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春初,当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军校教导团两个团先后成立,第二期在学,第三期入伍生刚进校时,大元帅大本营发起了第一次东征之役。
所谓东征即征伐东江陈炯明。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陈关系破裂。1923年春孙中山返粤后陈军驻兵东江,威逼帅府。国民党人吴稚晖等人于此时企图撮合孙、陈关系,致书陈炯明谓,孙、陈“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建议集中兵力,共同北伐:孙军出赣陈军攻闽到达长江之后两军复合。
杨希闵、谭延闿、许崇智、刘震寰等也联名劝陈“凛遵帅令长驱人闽”。而陈炯明答复说:“我本造反出身,再造一回反亦不算事。”明确表示不“盲从”孙中山,“不能闭起眼睛瞑索以行”,“惟有沉机待变,再谋赤手以搏龙蛇,以雪此耻,如斯而已”。
1211924年11月孙中山离粤北上。陈认为有机可乘,遂于12月7日在汕头重任粤军总司令,以援助商团为名,于1925年1月7日下了进攻广州的命令。当东江战事行将爆发时,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中国共产党檄告广东工农群众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宣言,公开以中国共产党名义拥护大本营出师东征,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发挥革命柱石的作用,“立即起来,要求革命政府颁发全副武装保卫革命!”
1925年1月,大本营决定将所辖之建国粤军(许崇智)、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及湘军(谭延闿)组成东征联军,以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
1月30日,联军总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进攻东江:以杨希闵部滇军任中路进攻河源、老隆、兴宁和梅县;刘震寰部桂军任左路,围攻惠州;许崇智部粤军任右路进攻淡水、平山、海丰陆丰和潮汕。此时孙中山卧病北京,2月5日来电:大病方苏,闻东江将战,望努力破敌以安内而威外。
黄埔军校被编人东征军右路。据《蒋介石年谱初稿》称:1月30日,“徇军校全体学生参战要求,令加人右翼”。由此可知,最初组编东征联军时,并未将黄埔军校编人东征军序列,只是由于全体学生主动要求,大本营才作出这项决定。
右路粤军由许崇智任总司令,蒋介石任参谋长。粤军出发东征的先后有张民达的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许济的第七旅,陈铭枢的第一旅和欧阳驹的警卫旅等。黄埔军校参加本次东征的有教导团第一团第二团第二期学生步兵队、炮兵队工兵队辎重队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共约三千人。加入东征右路军的,还有大本营铁甲车队。
黄埔军校的指挥系统如下:
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
参谋长:钱大钧(后王柏龄)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4月1日起兼军法处长)
参谋处长:陈焯副官处长:王文翰军需处长:周骏彦
教导团第一团团长:何应钦
党代表:缪斌参谋长:刘秉粹第一营营长:蒋鼎文(初为沈应时)
党代表:章琰
第二营营长:刘峙
党代表:茅延桢
第三营营长:严凤仪(后为王俊)
党代表:蔡光举
侦探队队长:孙常钧
特务队队长:张本清
辎重队队长:邓振铨
学兵连连长:曹石泉
连党代表曹渊
教导团第二团团长:王柏龄(沈应时继,钱大钧代)
党代表:张静愚
参谋长:郭大荣(后顾祝同)
第一营营长:顾祝同
党代表:胡公冕
第二营营长:林鼎祺(后刘尧宸、宋文彬)党代表:季方第三营营长:金佛庄
党代表:郑洞国
特务连连长:楼景樾
辐重队队长:沈良
独立营营长:杨天樗
党代表:唐震
第二期学生步兵总队长:胡树森
第一队长:陈复
第二队长:童锡坤
第三队长:梁瑞寅
第二期学生炮兵队队长:蔡忠笏(陈诚代)
第二期学生辎重队队长:李卓元(兼)
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营长:陈继承
上述人员周恩来、章琰、茅延桢、严凤仪、曹石泉、曹渊、胡公冕、唐震、宋文彬金佛庄等为共产党员。参加本次东征的共产党员还有蒋先云李之龙、张隐韬、唐同德、郭俊、白海风、陈赓、刘仇西许继慎、彭干臣、赵枏、张际春、王逸常、周逸群、黄锦辉、成恭寅、罗振声、吴明、王柏苍、陈作为、陈恭、罗汉等。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黄埔军校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东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