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81年华老突然宣布辞职,七位副总理一同引退,27年后真相揭晓
迪丽瓦拉
2025-07-01 23:02:50
0

1980年,华国锋毫无预兆的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他将辞去国务院总理的职位。

紧随其后,七位资历更老的副总理,也一齐辞去了职务,包括徐向前、陈云等,从革命时期开始,伴随新中国,走过风风雨雨的老一辈革命家。

一年后的一个特殊日子,华国锋丢出另一枚“炸弹”,他将卸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

图丨华国锋

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上,他向全国人民宣布了这一消息,与党同岁的他,也才刚刚六十。作为领导班子来说,还很年轻,远不到退休的年龄。

其中的原因,华老一直闭口不提,甚至退休后的晚年生活,也鲜有消息。直到去世后,事情始末才被我们慢慢知晓。

历史钩沉浮出水面

1971年,毛主席有意让华国锋快速成长起来,将他从湖南调往北京,出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跟随在周总理身边,学习民生大计。

图丨华国锋

毛主席的安排别有深意,退居二线后,他一直在物色合适的接班人。第一次和年轻的华国锋见面时,毛主席便觉得这人是可造之材,培养起来后,可以担当大任。

华国锋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在湘潭地方开展工作时,有十分耀眼的成绩,毛主席便有意培养,将他提拔到了中央,让他快速熟悉“高层”业务。

在中央工作的几年,华国锋没有辜负毛主席所托,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对于他的工作能力,毛主席给予了百分百的信任,多般考虑下,最终选定华国锋作为接班人,毛主席其实有更深刻的考量。

图丨华国锋

华国锋身上有一个特质,是毛主席尤为看重的,那便是处事“老实”、“不动荡”,毛主席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夸赞他为“老实人”,可以窥见为什么在那个时期,独独他深受伟人的信赖。

周总理去世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华国锋接替周总理,挑起了大梁,为了帮助华国锋更好的开展工作,毛主席甚至专门找来叶帅谈话:“华国锋如今扛起大任,在中央工作没几年,各方面阅历还要成长,你是负责军委工作,可以多多帮助。”

叶帅对华国锋的了解并不深,毛主席这番话更深层的含义,他确是明白的,但是这样重大的托付,他马虎不得,于是他打算把最后一道关。

他派了外交部的熊向晖以及侄子,去往华国锋的住处,没有外人,不谈公事,他们三人敞开心扉的谈谈国家的未来。不久后,叶帅收到二人的答复:华值得接触。叶帅便也放下了顾虑。

图丨华国锋

在处事方式上,毛主席更是尽心指导。4月,华国锋刚刚接手经济工作,伟人特意派人向他传递过几张纸条,信中勉励他,慢慢处理眼前的事务,不要为了功绩过于心急,容易适得其反。

1976年,华国锋正式接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时机已然成熟,华主席与叶帅以迅雷之势,粉碎了在人民身上十年的重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

在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辅佐下,华国锋开始着手恢复中央和党内的正常秩序,推动教育、文化、经济发展走向正轨。

不久,华国锋在众望所归之下,接任了军政要务,此时华主席身上兼任总理、军委主席三大要职。

图丨华国锋

华国锋渐感精力有限,需要强劲的臂膊,领导班子也觉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需要更有力的政治人才,于是他们提议:是否可以让邓公复出了?

华国锋深有此意,早在76年便提出过,并且已经为邓公日后的复工,做好了铺垫。

接任国家主席一年后,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与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的观念背道而驰,同时提出的“举一纲”的政策方针,也代表了他的政治态度:继续伟人的路线。

邓公提议,想要改变国家命运,重新站上国际舞台,这样是不可行的。

华国锋一直十分敬重邓公,清楚邓公政治眼光长远,对于搞经济,比自己更有经验。对于邓公提出的建议,华国锋晓以利弊下,同意改革开放。

1978年,华国锋正式宣布,他将把政权逐渐移交给邓公。

中国迎来了伟大的转折!领导班子这时却嗅到了一丝危险:苏联老大哥已经深陷泥潭。

在学习苏联模式的同时,中央领导也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个模式的弊端。

苏联经济停滞,很大程度上和干部的僵化脱不开关系,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使得国家的发展阻碍重重。

