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请您为他停留1秒!邓稼先:美国大学的娃娃博士,我国的两弹元勋
迪丽瓦拉
2025-07-04 16:32:35
0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邓稼先,他是美国大学的娃娃博士,我国的两弹元勋,为中国科研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不可取代的贡献,而在他一项项的成绩背后,还有着一段段十分艰辛的故事。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并没有走父辈的从政或者艺术研究道路,而是一直在科学领域奋力探索。

邓稼先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考入了西南联大,在那里他刻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7年,他通过了全美研究生考试,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进行核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

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贫穷落后,而美国经济发达、非常繁荣,邓稼先却没有一丝一毫地贪图享乐之心,除了吃饭和睡觉,他所有的时间全部分配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里。撰写博士论文和进行相关研究期间,他每天仅睡三到四个小时。

从进入校门的一刻算起,邓稼先仅仅用了23个月时间,就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的美国大学中是一个不小的奇迹,而邓稼先年仅26岁,因此被称为“娃娃博士”。

邓稼先的学术造诣吸引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他还未毕业的时候,许多知名企业纷纷抛来了橄榄枝,承诺给予其高薪和优良的生活科研条件,不少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加入了争夺他的行列,不过他都一一婉拒了。

邓稼先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让他信心满满。“要成为祖国的一块砖,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这种信念不断坚定。

邓稼先要回到新中国,美国当局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因为他们知道以邓的学术水平,注定会成为中国核物理研究与核工程运用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采取了各种措施予以百般阻挠。

好在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及时有力的措施,邓稼先也获得了来自国际社会,包括美国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他在1950年终于回归了祖国。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打压,迫切需要发展“国之重器”,提升综合竞争力,而发展核武器就是我国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由于保密的需要,普通人当时是不知道这项工程的。一回国就受领此项任务的邓稼先注定要常年扎根于西北荒漠之中,他回家与妻子告别,只说要去干一件特别的事情,不要为他担心。

据妻子日后的回忆,邓稼先回家吃了晚饭,收拾完必要的行李,与家人难得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出发了。从此他们很少见到邓稼先,以至于儿女上学的时候老师一度以为他们家是单亲家庭。

事实上,邓稼先从事的正是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两弹”是指原子弹与氢弹,“一星”是指人造卫星。

作为青年科学家,邓稼先一开始跟着钱三强、王淦昌等著名科学家一道进行研究和实践。渐渐地,他才华逐步显露,不断成长为骨干和核心力量。

随着中苏交恶,“老大哥”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一些科研工作者在没有了教材没有了图纸没有了外国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与帮助的情况下,不免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

关键时刻,邓稼先不断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并用实际行动取得一个个科学专业领域的突破。

邓稼先夜以继日的工作,给身边人带去了很大的鼓舞。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克了科研与工程应用领域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宣布中国从此进入了有核国家行列,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核威胁的时代成为了历史。

就在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邓稼先却没有丝毫的喘息时间,他立即投入了氢弹的研究和试爆工程之中。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的氢弹与原子弹试爆成功的间隔仅仅有两年八个月时间,远远小于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全部是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国际交流的情况下完成的,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做到了!

邓稼先之后又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与发射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这些工作都是绝密的,因此他一直是默默无闻的状态。

由于长期的超负荷辛苦工作,特别是长期受到核辐射的影响,邓稼先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患上了直肠癌。仅仅在1985年就进行了两次大手术,但他在病房里坚持完成了许多教科书的编撰收尾工作。

1986年6月,国家对邓稼先事迹予以解密,国家级报刊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他的名字,家人才知道这些年他在忙什么。

一个月之后,邓稼先辞世,“别让人家落我们太远”的遗言让很多人泪目。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建... 1934年7月23日,未来的上将,此时的红17师师长萧克突然接到湘赣省委转来的中央军委电报,要求红6...
原创 朱... 朱元璋,历史上最为生猛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乞丐、和尚到牛倌,朱元璋经历了一系列波折,...
河北平山一村庄发现古墓,文物部... 奔流新闻讯(记者 张秀芸)7月2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杨家桥乡发现一座古墓,墓穴...
原创 朝...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唇齿相依,血浓于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很悠久,在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侵略朝鲜半岛,...
原创 古... 其实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以土木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泥土和材料,是自然对于人类最大的恩赐,虽然那个年代没有...
原创 林... 中华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中,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发生,让我们至今读来都为...
原创 若... 前言 武松和燕青,这两位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究竟谁更厉害? 如果他们真的交手,结果会如何?一边是以勇...
原创 完... 公元四十一年,已经四十七岁的刘秀,事业大成,意气风发,就像回到家乡章陵县看一看。 此次回家,刘秀从不...
原创 国... 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除了被强制要求写日记的学生,其他能常年坚持写日记的人似乎并不太常见。 事实...
原创 赵... ——【·前言·】——? "斧声烛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让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成为千古...
原创 他...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后,部队开始撤退,在敌军的围剿中,部队的人数逐...
原创 中... 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的129师,多为原红四方面军,但在确定师长人选时,却由非红四系刘伯承担任了军事主...
原创 隋... 隋朝历史上,文臣武将辈出,然而,杨素可谓是最为杰出且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曾经率军平定了尉迟迥、突厥...
原创 诸... 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不足百年,当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朝代,对里面人物故事的熟悉程度,远超任何一个...
原创 是... 登陆英伦三岛的计划失败之后,希特勒将逼迫英国人投降的希望,寄托在了打垮苏联的作战行动上。 1941年...
原创 带... 引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937年9月,任弼时此时任政治部主任,当他正在八路军办事处处理公务...
原创 回... 前言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提起曾经的往事,很多人会对当年数十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弹就撤退到关...
原创 朱... 在元朝末年,民生困苦,朱元璋带领平民起义,成功推翻元朝统治。 然而,明朝建立初期的开国将领中,一些...
原创 诸...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这大概也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最佳故事脚本之一。 然而刘邦从一介亭长出身...
原创 祖... 百行孝为先,孝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