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桥兵变!赵匡胤母亲说了14字,她死前的一句话,又改变宋朝命运
迪丽瓦拉
2025-07-02 15:32:42
0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中,母教是家庭教育的开端也是核心,母教在孩子的启蒙过程中,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自古以来便有例子证明。

前有孟母三迁,孟母不断搬迁,选择合适的启蒙环境,助力孟子的成长,这才有了一代教育学家的出现,孟子用“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

十分巧合的是,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帝王的成功,也离不开母亲的教育,此人就是赵匡胤。他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赵匡胤成长过程中,母亲不断鞭策他认清君主的使命。

在重大决策面前,赵匡胤的母亲还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所谓“贤母使子贤也”便是这个道理,这位母亲便是杜太后。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的典故又名陈桥事变,这是一次历史上少见的没有人员伤亡的传奇兵变,这次兵变成功改朝换代,开启了新的朝代——宋朝,一代开国皇帝便由此诞生了,他便是宋太祖——赵匡胤。

说起这起兵变的背景也很有意思,当时正逢后周皇帝染病去世,而继任的皇帝尚且年幼,无法稳住政局。更不幸的是,后周的边境经常被骚扰,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

为了保住大好河山,拯救黎明百姓,英勇善战的赵匡胤主动带兵,击退敌军。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赵匡胤发现后周已经积贫积弱,难以挽回。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零落的江山,一向胸怀抱负的赵匡胤,不能放任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于不顾,他谋划了陈桥兵变。在抵达陈桥前制造流言蜚语,暗示自己是平定天下,解救百姓的英雄。

后来,在一次宴席上假装醉酒,属下赵普与弟弟赵光义就顺势将黄袍盖在赵匡胤的身上(黄袍,是君王的衣着,象征着皇权)。赵匡胤假意醒来,面对的是众人一同跪下,拥护赵匡胤为皇帝的壮观场景。

于是,这军营里的战士便传开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当时的后周朝堂。由于赵匡胤手握兵权,又深得民心,很快,后周皇室无法改变大局,只能“认栽”,宋朝便成功建立了。

我儿一向胸怀大志,现在果然如此

陈桥兵变后,杜太后便听闻了这桩喜事,但她并没有得意忘形,只是说了14个字“我儿一向胸怀大志,现在果然如此,”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自豪,也是对孩子的了解。

赵匡胤的胸怀大志,与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紧密相连的,而其中的关键便是杜氏。杜氏从小便出生在家境殷实的家庭中,她的父亲、也就是赵匡胤的外祖父名叫杜爽,此人通晓佛经、乐善好施。

杜爽曾帮助过不少人,接触了多个阶级的人,也因杜太后从小见多识广,比同龄的女孩更懂得待人接物、礼仪宗法,比普通人家女孩更落落大方,比名门闺秀更懂得待人之道。

她有着超出常人的成熟,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嫁人之后,这样的一份智慧也带到了她对孩子的教育中去。由于赵家世代从军,一个军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英勇善战,更为重要的是对国家、对百姓的忠诚。

杜氏对孩子教育更多的是,让他懂得民生疾苦,除了胸怀大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深明大义。杜氏的谆谆教诲,为百姓培养了一个好公仆,为我国历史也培养了一位好皇帝。

回看历史,开国皇帝共同的特点便是骁勇善战,宋太祖赵匡胤成为皇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统一天下。为了黎明百姓的和平生活,他率领军队南征北伐,先后消灭了南方各国。

同时,他消除了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杯酒释兵权,保障了边境的安危。他真正继承了外祖父杜爽和母亲杜氏的善良,尽己所能,给百姓带去平安。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没有辜负所有人对他的信赖,深谙“君舟民水”的道理,为百姓带去福祉。或许也是因此吧,赵匡胤与唐太宗合称为“唐宗宋祖”,足见其地位之高。

金匮之盟

生老病死,即使是圣人也不能逃过,善良的杜太后最终还是来到了她的大限之日。在这段病重的日子里,孝子赵匡胤每天尽心侍奉汤药。

而在最后的温情时刻,杜太后始终不忘挂念身负重任的儿子,偌大的宋朝以及宋朝的黎明百姓,她最后一次谆谆道来“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吗?”