图丨1978年的中国

由此及彼,党中央也亟需新鲜血液的汇入。

八十年代初,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的号召。

华国锋首先做出表率,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所有职务,安享晚年。随后,七位副总理纷纷响应,宣布卸甲归山。

晚年时,华国锋想起毛主席的那句“你办事,我放心”的话语,时常思绪万千。

你办事,我放心

华国锋与党同岁,16岁时便投身革命,此后的政治思想和革命之路便深受毛主席影响。

他原名苏铸,为了显示抗日救亡的决心,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中摘取三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图丨华国锋

那时日军占领交城,当地农民自发组建了游击队,一些土匪和国民党散兵,也武装起来,对日军进行游击作战。这些力量太多分散,多的有几百人,少的只有十几人。

华国锋便带领几位同志,在交城寻找各游击队伍,做他们的动员工作。华国锋道理直白、语言恳切,各种武装力量对他由衷信服。

在华国锋的奔走下,这些武装力量被我党统属起来,亲自教导他们如何使用武器和游击战术,渐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游击大队。

华国锋说:“交城靠近太原,像一把尖刀似的插在腹地。日军将山区里面的人,基本都杀光了。”

图丨游击民兵

日军的烧杀抢掠残,激起了游击队更强劲的反击。

华国锋带领民兵,埋地雷,通过麻雀、伏击战术,有力的消灭了敌人的武装。敌人浩浩荡荡的“扫荡”,他们就在山沟里牵着敌人的鼻子转。

游击队员掌握有利地形,穿土布衣,由于颜色和当地土山一样,日军很难发现踪迹。日军经常在追捕民兵时,晃下眼的功夫,便找不见人了。我们却在暗处,时刻掌握他们的动向,打得敌人懵头转向。

没有战斗时,华国锋就引导游击队员苦练无弹瞄准。

他带领的八分区民兵射击水平,甚至比正规军还要出神入化,十几个神枪手,便是在他的队伍里诞生。

图丨南下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响应南下的号召,带着妻儿举家迁往了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在那里发挥政治才干,崭露头角。

在担任湘阴县委书记和湘潭县委书记时,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处理了水患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他并不常待在办公室里,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便去到田间实地考察。

袁隆平同志要推动杂交水稻项目,华国锋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时期,华国锋在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农业合作化报告后,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基层开展工作的经验,发表了三篇影响巨大的文章。

网络资料

毛主席由此注意到了“华国锋”这位有着军政才能,又在基层深耕了多年的年轻人。1959年,毛主席前往湖南考察,接见了湖南省委委员华国锋。

这次接触,毛主席对华国锋踏实、肯干的性格十分赞赏,对这个年轻人青眼有加,两人的交流变得频繁。

华国锋被调往中央后,开始处理国家事务,毛主席对他十分信赖,并表示:“你办事,我放心”。但有一点,毛主席是重重批评过的。

华国锋在湖南时,主抓的是农业,满脑子只有生产,毛主席多次提醒他:“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能只当武官。”毛主席的话在多年后确实应验了,华国锋更适合安心搞生产。

图丨华国锋与邓小平

1981年,华国锋退休后,便在院子里种起了葡萄藤,晚年的华国锋深居简出,但有两天特殊的日子,无论风雨,他是一定要出门的。

晚年遗言

华国锋退休后,在北京的一座小院里,度过了二十七年的平凡日子。

闲暇时间便在院中,拨弄葡萄藤。

退休后两年,华国锋将热忱扑到了葡萄上。

他在北京的郊区,找到了好几个葡萄园,每日去他们那里学习葡萄的种植手法,学有所出后,华国锋便自己在院中支起了两个大葡萄架,邀请果园园长前来切磋。

图丨华国锋

短短几年,华国锋院子里,便有了五六十种品种不同的葡萄。到了成熟的季节,一筐一筐的葡萄,送给了部队的战士们,由于华老很早便患上了糖尿病,这些亲手种出来的葡萄,虽然不能亲自尝尝,但是华老很享受种植的乐趣。

