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寒风凛冽,郑洞国率领一队士兵,迅速包围了韩复榘之妻高艺珍的住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阵势,高艺珍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慌。她强自镇定,迎上前去,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与无奈:“郑师长,我家男人已被抓走,你这是要带着人马前来抄家吗?”
不久前,开封城内迎来了一场空前的盛会。蒋介石决定在开封召开第一、五战区的高级将领会议,旨在商讨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形势。
除了两大战区的军政大员外,两个战区的军长以上将领也被通知参会。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结果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也在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副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参加了这次会议。
然而,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他突然决定将其妻子高艺珍和儿女们安顿在距离武汉不远的舞阳县。
这一举动让高艺珍感到十分不安,她隐隐感觉丈夫此行多有蹊跷。尽管她尽力照顾孩子们,但内心深处的不安却始终无法消除。
两天后,有人透露了韩复榘被扣押的消息。这无疑给高艺珍带来了巨大的惊恐与担忧。正当她准备带人前往武汉了解情况时,第二师师长郑洞国突然带着一队士兵包围了她的住处。
原来,郑洞国奉命保护高艺珍一家,但由于部下传话错误,造成了误会。当郑洞国解释清楚来意后,高艺珍才放下心来。
然而,喜悦之情尚未消散,便被突如其来的惊恐所替代。郑洞国又亲自带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韩复榘已被秘密杀害。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高艺珍瞬间陷入了绝望。她呆立在原地,只觉天旋地转,整个世界仿佛都崩塌了。她知道,丈夫此行凶多吉少,但她从未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韩复榘的二弟韩复彬和二姨太纪甘青得知噩耗后,立刻赶赴武汉处理后事。
原本,韩复榘的遗体应该就地火化,但在西北军的孙长官的请求下,最终决定将其运往鸡公山安葬。
丈夫的猝然离世让高艺珍一时间失去了主心骨。她带着孩子四处躲避。
原来,日军进攻山东时,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接连放弃了济南、泰安、济宁等重镇。这一举动引起了老蒋的极大不满,他授意李宗仁在徐州召开五战区将领会议,并在会场将韩复榘逮捕。
然而,韩复榘似乎早有预感,他并未亲自前往参加李宗仁的会议,而是派了手下的十二军军长孙桐萱代为参会。
李宗仁的会,韩复榘或许可以找借口不去,但老蒋亲自主持的会议,他若无合理的借口,不去实在是说不过去。更何况,老蒋还亲自打电话邀请,韩复榘便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往。
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韩复榘在放弃山东大片国土之后,蒋介石对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但尚未动起杀心。然而,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韩复榘的命运。
据悉,韩复榘曾秘密派人联络四川军阀刘湘以及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试图建立一个所谓的“三角联盟”。这个联盟的目的,是希望三方能够互为犄角,共同对抗蒋介石的吞并野心。
对于这一计划,宋哲元表面上并未明确表示态度,但背地里却将此事全盘告诉了蒋介石。
得知此事后,蒋介石大为震怒,决定对韩复榘痛下杀手。
韩复榘手握重兵,若想在不惊动他的情况下将其抓捕,难度极大。而即将召开的军事会议,则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为了让韩复榘能够毫无防备地参加会议,蒋介石故意散布了一个消息。
他声称第五战区所辖兵员过多,计划将其中一半兵力分出,另行成立一个战区。这一消息将在军事会议上正式讨论。
韩复榘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暗自窃喜。作为五战区的副长官,他手中握有一个集团军的兵力,新设的这个战区长官之位,在他看来自然是囊中之物。
1月10日这一天,韩复榘与孙桐萱等人乘坐铁甲车抵达开封参加会议。
这辆铁甲车不仅坚固无比,还配备了一个手枪营作为卫队。这些卫队员大多出身于武术班,功夫了得,是韩复榘的得力助手。
当负责开封防务的国民党二级上将刘峙在火车站亲自迎接韩复榘一行时,他的目光不禁落在了随车而来的手枪营身上。
刘峙心知肚明,这些卫队员都是韩复榘的得力干将,若是发生意外,他们将是韩复榘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刘峙却不动声色地对韩复榘说:“向方兄,为了不影响城内委员长的休息,你的卫队就留在城外吧。程长官、李长官的卫队,也都没有入城。”
韩复榘在听了刘峙的提议后,深觉其言之有理。他于是决定让手枪营留在铁甲车上,仅带着孙桐萱和几位贴身卫兵进入城内安顿下来。
会议定于11日下午2点开始,韩复榘与孙桐萱按时来到河南省府。两人刚踏入大门,几名宪兵便迎上前来,礼貌地要求检查证件。
在仔细核验无误后,宪兵放行韩复榘和孙桐萱,但随行的三名卫兵却被客气地引领至旁边的“随员接待处”。那里已聚集了众多参会高级将领的贴身卫兵,他们同样被暂时安置在此处。
韩复榘与孙桐萱继续前行,来到了会场的大门。门口站着的几位军官,面带微笑地告知每位将领,在进入会场前需查看墙上贴的通知。
