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国县长的回忆:台儿庄大战后,到战场捡了十几马车枪支弹药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
此次战役的胜利,一扫之前连连惨败的颓势,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信心,让日本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灭。提升了国际地位,打破了国际上对于中国作战能力弱的刻板印象。
此次战役共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这次战役,国军伤亡共五万人,歼灭日军两万余人,即使最终是中国获得了胜利,但这场战役,依旧胜得惨烈、艰辛。
在1938年之前,台儿庄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跨过这个时间节点之后,五万英魂埋葬于大运河畔,台儿庄对中国人将有着重大意义。
民国县长李同伟在回忆这场战争时说:当时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地上堆满了战后遗留下来的枪支弹药、光是手榴弹的手柄,就有厚厚几层,空气里全然都是战火的硝烟味。
所有房屋都已经荡然无存,断壁残垣之上,有着被枪弹射穿的痕迹,原本的黄土也成了黑色的焦土,一下雨才知,黄土还是黄土,只是被鲜血染成了黑红色。
血战台儿庄
日军入侵中国之后,短短时间内就攻占了大半个中国,进展顺利的日军放出豪言壮语:三个月灭亡中国。
淞沪会战结束之后,南京和上海先后沦陷,按照日军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下一步就是武汉,但是在进攻武汉之前,首先要攻下山东,控制住整个华北地区。
台儿庄临近大运河,北接津浦,南连陇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想要继续入侵中国,台儿庄是避不开的一个地点。
所以在在日军还未对台儿庄发起总攻之前,李宗仁等人就预测到了日本势必会进攻台儿庄,所以提前过去进行战略部署,建设防御体系,同时派遣大军前往台儿庄,提前等候日军的到来。
为了给军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李宗仁派军袭击济宁,企图分散日军的注意,牵制住部分日军,让国军能够顺利到达台儿庄。
日军对山东的进攻从临沂开始,在2月下旬,日本直接对临沂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取得了临沂之战的胜利。
三月初,稍作整顿的日军再度卷土重来,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山东藤县。
可能是上次临沂之战的失败让日军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军队,所以这次的藤县之战,除了步兵的正面进攻之外,日军还用十多架飞机都对藤县进行轰炸,最终藤县失守。
3月20日起,日军继续沿用藤县的作战方式,飞机轰炸掩护,步兵对台儿庄发起总攻,日军首站投入了4万余人的兵力,企图一次性拿下台儿庄,侵占徐州。
中国军人顽强抵抗,击退了日军的第一次、第二次进攻。
两次进攻都极其惨烈,双方子弹都打没了,就跳进运河里拼刺刀,河里的水即使是流动的,也全部被染成红色,河面上到处都是叠加的尸体。
而拼刺刀的同时,日军的轰炸机也没闲着,到处进行投放炮弹,很多人在瞬间便失去了性命,被炮弹炸得血肉模糊。
进行战后打扫的时候,敌我双方的士兵都重叠在一起,很多人连“人形”都没有,只能靠衣服分辨死去之人的身份是敌是友。
七天之后,日军的第三次进攻开始,同时日军派遣300余人直接闯入台儿庄内,进行巷战。
据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老兵回忆,当时街道里都是尸体,空气里弥漫着焦糊味儿,在交战时,日军和国军有时只有一墙之隔,双方直接把墙上打一个洞进行射击,两边都在互相抢枪。
巷战之中,没有专业的军事防御体系,大家就因地制宜,直接利用民房建构防御工事,双方反复争夺据点,日军因为设备更加精良,所以给国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3月30日,台儿庄大部分地盘都被日军占领,只有西门还未被攻下,当时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死守台儿庄”。
日军久攻不下,而援军又迟迟未到,也杀红了眼,纷纷将死亡全都抛掉,决定以命相搏。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反复占领各自的防御点,最终国军158团几乎全军覆没,一千人的队伍,最后只活下来十分之一不到。
4月2日,在台儿庄东城,国军27师80旅与日军展开激战,根据日军的战报记载,所有国军将生死置之度外,顽强的抵抗到最后。
日军伤亡仅66人,而250名国军则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而这些国军的精神也让日本人为之敬佩,日军曾经劝降这些国军,但是没有一个人回应日军的劝降,全都在顽强抵抗,最终全成了尸山尸海。
4月3日,日军出动了11架飞机对国军进行轰炸,这一日,所有国军死伤惨重,所有存活下来的士兵全部退居到南门,眼看台儿庄就要全部失守,战事已经进入胶灼阶段。
4月4日,日军直接用炮车发动猛攻四次,双方进行巷战十多次,为了逼退国军,日军直接用火烧掉国军占据的房屋屋顶,但是在国军的坚守下,日军还是一次次被击退。
4月6日,经历了多日战火洗礼的台儿庄终于迎来了希望,李宗仁到达台儿庄附近,指挥部队进行反攻,终于在4月7日的清城,国军终于反攻成功,日军溃败逃走,台儿庄守下来了。
本次战役国军合计伤亡五万余人,日军伤亡约莫两万余人。大战结束之后,战场上尸横遍野,到处都是肢体的碎片。