遇上刮风,是华老最头疼的日子,这意味着他有的忙了。北京的风大,一起风,华老便急急忙忙地出门捆葡萄。

在自家院子里,他继续“搞农业”。葡萄栽种手法熟练后,他便在院中开辟开辟了更多菜园,辣椒、苦瓜、南瓜、丝瓜应有尽有,长势喜人的丝瓜,一年可以结果六百斤,华国锋便将他们晒制成了菜干。

华国锋将全部的精力,挥洒在了农作物上,对待前来拜访的访客,便无暇应对了,有时感觉身体好些时,便见一两拨客人。但是,他立下规矩,不谈政治。

图丨华国锋(中)

一些干部前来拜访时,会请教一些问题,华国锋也只答:“胆子要大,放手去做,不要害怕犯错误。”

其余时间,便不爱出门。华国锋一年只有两次固定出门时间,12月26和9月9,毛主席诞辰和忌日。

在医院住院,不便下地时,华国锋仍然保留传统,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

亲自喊令并庄重地行礼,“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图丨毛主席与华国锋

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华国锋最大的心愿,便是亲自去现场。8月2日彩排那天,华老病情恶化,再次住进了医院,他将票攥在手里,对女儿说:“去不动了,你们去吧!我老了!”

华国锋因为重病没有亲眼见证巨大历史意义的一刻,在病床上,向妻子留下遗言:“我从小便在卦山,上学在那,打游击也在那,那里树多,回卦山去吧!”

结语

跟随了华国锋四十年的下属,曹万贵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他胸怀无比宽广!”

退休后他便一心扑在小院里的“农业”上,不谈政治。

图丨华国锋

在中央时,将毛主席交给他的重任,不负众望肩负起来。此后便顾全大局,退出政治舞台。

华老的胸怀和功绩,值得后人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铁... 南斯拉夫曾是欧洲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二战后,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力量,连当时的苏联都要忌惮,不敢轻...
原创 中... 气吞山川敛六合,身世如谜议千年,这话用来形容秦始皇,很是贴切。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惹人热议的,除了他...
原创 斯... 历史是客观的,但同时也是有立场的。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否伟大,需要站在他代表的民族、国家和立场上,...
原创 非... 在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确实存在这样的部落——辛巴族。这个部落的女人不喜欢穿衣服,会用红泥涂抹身体来...
原创 建...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
原创 就... 就凭大清留了那么多疆土,就不能彻底否定他,明朝那是真挫 明朝君王没有开疆扩土的意识,而且喜欢杀功臣,...
原创 日... 然而事实上,此时的日本其实还有七百万大军尚未解除武装,放手一搏也不是没有赢的可能。 日军司令冈村宁次...
原创 以... 1986年,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考古出土“贾湖骨笛”,距今8000多年,骨笛全长20.4厘米,孔距...
原创 刘... 如果你是个三国迷,肯定知道“五虎上将”这个名号。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人可谓是刘备麾下...
原创 新... 前言 上山的小路上,一群士兵拖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少女走上了皖南山区,来到了一个新挖的坑洞旁边。 “...
原创 宁... 为了对付逃亡北方大漠的北元,明成祖将帝都从安逸富裕的南京迁到风尘仆面的北京。 当然,明成祖朱棣也并...
原创 彭...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叶... 一直以来,外界对苏联解体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知,是叶利钦搞垮了苏联。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觉得他...
原创 古... 在古代,流放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刑罚,很多犯罪官员、或是罪不至死的重犯都有可能会被流放,但不同朝代流放地...
原创 完... 1123年,在攻取辽国最后一座都城南京析津府后,完颜阿骨打带着战利品班师回朝。可是在行至半路时,他突...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的一个冬夜,乌江边上寒风呼啸,天地间一片肃杀。一位身披战甲、英气逼人的将领站在江水边,...
原创 古... 自陈胜吴广发起了华夏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以来,大型的农民起义事件,往往代表着朝代更迭,又或是将...
原创 每...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有着83个王朝和559位皇帝(具体数字因计算方式不同略有出入)。我们常说“中华上...
原创 “... #文章首发挑战赛# 阅读本文之前,请你停留10秒钟,点击“关注”,这样您可以每天可以收到柳州阿妹为你...
原创 为... 两人俱是战国四大名将。 灭赵亡楚吞燕,史上著名的灭国达人,也是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典型。秦灭六国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