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并未占据明显优势,但其始祖秦非子的背景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代就是西戎的坚定守护者,而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王,领地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这一带的恶劣环境和西戎的不断威胁,成就了秦国的坚韧品质。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代秦国君王都履险如夷,这也是为何秦国历史上几乎没有昏庸君王的原因。
然而,秦国一直渴望成为一个强国。直到秦孝公时期,国家面临转机。为增强国力,各国都在招揽人才,秦孝公邂逅了改革家商鞅。商鞅向秦孝公展示了变法图强的途径,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激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观念,让贵族参与农业生产,并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激励了秦国人民,使其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因为在秦国,只有杀敌立功,才能过上好日子,得到尊重。 封侯在秦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即便是如战神白起,杀了40万赵军,也未能被封侯。同样的,大将王翦,虽然协助秦始皇扫平五国,但也没有被封侯,直到后来灭掉楚国才被封为武成侯。吕不韦作为嬴政的父亲,在嬴政登基前权倾朝野,但他最终也不得不争取机会刷军功,才被封为文信侯。这说明秦国封侯之难。 嫪毐之所以被封侯,原因不是光靠太后的青睐。据《史记》记载,这一年发生了一场叛乱,由秦王政的弟弟成蛟发动,虽然迅速被平定,但具体细节并未详细记载。可以推测,嫪毐在平定叛乱中立下了巨大功劳,也许是帮助太后和嬴政铲除了王位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然而,《史记》并未明确记载嫪毐的具体功绩。在秦始皇时代,很多身边人的资料都不详细,包括嬴政的子女数量、王后姓名、甚至妃子,都几乎没有记载。 但嫪毐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他以一身本事让赵姬欲罢不能,并为太后生下两个孩子。但在一次秦王拜访太后的场景中,嫪毐的孩子却意外将他父亲的身份暴露,引起了一场危机。嬴政愤怒之下将两个孩子摔死,嫪毐也被杀,赵姬被软禁。这个结局告诉我们,人不做坏事就不会有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