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准噶尔汗国选择与清朝死磕到底,而不是向西发展?
迪丽瓦拉
2025-07-04 19:03:10
0

为何准噶尔汗国选择与清朝死磕到底,而不是向西发展?

历史上西迁的游牧民族很多。但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西迁往往是被动选择。

就像中原民族一样,但凡还能坚持,谁愿意放弃北方大好河山,偏安江南?

历史上的游牧民族,虽然居无定所,但基本的全局观和领土概念还是有的。

蒙古高原,东临大兴安岭,南临中原,西邻中亚。游牧民族控制了这个地区,就具备了往三个方向扩张的基础。进可攻退可守,生存空间很大。

玩好了,可以半耕半牧,衍生出文明,趁着中原内乱时,入主中原。

相比之下,中亚之于游牧民族,虽然也是一方宝地。塔里木河流域、阿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地区,也都适合游牧民族生存。

但中亚的地形,支离破碎,当地往往很难形成一个稳定且统一的政权。

而正是因为中亚地区缺乏形成一个稳定且统一帝国的条件,所以历史上,通常都是蒙古高原民族,如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侵略中亚,而不是中亚民族侵略蒙古高原。

换言之,中亚之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往往只是备胎方案。

混得好时,向中亚扩张,扩张势力范围。

混不好时,向中亚跑路。如果能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就杀回蒙古高原。如果不能,就在当地苟且了。苟一时算一时,当新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杀过来,苟不下去了,就继续向西亚或南俄草原迁徙。比如历史上的突厥和契丹人。

我们知道,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等漠西蒙古部落,都是昔日瓦剌部的后裔。

当年瓦剌人在也先的率领下,东并鞑靼,南侵大明,甚至还一度打到北京城下,可谓嚣张到不可一世。

后来是因为也先被暗杀,瓦剌内部分裂。加之明朝的打击,鞑靼的复兴,瓦剌人才被迫退出蒙古高原,西迁到了中亚。

既然自己祖上曾经也阔气过,既然自己祖上只是被迫西迁到新疆的。那对于有志气的准噶尔汗国统治者而言,杀回蒙古高原,杀进中原坐天下,当然就是首选人生追求了。

西征?西征当然也是人生追求。但那是建立在控制了蒙古高原的基础之上。就像昔日的蒙古汗国西征一样。

丢失了蒙古高原谈西征,那不叫西征,那叫被外第打得无立足之地,落荒而逃。

像土尔扈特人那样,在中亚也待不住,继续向西迁,跑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看似是暂时安居乐业了。但往长远了说,成不了大气候,注定永远都是渣渣。一个有志向的人,不可能走这样的路线。

说到这里,噶尔丹继承汗位后,先是南并叶尔羌汗国,接着西征哈萨克汗国,最后又东征喀尔喀蒙古,与清朝死磕的缘由,也就一目了然了。

说白了,噶尔丹的西征南讨,都是为了东征吞并漠北、漠南蒙古部落和清朝控制下的中原而服务的。

他的动机非常纯粹,就是要做霸主,复制成吉思汗的成功。并且他前期的战果也颇丰。准噶尔军几乎是吊打了喀尔喀。且在与清朝的第一次交锋中,全歼了两万清军。

只不过,噶尔丹不善于调节内部矛盾。他在东征时,老巢被侄子策妄阿拉赞布坦偷了。

而前进的路上,他又遇上了亲征得康熙。

最终,他在侄子和清朝的双线夹击下,被清朝碾成了渣渣。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迫于形势,曾一度与清朝和哈萨克汗国和解。但奈何梁子已经结下,矛盾根本化不开,只能继续打。

清朝这边,策妄阿拉布坦虽然放弃了入主中原的想法,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青藏高原的吞并野心。

而对于清朝而言,青藏高原也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岂能容许准噶尔吞并?

由此,清准战争再次爆发。从康熙57年一直打到乾隆元年才暂时停战。

另一头,准噶尔与哈萨克汗国的战争,前些年哈萨克斯坦曾拍过一部电影,叫《无畏一千勇士》。

站在哈萨克人的立场而言,自己与准噶尔人的文化差异极大,宗教信仰也大相径庭。准噶尔当年趁着哈萨克内乱,突然袭击,抓了两个大汗,还搜刮民财,欺人太甚,双方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哈萨克人誓死也要抗争到底。

所以策妄阿拉布坦时期,乃至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的准噶尔汗国,与哈萨克都有多次的相互攻杀。双方的梁子越结越深。

(电影中的准噶尔骑兵和哈萨克骑兵)

而他们在相互攻杀期间,沙俄也来了,趁机不断地挤压准噶尔人的生存空间。

其实噶尔丹在位时,沙俄和准噶尔的矛盾就不小。只是噶尔丹有求于沙俄,且沙俄也希望借其之手牵制清朝。双方才没翻脸。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期,准噶尔的实力被削弱得不轻。

由此,沙俄对准噶尔的轻视,以及蚕食力度也就越发的厉害。

1715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已经自信到视准噶尔为无物的地步,打算派人顺着额尔齐斯河横穿准噶尔地盘,夺取南疆叶尔羌,在当地直接开采金矿。

