目的明珠,尤其是在初期,唐太宗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的辉煌奠定了...
原创 他... 抗日战争结束后,太岳军区的主力力量被重新编组为第四纵队,指挥官由陈赓担任,旗下分辖有10旅、11旅和...
原创 唐... 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唐玄宗一点儿也没觉得可惜。大唐的将才多得很,没人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哥舒翰,他就是...
原创 隋... 雄阔海,隋唐时期的四大英雄之一,身材高大魁梧,脸上紫色的面庞上长着一撮虬髯,常常给人一种威武不凡的感...
淬信仰 铸担当:湘大学子对话宋... (通讯员 何敏怡)近日,醴陵枫林镇时轮记忆馆内,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株洲醴陵市枫林镇暑期社会实践团的...
原创 卧...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而且对整个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原创 1... 1950年,“双枪老太婆”被判死刑!但究竟要不要真的处决,大家还拿不准主意,毛主席亲自批示:“不杀难...
原创 高... 隔天更新长文时,我们正好也可以抽空回复一下之前的留言。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一举除掉了曹爽的势力,...
廖海涛:舍家取义 血战塘马 阳光明媚,青山如黛。巍巍双髻山脚下,闽西上杭县溪口镇大岭下自然村里,矗立着一座庄严的革命纪念亭。这座...
原创 评... 当然!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且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头条...
原创 这... 前言: 提起门阀士族,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说到东晋的门阀士族,则不得不提到琅琊王氏...
跨越7000公里,当爱琴海的风... 7月7日上午,“古希腊的旅程——希腊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拉开帷幕。 三星堆黄...
一张老照片 牵出95年前的缘分 一张老照片 牵出95年前的缘分 美国友人寻找祖辈在内江的修路足迹 美国友人珍藏的老照片。图据受访...
家传银币再现:中华民国九年广东... 在湖南省株洲市的一方土地上,唐先生早几年拆旧房建新房时,意外发现了一枚充满历史韵味的中华民国九年广东...
原创 清... 在古代,尤其是皇亲国戚之间,婚姻大多以政治联姻为主。为了稳固政权和实现个人利益,许多贵族的女儿们都被...
原创 首... 1941年6月,德国的铁骑如洪水猛兽般席卷苏联,战况异常激烈。德军迅速逼近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对苏联...
原创 看... 这绝对是我看过最令人痛心的预告片——无法想象,这段历史竟以如此残酷的形式呈现。电影的背景设定在193...
原创 华... 在华容道上,关云长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片赤诚,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放走了面临绝境的曹操。关羽的这一举动,既...
原创 敌... 当然可以!我会保持文章原意不变,同时加上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变化不大。下面是改写版本...
原创 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被任命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这使他成为新中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