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观念中做梦是一件十分玄妙的事,可以带给人许多信息和启示,其中也包括对未来的预测,再结合古人对于上天的敬畏,这更让梦境更具备了一层神秘色彩。
正因如此,古人很早便十分重视对梦的总结与解析,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更多“上天的警示”。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意愿自然而然地就融入到了对梦的解读当中。
因此,即便是相同的梦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非常人可比,她在面临皇位的传承问题时同样感到困扰。
有一次武则天梦到与他人下棋,无论如何都赢不了,事后她便让狄仁杰为自己解梦时,狄仁杰的一番话成功地让她赦免了太子,让天下重新回到了李氏子孙的手上。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武则天的称帝之路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其父武士彟是荆州都督,十四岁这一年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进入皇宫。
然而在十二年当中,武则天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是在唐太宗病重时与太子李治有了初步的接触。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武则天和其她没有子女的妃嫔,需要一起前往感业寺出家。就在第二年,成为皇帝的李治到感业寺祭奠父亲,再一次与武则天相遇。
为了打压得宠的萧淑妃,王皇后向李治提议将武则天接入宫中,这一提议正中李治下怀。于是武则天再一次回到了皇宫,并很快得到了李治的宠爱,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
后来,她还成功让李治产生了废后的念头后,武则天一路虽然历经坎坷,但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皇后。
武则天在成为皇后的同时,也帮助李治实现了君主集权,对皇权产生巨大威胁的权臣被逐个击破。
这一段共同奋斗的经历让二人产生了更为坚固的感情,李治也看到了武则天所具备的政治才能,当他为政事感到力不从心时,皇后便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随着武则天权力的进一步扩大,慢慢地她便于李治一同临朝,李治称天皇、武则天则称天后,历史对此称之为“二圣临朝”,此时的武则天已经距离权力的顶点仅仅一步之遥了。
公元683年12月李治驾崩,临终之前他留下遗诏让太子李显继位,但又加上了一个附加条件: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的,就由天后来进行定夺。
由此可见,在李治的心目当中武则天远比自己的儿子要可靠得多。李显自幼便深得母亲的宠爱,因此在成为皇帝之后,认为自己依旧可以为所欲为。
可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权力有着强烈欲望的武则天,绝不允许自己来之不易的大权落入他人的手中。
所以李显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封为侍中,想要借外戚之力平衡朝中势力之时,武则天果断出手将其废黜,改立四子李旦为帝。
有了李显的前车之鉴,李旦在成为皇帝之后对母亲言听计从,武则天依旧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却也因为李显在继任帝位之后的一系列举动而心有余悸.
李旦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可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挣脱束缚,一旦大权独揽到时候他会对自己做出怎样的事也尚未可知,经过番深思熟虑武则天做出了一个选择:
只有将权力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或许自己才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国家也才能得到稳定发展,而要独揽大权就不得不迈出最艰难的一步——称帝。
女皇也有烦心事
不久之后,将近六十岁的武则天开始启用身边的亲信,原本不受待见的武氏族人开始得到武则天的重用,他们受宠若惊之余也对武则天感恩戴德,他心甘情愿地担任起了帮助她夺权的职责。
对于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朝廷上自然有许多人看出了她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强烈地表达着对武则天的不满。
比如武则天夺权期间,徐敬业就曾起兵造反失败,中书令裴炎被杀,李冲、李贞的反抗也以失败告终。
随后,武则天开始对李氏宗族大开杀戒,对于李氏子孙和支持李唐王室的大臣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塌天大祸,在她的清洗之下李氏族人几乎被屠杀殆尽。
公元690年9月9日唐睿宗李旦让位给武则天,武则天终于成为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定国号为周、建立起武周政权,武周王朝在武则天强有力的政治手腕之下迸发出了短暂的辉煌。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武则天在得到皇位的同时,她也迎来了许多的烦恼。成为女皇之后,武则天的精明强干和政治眼光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然而对于继承人的问题却一直避而不谈。
作为篡权者,武则天固然希望能够由自己的族人继承皇位,然而从感情上讲来说却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另外,将皇位还给自己的儿子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李显曾经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但将其废黜是自己亲手所为,后期更是从李旦的手中夺过了皇位。他们一旦重新掌权,能否对自己尽释前嫌仍然是个未知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武则天的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她也不得不面对这个令她头疼的问题,也就在这个时候大臣狄仁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武周王朝的宰相,狄仁杰尽心尽力地辅佐着武则天,同时他也十分坚定地相信,只有将权力交还给李氏,天下才能不至于陷入动乱之中。
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狄仁杰并不执着于当朝的皇帝是谁,似乎在他看来只要能够让帝国蓬勃发展,武则天成为女皇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妥。
然而,武则天一旦去世武氏族人根本无力掌控局面,百姓也不会臣服于武氏的统治之下,所以李唐王朝的继承人就成为了狄仁杰同样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相比于武氏家族,狄仁杰更倾向于李唐皇族,所以为了让武则天将权力交还给李氏,狄仁杰可谓煞费苦心。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便会以类似洗脑的方式,对武则天进行劝说。
狄仁杰解梦,武则天还位李显
一次上朝时武则天试探性地对大臣们说道:“我年事已高,如今武周替代了李唐,将来也应该由武氏族人继承皇位。我的侄子武三思精明强干,将他立为太子,你们意下如何?”
听到武则天的话狄仁杰立刻站了出来,随即应声说道:“之前北部边境曾发生战乱,武三思曾去征兵,应征者不过一千人。而庐陵王李显仅在十天之内,就征召了五万人前来当兵。”
狄仁杰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武则天的问题,但其所表达信息却极为准确,因为从这件事上便可以看出,百姓对于李唐王室的爱戴程度要远超过武氏族人。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违背民意后果将不堪设想,简单来说就是李唐王室才是民心所向,这一个矛盾性的问题让武则天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则天几乎每天都做同一个梦,这让她感到这个梦非同小可,一定要闹清楚这个梦的含义才肯罢休,于是便将狄仁杰叫道了自己的面前。
一见到狄仁杰武则天便说道:“近来我经常做同一个梦,梦里我与人下棋,但不知对手是谁,而且每次我都无法取胜,听说你善于解梦,就请你告诉我这个梦究竟是何含义?”
听完武则天的描述,狄仁杰立即察觉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此时女皇召见自己为其解梦,可见这个梦在她心目中极为重要,只要稍加利用便可成功说服武则天还政于李氏。
思及此狄仁杰说道:“陛下,这个梦正是上天对您的警示,梦中您下棋不见对手是因为与您对局者乃是上天,天自然没有形象。
而您每次落败则是因为您手中无子,如今只有将废黜的太子迎回,才能顺应天意。”
(故事原文: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
听到狄仁杰的解答武则天陷入了沉默当中,过了一会儿她才缓缓地说道:“难道武氏的子孙就真的不配掌管天下吗?”听到这个问题,狄仁杰答道:
“您如果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千秋万岁之后仍能配享太庙,但是如果将皇位传给侄子,我从没听说过有人会在自己的家庙中祭拜姑姑。”
正是这一番话彻底打消了武则天的疑虑,就此打消了将皇位传给武氏子孙的念头,被流放了十四年的李显也重新回到了洛阳皇宫成为太子。
公元705年,武则天已经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正是在这一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已经卧床不起的武则天退位,李显又一次成为了皇帝。
回看武则天的一生,她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虽然是以女性的身份当皇帝,却做出了超出很多皇帝的政绩,被后人评价为“颇有贞观遗风”。
人生晚年虽然因神龙政变被架空,重新回到了一个普通女人的状态,但依旧掩盖不了她的辉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