1716年,在彼得一世的授意下,俄军在亚梅什湖修建亚梅舍沃要塞。

亚梅舍沃这个地方,现在属于俄罗斯。但当时属于准噶尔,是准噶尔控制下的杜尔伯特部落的栖息地。

沙俄跑来自己地盘上建要塞,策妄阿拉布坦当然不能忍。于是“亚梅什湖之战”爆发。

这场战争,准噶尔军以四倍的兵力,围困了俄军要塞数月,围到要塞弹尽粮绝,且坏血病炭疽病在要塞内流行后,才终于取胜。

但这场胜利,并不是全胜,七百多哥萨克骑兵突围成功后,又跑到鄂木河口修建了鄂木斯克要塞。

然后在1717年~1720年,俄军在准噶尔控制薄弱的地区陆续修建了热列金斯克堡垒、谢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要塞等城堡。

想当初,1701年,俄军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一个要塞都没有。

额尔齐斯河上,最南的俄国要塞,也只是在鄂木河口以南六十公里处。

然而仅仅才20年时间,沙俄就向南推进到了准噶尔的腹地,也就是后来清朝和沙俄在西北的边界一带。几乎要把准噶尔的地盘从中间劈开。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准噶尔毫无办法。

打一个亚梅舍沃要塞,准噶尔就调动了全国六分之一的兵力。想把俄军要塞全拔除,那不得把全国兵力都调去?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准噶尔最大的敌人是大清。大部分兵力当然要拿去防大清。

所以在大部分时候,准噶尔都是只能在口头上抗议沙俄侵犯自己的领土。

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的外部环境更加的恶劣。清朝已经推进到了新疆东部,沙俄又在北面虎视眈眈,准噶尔唯一还能欺负的也就西面的哈萨克人。

但此时的哈萨克人,也不好对付。准噶尔曾一度灭了哈萨克,但没过多久,哈萨克又重新复国了。

在与哈萨克的对耗中,准噶尔的地盘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此时的准噶尔,就像一头被逼入了绝境的落魄老虎。向东、向北反击,发现是两块硬邦邦的铁板,死活攻不动。向西逃命,发现此间也有人拼命阻拦。

无奈之下,哪也去不了,只能坐以待毙。

后来,准噶尔爆发内乱,又爆发瘟疫,民众死伤惨重。趁着这个机会,乾隆以一己之力推动了灭准之战。并于1757年,彻底灭掉了准噶尔。

准噶尔被灭国前后,准噶尔人,一部分被清军屠杀,一部分被清朝收编入旗,一部分西迁到哈萨克汗国。

对于这些西迁的准噶尔人,哈萨克的态度是接纳,并试图利用他们与清朝讨价还价。

比如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在被清朝活捉和病死前,就都是先逃到哈萨克避难,待得到沙俄的承诺后,才又杀回新疆捣乱。

哈萨克人也不傻,懂什么叫远交近攻。当初有准噶尔在中间隔着,大清是盟友。所以拼命把准噶尔往清朝身上推。借清朝这个滚轮碾碎准噶尔。

现在准噶尔没了,大清就是敌人了。所以又不断地借道,助准噶尔复国。

后来乾隆见中亚的水很深,难搞。加之清朝与沙俄也没有一个瓜分哈萨克的方案。

于是,清朝的西部边界也就由此确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一,如果汉人杨坚没有从鲜卑人手中夺得北周大权并建立隋朝,那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在消灭高氏北齐政权,...
原创 让... 东汉末年,乱世开启,天下又进入混战模式,各路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百年前的乱世,到了隋文帝杨坚出世,黑...
原创 楚... 楚考烈王长时间无子,相国春申君认为问题出在楚王身上。一后三妃六嫱九嫔不说,光是有宜子之相的美女送进宫...
原创 河... 三国时期,是一个大乱世。先是黄巾起义的出现,之后的东汉就彻底乱套了。战争接连不断的出现,一直到司马炎...
原创 丧... 《权力的游戏》,由于血腥、暴力甚至很成人,尺度之大,很多人都为之错愕。当然,也因为这部剧拍出了战争的...
原创 战... 魏文侯和齐桓公都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了强大的国家,跻身行业龙头中,但个人认为魏文侯略胜于齐桓公,接下来...
原创 上... 前言 说道上官婉儿,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位武则天时期的才女靠着自己的才情横溢和坚韧自信的性格在封...
原创 《... 《天龙八部》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家族成员一心为复兴大燕而往来奔走。慕容博为了复兴大燕,不惜引发宋辽开...
原创 1... 张宗昌是山东近代有名的大军阀,外号“三不知将军”,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更不知道...
原创 为... 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流传甚广,意思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集思广益,就算是三个皮匠的...
原创 张...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蜀国五虎将的经典战例最为传神,尤其五虎将中的成员还互相大战过,比如关羽在长沙...
原创 战... 历史上的郭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
原创 3... 公元638年,39岁李世民传召11岁徐惠侍寝,哪知徐惠磨蹭好久才来。李世民龙颜大怒,决定好好惩罚她。...
原创 荒... 荒淫无度的古罗马,到底有多混乱?为何会导致帝国崩盘? "祗言酬唱美,良史记王箴"——这句话一直贯穿着...
原创 钱...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夏... 公元前1600年,商汤召开誓师大会,公开宣布讨伐夏桀。随后,双方在鸣条山附近展开了大决战,结果夏桀被...
原创 “... 《诗经》记录的不光是先秦人民传唱的歌谣,还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中“颂”的部分有两首特别著名的史...
原创 邓... 提到邓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对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来说,邓公所做出的贡献不计其数,而正是基于...
原创 电... 周旋这个名字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都听说过,此人当时在上海滩是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当时中国的电影行业刚...
原创 1... 1965年中央对总参谋长的位置进行调整,原总参谋长罗瑞卿离职,转而由杨成武担任代理总参谋长。由杨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