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姜太公和关公都是民间传说里耳熟能详的人物。姜太公就是姜尚,又称吕尚,是商朝晚期和西周初期著名的军事家,辅佐周武王和周公完成建立周王朝的大业;关公便是关羽,是东汉末年著名武将,在纷飞战乱的时代留下了不少的功业。
在民间对姜太公的崇拜早在春秋时期就见露头角,到唐朝时,世人对姜太公的崇拜到达了最高峰,“武圣”这个职位被姜太公牢牢霸据。既然唐朝是顶峰,也就是说唐朝之后,人们对姜太公的崇拜淡化了下去。
宋朝起,关公逐渐成为世人崇拜的对象,取代了姜太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沉积了上千年的姜公崇拜,被关公取而代之?
姜尚由人到神的转化
姜尚是我国兵法的创始人,他在历史中的故事也逐渐与神话融合,成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
在周朝建立和奠定的时期,姜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武王灭纣时,姜太公钓鱼,与愿者周武王相识,为武王出谋划策,违背天命,大举攻商,一举推翻商王朝。
武王灭商并耗费多大的力气,牧野一战,商军临阵倒戈,商王朝在摧枯拉朽之势下瓦解,但商朝的威望还在,随时都有反扑的可能。武王在灭商不久后就逝世了,留下了年幼的周成王,商朝的后裔看准了这个时机。
纣王之子联合其他城邦发起叛乱,周公为平息叛乱,决定出征,史称周公东征。这次战争是真正的灭商之战,这次战争的难度比武王伐纣大得多。周公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将平息叛乱,商王朝才真正得以灭亡,而在这次东征中,作为军师的姜尚同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由此可见,姜尚为西周王朝的贡献不可胜数,也是因此,姜尚成为了后人歌颂的对象。根据顾颉刚先生的层累的缔造历史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当时很少留下明文史料,姜尚就随着人们的传颂逐渐神仙化了。
《诗经》等众多周代作品对姜太公的描写,还有后人们经常拿姜公的事迹拿来做比喻,再加之《封神演义》小说里对姜尚的描绘,也成为姜尚神话化的一大推动力。除了这些因素外,统治者的推动更是使其姜太公神化的一大助力。
宋以前,文与武都是不可缺少的治国手段,在纷飞战乱年代时,武甚至更胜一筹。唐朝时,由于统治者推崇道教,,再加之唐朝时用兵广泛,神仙化的兵家第一人姜太公就成为了世人祭拜的对象,姜太公“武圣”的崇拜便到达了巅峰。
越姜太公而上的关公
关羽为何会超越被誉为我国兵家第一人的姜尚成为“武圣”呢?这话政治背景和时代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进入宋朝后,宋朝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的乱局,推出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但是即使如此,武作为镇卫边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手段依然重要,所以符合人们观念需求的关羽便搬上台来。
关羽除了英武善战之外,还有忠义。我想,当现代人们想起关公的传说时,首先想到的并非武艺,而是忠义。关羽早年追随刘备,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就此开始了关羽忠义的一生。从此,关羽一生追随刘备,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刘备早期的建业经历狼狈不堪,处处寄人篱下,东躲西藏,即使是这样,关羽也对刘备不离不弃。刘备在曹操麾下时,关羽也追随刘备服从于曹操,当时,曹操很是喜爱关羽。
曹操想要留下关羽,于是派手下张辽询问关羽的心意。与关羽一番谈话后,张辽为关羽的忠义折服,为了保护关羽甚至有了不向曹操汇报关羽的心意的想法,但在一番纠结后,张辽最终选择了向曹操报告。
曹操听完后,感叹关羽的忠义,决定不杀关羽。关羽即使心向刘备,也不忘报答曹操的恩情。关羽在临走前,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决一个心腹大患,关羽受到了曹操丰厚的赏赐。
曹操之所以给予关羽如此丰厚的赏赐,是因为曹操还有留住关羽的念想。随后的事实众所周知,关羽趁机脱离曹军,奔赴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设置的多重障碍阻止关羽,依然被关羽攻破,最后,曹操折服,放了关羽,让关羽回到了刘备府下,这一段故事就是著名的“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关羽传说里的一段佳话。
赤壁之战,曹军被孙刘联盟打得溃不成军,曹操不得已狼狈地北逃。在逃离中,被关羽抓获,关羽念于旧情,放了曹操,关羽忠义而又知恩图报的人格描绘成为了众人喜爱关羽的重要原因。
蜀国建立后,刘备为了继续发展,做出的攻打益州的决定,留守荆州的,正是关羽。关羽在镇守荆州的过程中,做出了“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傲人战绩,关公的武艺在此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吴国为夺回荆州,与魏联盟,大破关羽,关羽败走麦城,结束了辉煌的一生。吴国将关羽的头送给魏以示友好,曹操将关羽安葬,陵名为关陵。
“武圣”地位的巧妙转化
唐朝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犯上作乱现象层出不穷,一个忠义的武将就成了世人心目中的向往。宋朝成立后,关羽这样一个忠义的武将形象就成了世人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宋朝以后,官僚体制正式确立,忠义和忠诚就成了官僚最为重要的品质,统治者也需要这样的官员来帮助自己统治国家。人们的喜欢和统治者的推广,使得关羽的名字越传越响。元末明初之际的小说《三国演义》也是关羽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提高的重要因素。小说中对关羽的描写刻画深入人心,人们对关羽的热爱程度更上了一层楼。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最终成型,宋明理学成为了仕子和统治者推崇的治国安邦治学,而关羽的形象又与宋明理学所推崇的圣人及其相似,关羽便成了儒学思想的典型。万历年间,明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就在这潜移默化之下最终确立为“武圣”,取代了姜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