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人说他是周公,他也作了比周公还大的功绩,死后却惨遭毁墓鞭尸
迪丽瓦拉
2025-07-03 09:02:19
0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三十日,自一片石兵败而还的李自成托名“到郊外祭天”,仓皇撤出了北京。

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导引下,率军进入北京城。

原本,吴三桂是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杀回来的。北京官绅士民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清,以为吴三桂杀败了李自成,夺回了明太子朱慈烺,正送回北京即位,争相颂扬吴三桂之“忠义”,搬出了专门迎接皇帝的卤簿法驾出城迎接。

当八旗“辫子军”奔腾而来,众人在惊慌错愕中,只好将错就错地请多尔衮乘辇进城。

多尔衮一本正经的说:“我是效法周公辅佐幼主的,不可以乘辇。”

有人说:“摄国事周公也曾有过,今宜乘辇。”

多尔衮半推半就,下马拜天,行三跪九叩首礼,又行三跪九叩首礼予关外盛京皇宫,然后乘辇进入武英殿,坐上了宝座。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朝第三位君主顺治帝的叔父,雄材大略,是世间罕有的豪杰人物。

学者李亚平在其著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中称,清朝之所以能成就百年基业,最大原因就是多尔衮拥有两个杰出的儿子:皇太极、多尔衮。

清史研究专家李治亭更称,在清朝开国史上,摄政王多尔衮无疑是决定清朝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明清兴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策进关夺权;又在关键时刻,指挥关键的山海关决战,一举击败李自成,清朝顺利进关;再决策,定鼎北京;国家初成一统!从一定意义上说,多尔衮之开创清朝历史新纪元,与努尔哈赤之开国奠基一样,同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多尔衮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个杰出的谋略家、政治家。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对于先打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中的哪一个拿不准主意。是多尔衮力主以征明为先,定下了兴国大计。

此次,吴三桂与李自成相斗,事先向多尔衮请兵,又是多尔衮敏锐地看准了时机,力排众议,接受吴三桂的请求,顺利进关,并一举占领了北京

稳定了北京局势后,多尔衮又一锤定音,决定将大清首都由沈阳迁到北京。

关于这个问题,在女真贵族高层发生了激烈争论。

以阿济格为首的反对派认为清军入关太快、补给不足,根基未稳,不宜迁都。

多尔衮却从统一中原、雄霸九州的高度出发,提出了统一和管辖整个中国的总战略目标,定下“建万年不拔之业”大计。

顺治元年(1644)九月,多尔衮奉迎两宫皇太后和幼帝福临入京,定鼎中原,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梦寐以求的夙愿。

顺治元年(1644)十月,顺治帝在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时,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并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

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也的确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尽心王事。

他接收了明朝的现成政治体制,制定各种内外制度;重用汉官,倚重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规划好南下进军路线,分兵征战,在明清王朝更替的历史中起了重要作用。

因为功勋卓著,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晋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

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能力越大,职权越大,责任也越大。

多尔衮当仁不让地总揽朝纲。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认为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向皇帝奏请铃印,工作效率太低,直接遣人将收贮于皇宫的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

即皇帝玺印从此成为了多尔衮的“私人物品”。

在职权上,多尔衮已经和皇帝没有很大的差别了。

事实上,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已经与皇帝相同,都是20种。

而在顺治五年(1648年)末,顺治帝又把多尔衮“皇叔父摄政王”中的“叔”字去掉,成为了“皇父摄政王”!

