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辞去职务了”伟人曾经当着赫鲁晓夫的面这样说到。
对此,赫鲁晓夫小心翼翼的问道“有接班人吗?”
“当然有”伟人扳起4个手指“少奇同志、小平同志,还有恩来和朱德”。
但是我们后来都知道,当时这四人都没有成为伟人的下一任接班人。
前两个是因为在那十年中,遭遇了批判,最终无缘成为接班人,朱老总虽然威望足够高,但是年事已高,已经不能指望他主持国家大事了。
那么周公呢?他为什么没有成为伟人的接班人?
【在苏州走访时的周公和邓大姐】
我党内有很多人称赞周公日理万机,周密细致,是我们党内的大管家。
有人劝他“把文件送给小平同志看看吧,首长里面就数你最忙了。”
但是周公仍旧一个人关注着党内所有的事情。
周公常常对其他人讲:“你们有事,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不怕忙。”
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曾被周公陪同在北京走一走。周公事无巨细的做法让他印象深刻。
据尼克松回忆:“我们计划第二天一起去长城看看后,他离开了一会,当时我以为他是去休息一下,后来我才知道,由于当时下雪了,他担心第二天不便于出行,特意去安排人清扫积雪工作了”。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周公】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居然关心细致到这种程度,实在是让人咂舌。
所以,印度尼西亚总统见到伟人的时候,都不由得赞叹道:“羡慕你们有周公这样的大管家,我们国家就缺这样一个人。”
这样的周公,无不让人赞叹和佩服,他跟伟人的协作,让我们党逐渐茁壮强大,让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周公很愿意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对于成为国家一把手这件事,他则多次表示了拒绝。
有次,在涉及人事方面的安排时,伟人曾表示让周公操持,结果周公摆摆手表示:“我不是帅才,理理家还可以,这种事就做不了主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话,周公还不止一次说。
一次,他与其他同志讨论小平同志跟刘伯承元帅的工作方法怎么样时,周公曾客观的评价道:“小平同志这种举重若轻的做事风格,我学不来,我跟刘伯承元帅一样,都是举轻若重。”
周公口中的“举重若轻”,即在大事上敢做判断,对于其他琐碎的事情则放心的交给下级去做,而“举轻若重”则是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下。
很明显,在周公心中,拥有“举重若轻”风格的人,才是帅才,适合定大局做决定,而后者更适合为“宰相”,做一个忠实的执行者。
与周公经常接触的伟人,想必是早已明白了周公心中的想法。
即使周公认为自己不是帅才,但是这个国家是离不开他这样的“宰相”的,没有这两者的配合,新中国又怎么会成功崛起,中华民族又怎么成功屹立在世界之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