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改革开放”45年:改革了什么?又开放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8-04 18:03:59
0

#文章首发挑战赛#

阅读本文之前,请你停留10秒钟,点击“关注”,这样您可以每天可以收到柳州阿妹为你分享的精彩文章。柳州阿妹每天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谢谢!

与其他古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不同,中华民族可谓是历史悠久,从炎黄时代一直延续五千年,都没中断过。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键时候,总有人在保护它。

如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时候诸侯国林立和战乱的状态,建立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使得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发展下去。

隋文帝杨坚以雷霆手段,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年的大分裂,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使得中华民族一直延续发展。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船舰利炮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华民族落后于欧美,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领先世界的优势。在民族生存危机之际,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索了挽救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新型道路。

在1976年,中华民族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上,邓小平执掌中央政权,为中国建设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1978年,邓小平召开一次足以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方针。于是,中华民族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的发展,中国实现了两千多年没有的巨大社会变革,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就看看改革开放45年,改革了什么?又开放了什么?使得中国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改革计划经济模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果问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底在改革什么,重点就是改变了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推动中国由建国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这句话说起来比较轻松,其中艰辛却是现代人很难体会的。在建国初建立的经济模式,是我们从苏联老大哥学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一套经济模式都是金规铁律。

1952年,我国推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于是,在1956-1958年间,我国在农村推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一共建立了26万个人民公社,实行统购统销,推行以“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集体食堂制度。国家经济运作实行配给制度,人们的吃穿用配给通过票据来实现,也就是买什么东西都是国家计划配给,都需要票。

通过计划经济模式,虽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令新中国在短期内建立了工业体系。但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中,民众都吃大锅饭,生活资料都只能靠分配、靠政府计划来分发,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却带不了社会的发展,很难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不了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共同贫穷。

马克思主义设想的共产主义是非常美好的,但前提是物质足够富足和充裕,生产资料足够分配,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是达不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水平。

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执政之后,也看到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活力,必需改变经济体制。因此,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正式开启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经济体制第一步,就是把农民的生产力从“大锅饭”里解放出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为了确保分田到户能够真正落实,于是就在1978年冬天,对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做“实验”。

当时的小岗村贫穷落后,这些农民为了活下去,就在一张薄纸上面画了十八枚手印,实行分田到户,每户的户主都签字盖章。

这些分田到户的农民原先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可是没想到第二年却迎来了农作物的大丰收!小岗村的成功案例,为全国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

当邓小平听到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粮食年产量由1.8万斤涨到6万斤后,立即认定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于是,他提出在全国农村大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分田到户,改变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水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包产到户”改革,使农民逐渐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让农民能够自主决策,激发生产热情,解决了中国人吃饱肚子的需要,标志农业改革的新时代来临。

二 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决吃饭问题是不够的,社会主义需要富起来。改革第二个内容,就是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由于竞争力不足陷入了经营困境,国家只能承担巨额亏损。

为此,邓小平改革计划经济模式下国有企业“大锅饭”的状况,借此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积极推行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干预,企业拥有了更多自主经营权,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邓小平也注重积极发展私有制,刺激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民营企业是不被人看好的,认为是走资派的东西,中国人的身份要不是种地当农民,要不去国企做职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积极引起私有经济,这也使八十年代关于姓“社”还是姓“资”争论不休。在1980年浙江温州颁发的中国第一张营业执照,标志中国正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但当时很多人也只是悄悄做生意,害怕被当走资派被打倒。但当看到财源滚滚时候,也知道国家发展私有制经济的良苦用心,于是很多体制内的人员也开始下海经商。

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候,对私营经济属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进行了一锤定音。邓小平肯定了民营企业也是社会主义,这也使大部分人都下海经商自主创业,带动了私有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这样,很多商界人士看到了经商的风口,于是大胆跟着政府的步伐去经商,下海经商也成了90年代最受人关注的事情了,于是才会有今天民营企业繁荣的盛景,许多商界大佬就在那时候诞生。

私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支持个人和集体创办企业,激活市场,吸纳多余的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事实证明,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让不少中国人家庭逐渐富裕起来,对就业率贡献达到90%。

三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

改革开放,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转变了过去集权的政治模式,政府开始建立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注重人权保护,积极开展党和政府的反腐败工作,推动官员廉政建设,这些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改革中国商品的价格

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和调整商品的价格。在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这一种计划经济的商品定价模式,一直维持了二十八年。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由市场来决定商品的价给。于是,1984年国务院颁布一项政策,确定商品价格可以有两种,允许超计划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但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1994年取消了价格的双轨制,提出建立“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目标。在1997年颁布了《价格法》,基本实现了产品价格的市场化。

五 改革中国的文化

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中国文化逐渐与世界接轨,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这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新生发展。

如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艺术、电影、音乐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全世界获得了提升。