韩复榘走上前去,仔细阅读了通知内容。原来,这次会议将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出于安全考虑,要求所有参会人员将随身携带的武器上交。会议结束后,凭开具的收据即可领回武器。
韩复榘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的手枪,递给孙桐萱,示意他一同去上交。完成这一手续后,两人步入了会场。孙桐萱选择了后排的座位坐下,而韩复榘则径直走向第一排。
他见李宗仁和宋哲元两人中间的位置空着,便毫不犹豫地坐了下去。
蒋介石抵达会场后,与第一排的将领们逐一握手寒暄,随后登上讲台,开始主持会议。会议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暂时休会,蒋介石离开会场。在场将领们开始相互交谈,气氛尚算轻松。
此时,韩复榘正与孙连仲聊得正欢,一名军官突然走了过来,语气恭敬地说道:“韩长官,委员长有事和您商量,请您随我出来一下。”
韩复榘虽感疑惑,但还是跟着军官走出了会场大门。
一出门,韩复榘便看见门口停着三辆汽车,心中更是疑惑重重。
这时,刘峙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表情,对韩复榘说道:“向方兄,请先上车。”说完,刘峙和那名军官不由分说地将韩复榘推进了中间那辆汽车的后座。
韩复榘刚一上车,就被后座的两名男子牢牢控制住。他心中一阵惊慌,想要挣扎,但无奈对方动作迅速且有力,他根本无法动弹。
这时,刘峙向司机一摆手,三辆汽车立刻启动,向火车站疾驰而去。
汽车到达火车站后,韩复榘被押送到一列早已准备好的火车中。
车厢内满是宪兵和特务,气氛紧张而压抑。火车早已做好了待发的准备,在韩复榘被押上车后,立刻启动,迅速驶离车站。
会议再次召开时,蒋介石带着满身的杀气走了进来。他站在讲台上,目光如刀,对着众人开口说道:“韩复榘临阵退缩,丢失要地,已被逮捕并押往武汉接受军法审判。”
此言一出,会场内一片哗然,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韩复榘的突然失踪和蒋介石的这番话,让整个会议笼罩在一种紧张而诡异的气氛之中。
蒋介石在安抚众人时强调道:“诸位将军,请放宽心。此次行动,我们仅针对韩复榘一人,绝不会牵连无辜。对于其他将领,我蒋某人保证,不会有任何不当之举。”
然而,尽管蒋介石如此说,但会议结束后,会场内依然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孙桐萱作为韩复榘的亲密战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迅速召集第三集团军的主要将领,商讨营救韩复榘的对策。
然而,众人意见纷纭,有的主张冒险营救,有的则认为风险太大,不宜轻举妄动。
孙桐萱心知营救行动困难重重,但他仍决定亲自出马,带着几万大洋前往武汉,希望能够通过活动,为韩复榘争取一线生机。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更为残酷。孙桐萱在武汉得到的消息令人心如死灰——韩复榘已被军法审判,判处死刑,无人能够挽救。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孙桐萱的心头,让他瞬间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镇定。
1月24日傍晚,两个特务来到韩复榘的关押处。他们谎称何应钦要找他谈话,企图将韩复榘骗出房间。
然而,韩复榘走到楼梯口时,突然预感到了不妙。他试图转身逃走,但那两个特务已经掏出了手枪,向他开火。韩复榘身中七弹,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当场倒在了血泊之中。
在韩复榘被杀的第二天,52军第2师师长郑洞国带着一队人马,包围了韩复榘的妻子高艺珍及家人在舞阳县的住所。
高艺珍看着眼前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她颤声问道:“郑师长,你是带人来抄家的吗?”
郑洞国面无表情地回答道:“所有人把武器都上交了,至于其他东西,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拿。我这次来,主要是通知你,韩复榘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已经被处决了。你们去个人收尸吧。”
失去庇护的高艺珍一家人,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曾经,身为韩复榘的妻子,她享受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保障,然而,随着韩复榘的离世,这一切都烟消云散。她和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如同无根的浮萍,在生活的洪流中颠沛流离。
然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一些昔日的朋友并未忘记他们。孙连仲、鹿钟麟等韩复榘在西北军时的旧友,得知他们的困境后,纷纷伸出援手。
他们四处斡旋,为高艺珍一家争取到了一笔还算可观的抚恤金。这笔钱虽然无法完全弥补他们失去的一切,但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高艺珍带着孩子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几经辗转,最终定居在了北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高艺珍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抚养着孩子们长大。
她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她的精神却从未垮掉。她用自己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1957年,高艺珍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