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多尔衮即使未奉皇帝旨意,也大大方方地称诏下旨。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

向来,只有皇帝才可以追尊生母为皇后,多尔衮俨然已以皇帝自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正值盛年的多尔衮在出猎时不慎坠马跌伤,一病不已,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顺治帝率王大臣缟服痛迎多尔衮遗体,于该年十二月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

多尔衮生前没有做皇帝,死后终于当上了皇帝。

但这皇帝仅仅“当”了两个多月,就剧情反转,出现了逆天一幕。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八补黄袍等物,有谋逆之心。

刚刚亲政的顺治立刻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并且,毁其墓、鞭其尸。

仅仅只是“有谋逆之心”,多尔衮竟然死也不得安生。

究其原因,皇权向来就是不容别人觊觎的。就算你没有染指,只要动过这方向的心思,就是万劫不复、罪不容诛。

多尔衮有否动过废黜顺治帝自己取而代之的心思,除了他本人,谁也不知道;而以多尔衮的当时权势论,他要取代顺治帝,也真不是多大的难事;但他终究没有做出不轨的举动,单就这一点,顺治帝实不应全盘否定他的功绩。

东晋权臣桓温曾有“九锡”之请,这明显是要篡位的前奏。但“九锡”之礼未得,其已病逝。则篡位迹象未现,东晋王朝仍追赠其为丞相,谥号宣武,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等物。

另外,如白居易诗中说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摄政之初,曾经有人怀疑周公是要篡位,但周公最终未篡;而在王莽摄政之初,人们都以为王莽会是像周公一样的忠诚,王莽却篡汉建新,建立了他的新莽王朝。“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一百年后,乾隆帝当政时,终于将多尔衮的铁案翻了过来,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称其“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延... 延禧攻略,乾隆的香妃上线,扮演者惊艳出场,当晚就被翻了牌子 古装剧中少不了宫斗,古装剧都快被叫成是宫...
原创 射... 战火起 第一次襄阳大战中,郭靖、黄龙、黄药师等人采取“二十八宿大阵”对抗蒙哥率领的蒙古大军,郭靖虽然...
原创 3... 1842年,31岁的曾国藩,得知朋友纳了一个漂亮小妾,便跑到朋友家,非要让人家把小妾带出来,给他瞧瞧...
原创 他... 公元前1279年,钓鱼城的守将王立将军,决定带领士兵投降元朝。在古代,忠君报国,杀身成仁的观点流行,...
原创 雍...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站出来:我来!剃完获重赏 从古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以...
原创 他... 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极为特殊地家族,它叫做“沐王府”,也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岳父之一的那...
原创 金... 金朝末年,面对蒙古人的步步紧逼,金国没有选择联合南宋共同抵御蒙古人的策略,反而进攻南宋,结果失去休养...
原创 张... 1、张居正改革是加速明朝毁灭的帮凶吗? 近代学者在研究张居正改革这段历史时,通常有两种观点: 1、张...
原创 一...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
原创 武... 上官婉儿被后世人称为“称量天下”的奇女子,她在唐中宗时期代替皇帝点评天下文人的诗文,评判优劣。真正的...
原创 咸... 咸丰去世不到3个月,托孤八大臣之首肃顺,就被推上砍头台。在人满为患的菜市口,45岁的他宁死不跪,被打...
原创 广... 雍正下旨“不许再制”的席子当世仅存三件,其中一件正存放在故宫当中。 清雍正十二年,广东督抚进贡给雍正...
原创 多... 1643年,51岁皇太极去世。31岁多尔衮手握重兵,却不抢皇位,非要扶持31岁孝庄的儿子即位。7年后...
原创 赵... 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情。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通过“饭局”拍板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很...
《无用之用:孔子当年之无用与千... 《无用之用:孔子当年之无用与千古之有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
原创 马... 马皇后原名马秀英,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从郭子兴的义女到大明第一皇后,朱元璋陪伴马皇后走过了大半的人生...
原创 为... 历来有才能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得到重用,使他们的聪明才干有地方施展。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张三丰的人士,他的...
原创 1... 自古以来明君都需要良臣辅佐,好的臣子就像是君王的智囊团,能够给予帝王极大的帮助。 这一点在历史上也被...
原创 金... 公元1125年,崛起于东北地区的金国用了十年时间消灭了辽国,同时也基本上继承了辽国的疆域版图,开始与...
原创 独... 大家应该看过安以轩饰演的古装剧独孤天下,里面的她当了皇后之后霸气外露,相信很多人都被她圈了粉。但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