六 开放就是对外资和外国市场的开放。

在改革的浪潮中,中国在进行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时候,也采取一系列对外开放的策略,借此促进国家的全球化进程。由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中国财政紧张,无法抽出更多资金支持各地方的经济建设。

因此,邓小平决定下放权力到地方,允许省市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对外资和外国市场开放,借此吸引外资来推动国内建设。邓小平就是希望积极引起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和互动,引起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资本,推动国内的经济建设。

当时一些保守派坚持要求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要求管理层必须是中国人,外资份额不能超过49%,借此确保中国人拥有控制权。于是,外国企业家感到非常困惑,放弃了投机计划。

邓小平获知此事之后,决定废除这些规定,保护外资的权益,为外国企业家积极投资中国注入了信心。

为了积极吸收外资,党中央领导层创新性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策略。如在深圳、厦门等城市设立了吸收外资的试验田,允许外国投资者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便利等等,这也很大提高外资对中国投资的吸引力。

1978年,我国第一个合资企业在广东东莞成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经济特区,采取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便利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投资吸引力。

伴随着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带来了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推动了当时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在1992年,我国允许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进军电子、汽车、医药等产业。同时,在沿海城市股份公司鼓励技术引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的迅速增长。

在对外开放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自由贸易的顺利进程。尤其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G20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一员,标志着中国正式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开展世界贸易活动,扩大中国与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往来,密切中国和外界之间的联系,使中国的文化、商品、价值理念由此走向世界,获得国际间的认可和产生闪客的影响。

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速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国塑造积极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形象。

七 教育开放

对外开放的开放,也是教育开放,允许中国人民自由走出国门。当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之后,中国的国门被重新打开,中国人就拥有自由走出国门的权利,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投资创业,都为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供动力。

同时,在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之后制定了许多推动教育发展的政策,借此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八 改革开放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五年历程,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不足200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2万美元。可以说,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使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庞大资源丰富且项目多元化。

改革开放进程,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获得飞速提高。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网络体系覆盖到全国每个角落,移动通信业、互联网都蓬勃发展,网民数量在世界上最多。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加速,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超过了三万亿美元。

结语

45年改革开放成果证明,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然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未来中国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对外国策,才能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春秋时期,周王朝统治下的诸侯国有100多个。后来经过激烈的兼并战争,到战国初期,这些诸侯国只剩下二十...
原创 为... 在晋国公卿中,赵氏始终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说是最重要的角色也不为过。赵衰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
原创 湖... 近日,湖南中山县荆坪战国墓出土了三件早期的玻璃器,两件为玻璃壁,一件为极为罕见的蜻蜓眼料珠,这个小小...
原创 为...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说起来,在战国后期赵国能称得上是生死存亡之际的战...
原创 王... 王离的父亲王贲和祖父王翦都是秦国名将,参与灭亡六国,除了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王贲父子合力灭亡...
原创 战... 对于邯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座地处华北平原的城市。于是,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战国时的赵国会放弃山...
原创 战... 变法,顾名思义是对国家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在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变法最为频繁,相继出现了李悝变法...
原创 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对匈奴展开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使其元气大伤。到了东汉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政治...
原创 此... 导读:此人是刘备手下一员猛将,宁可自刎也不愿降吴,其子却成东吴高官 说起历史为何很多人喜欢三国时期呢...
原创 吴... 战国时期,当谈到著名将领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战国时期的四位伟大将领,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然而...
原创 三... 庞凤衣 蜀 3体力 【异瞳】锁定技,游戏开始时,你选择一种花色。每回合该花色牌首次因使用进入弃牌堆后...
原创 商... 一、 河南安阳的殷墟已经发掘一百多年,出土了很多甲骨文物和青铜器,但最令人震惊的是,殷墟竟然有大量的...
原创 楚... 世界上最讨厌的敌人是哪种?就是那个你不以他为大敌,他确专门与你做对的人。和现实中的阿三很类似,中国春...
原创 高... 大家都听说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崮”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就像戴着帽...
原创 秦... 秦国一统天下谜题:《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起过一个神秘预言 秦始皇一统天下,是中国历史上一座璀璨的...
原创 天... 在天津蓟县,考古工作者经过两个多月的钻探发掘,在近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1口战国水井。那么,怎...
原创 早... 作为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实是很有两下子的,他会打仗,善用人,懂权谋,有胆略,最终推翻了牛气哄...
原创 美... 美国独立战争是18世纪末发生在北美的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性战争,它导致了美国的诞生和民主政体的...
原创 为... 一、信陵君魏无忌 礼贤下士: 信陵君以礼贤下士著称,他对门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要有才能...
原创 遥... 当我们回顾大秦帝国的辉煌历史,为它能够在春秋战国诸侯国中脱颖而出而感慨,为它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