在2011年9月,台儿庄古城西门重建,挖出了两具完整的尸体,从体内的日军的步枪子弹可以得知,这是曾经的台儿庄烈士。这两人,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尸体,只是无名无姓。
战争亲历者:李同伟
台儿庄的参战人数、伤亡人数、残肢碎骸……
这些对旁人来说,顶多算是算是触目惊心的数字或者场景,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却是人间炼狱和永远无法逝去的梦魇。
李同伟当时是山东峄县的县长,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李同伟虽然没一直在一线战场,但是他对此次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也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在战役结束之后,他曾经带民兵重返战场。
根据李同伟的回忆,日军在三月初便开始对整个山东地区开始进攻,那时到处都是逃难出来的难民。
因为国军早就知道台儿庄会有一场大战,所以提前让李同伟对周边百姓进行疏散。
李同伟先把老弱妇孺等百姓疏散完毕之后,又询问了一些民众的意见,他想组建一支游击队,辅助国军抗日。
不过正规军队作战,李同伟组建的民兵要是贸然上前,不仅会添乱,还会白白丢了性命,所以虽然组建了游击队,但是李同伟还是在后方等消息。
当时难民四处逃散,李同伟的消息就是来源于这些难民,每得知一个消息,李同伟就跟着心惊,虽然心急如焚,但是也只能原地待命。
从难民口中得知,台儿庄炮火连天,黑烟遮天蔽日,白天耳边除了炮火声,什么都听不到,大家只能趴在麦地里,等待晚上再逃命。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天问到的消息有好有坏,直到听到国军渐渐占领优势,李同伟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在台儿庄战役结束之后,一直关注前线消息的李同伟总算得到了一个大好的消息,败逃的日军朝峄县方向来了。
李同伟大喜,自己组建的游击队可算派上了用场。李同伟将提前组建好的百姓分成好几个队伍,埋伏在不同的路线上,避免让日军偷偷溜走。
李同伟很好的掌握了游击队的精髓,且战且退,和日军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不仅抓获了几个日军,还缴获了一些装备,这对于李同伟来说,定然是个记忆犹新的时刻。
战争之后,李同伟带着游击队前往台儿庄战场,越靠近台儿庄,路上的尸体就越堆越多。还没走到台儿庄城内,景象就已经很惨了。
街道上到处都是士兵和百姓的尸体,所有的房子就没有一处好的,地上的烽烟还要继续燃烧,满地都是被用过的武器箱。
走进台儿庄之后,李同伟认为人间炼狱也不过如此,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废墟,手榴弹的弹片足足堆起了十公分的厚度,墙上则满是弹孔和弹痕,没有一处墙是好的。
在检查屋子的过程中,李同伟还对每一个士兵进行了检查,如果是活的同胞,就赶紧派人送去卫生所救治。
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李同伟对战场进行了处理。
捡走了两门迫击炮、炮弹40箱,机枪20挺,步枪超过两百支,其中子弹超过几十万发,手榴弹不计其数……
这些军事物资,最终李同伟找了十多辆马车,才把所有东西全部运走。
处理好战场之后,李同伟便带领着村民进行战后重建了,但是因为战争蔓延范围大的缘故,许多村民都已经找不到,生死不明。
对此,李同伟也感到很无力,在长枪炮弹面前,手无寸铁的百姓能做的只有逃命,而谁也不知道战争会持续多久,所以很多村民都找不到了。而战争对台儿庄的破坏很大,李同伟也只能尽量重建。
重建后的台儿庄
如今几十年过去,台儿庄也慢慢从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逐渐复苏,时至今日,台儿庄的古城西门,运河旁边的岸上,柳枝垂顺,树杈上还吐露着新芽儿,昭示着生机的到来。
而大运河里,水流清澈,有三两船只穿行而过。
所有的一切,彰显着古城宁静的生活,大家都很难想象,在77年前,这里曾经战火连绵,运河里浮尸无数,河水像鲜血一样红……
这个曾经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如今已经是一派祥和。
从城门往里,里面的台儿庄和其他城市一样,各种商铺、饭店随处可见,时不时有小孩子从街边跑过,似乎完全没了战争的痕迹。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
在琳琅满目的商店里,也挂着当年国军拿着手榴弹准备和日军决一死战的黑白照片;在城内的清真寺的墙上,密集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
几十年前的台儿庄战役无疑是悲壮的、应该被所有中国人刻在心中的,因为他阻断了日军进攻的趋势,扫走了盖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乌云,让全国人民相信,日军并不是战无不胜的,所谓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根本就无法实现……
但战争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今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战争的意义在于战后胜利,这片土地的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战争持续的那一刻。
如今台儿庄一片宁静祥和,头顶蓝天白云,空中弥漫青草香,这或许是对战争胜利最好的延续。
曾经死在台儿庄的战士,大多都是就地掩埋。现在台儿庄的宁静,也正是他们想看到的景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