孝顺的赵匡胤思考了一会后,慢慢地说道:“是因为祖宗庇佑和母亲的恩德”。这样的回答多少有些“和稀泥”,杜太后听闻此言非常不认可,他便教育道:

“当年后周皇帝早亡,由年幼的皇子继位,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是把天下的百姓弃于不顾。百姓需要的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是一个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而不是一个年幼、不懂朝政的正统之子。

现在你的皇子们尚且年幼,不如就让你的弟弟光义继任皇位吧,他跟随你征战多年,你登基之后,他也尽心辅佐你,你们的理想与抱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这宋朝的强盛。

这样就不会重现后周的惨剧,我们大宋朝也能千秋万代,长盛不衰了。”赵匡胤听后,十分认同,立马让丞相赵普把这段谈话记录下来,作为传位诏书,放在金盒子,这就是有名的金匮之盟。

正是杜太后临死前的这番话,改变了宋朝的命运,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登基,史称宋太宗。他的继位,推动了宋朝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大宋朝的繁荣。

赵光义的成就囊括多个领域,他不仅有着宋太祖赵匡胤的英勇善战,而且对文治有着独特的见解。统一中原之后,赵光义在文治上下了很大功夫。

他明确了文治制度,改革官员的选拔、任职,不放过任何一个贤才,不放过任何一个贪官,而宋朝在赵光义的统治下,迎来了巅峰与盛世,其子(赵光义)也是一个明君。

所谓“贤母使子贤也”,北宋的开国,由一位贤母与两位贤子奠基,他们为宋朝的发展、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无比伟大的贡献,由此可见母教的重要性。

因为,母亲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观便是一个人成才的根基,母教在三观养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正所谓:“选夫不好毁一生,娶妻不贤毁三代”,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神垕,一座千年古镇的“窑火人生... 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一家钧瓷店铺的工作人员在店外整理货品(7月3日摄)。新华社发(苏筱雅 摄) 新...
原创 朱... 前言 说到朱祁镇相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他“土木堡之变”但实际上在他执政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
原创 大... 藏品名称:丙午年阳刻淮字二十文大清铜币试铸样币 藏品分类:邮品钱币>钱币 拍卖预估价: RMB 4,...
原创 李... 前言 说起隋唐英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李元霸的名字在隋唐英雄中他可以说声名显赫,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武艺高...
原创 他... 阎红彦将军,1909年10月26日出生,1967年去世,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陕西省安定(...
原创 商... 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原名公孙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被誉为“战国时...
原创 朱... 前言 说起明朝的覆灭也是很值得人们叹息的,尤其是崇祯帝勤勤恳恳想要挽回大明,最后却依旧无济于事让人痛...
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
原创 中... 枪,由古时候的“矛”演变而来,号称“百兵之王”,是我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冷兵器之一。枪是古代战场上很...
原创 原... 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8月25日...
原创 隆... 隆科多和佟国维都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大臣,他们在政治舞台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各自的智谋。然而...
原创 野... 前言 西施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千百年来世人都一直为史书上记载的她的美貌所动容。并且她的一生也是跌宕...
原创 为... 在清朝历史中,多尔衮的地位举足轻重。他身为摄政王,手握大权,对清朝的建立与稳固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那...
原创 傅... 解放战争时期,多数国军将领弃暗投明,归顺了我军,不过也有一些对老蒋忠心耿耿的将领,在战败后不惜舍身成...
原创 原... 赏赐,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者必用的手段之一,因为这是古代皇帝维系与臣属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做的,而皇帝对臣...
太原市博物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太原7月5日讯(记者 康煜)记者近日从太原市博物馆获悉,该馆启动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待...
原创 他... 说英雄谁是英雄?这个问题大概是每一个江湖儿女都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围绕着这个问题,曹操和刘皇叔曾青梅...
原创 中...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飞将军李广(10)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汉武帝与匈奴签订了“丧权辱...
原创 秦... 玄武门兵变所有大臣都参加了,为何秦琼不参加?只因为2个字 反而是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李世民,反而没他...
原创 魏... 刘备死后,诸葛亮便开始为北伐做准备,可是他再聪明,也人算不如天算,虽然准备充分了,可第一次北伐就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