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曾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冷剑器高手,他的名字足以让人闻风丧胆,更是被燕国太子丹赋予一件极为重要且艰难的任务---“刺秦王”。
然而一生战绩显著的荆轲,遇到惊慌失措、手无寸铁的秦王竟没有伤及半分,甚至还让秦王抓住机会掏出宝剑连刺自己8刀,后被兵将刺杀计划失败,场面极为血腥。
战国著名剑术家荆轲怎会惨败秦王?真是他“太过无能”还是秦王能力超强?
年少意气风发
荆轲这个人,有一点始终都是未解之谜,因为没有人知晓他原本的出身信息,只知道他是齐国庆氏的后代,其他信息也是一概没有记载的。
不过荆轲说是来自卫国,也是因为那是他后来乔迁过去的,并非是第一户籍地,荆轲自小就特别喜欢阅读书籍,尤其是有关于剑术这一方面的书籍更是荆轲的头爱。
于是,在荆轲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荆轲也变成一位极为擅用剑术这方面武术之人,但却殊不知,荆轲的剑术一直以来都从未得到真实的认证。
加上这样的剑术傍身,本身也就是他自己苦学而得,没有经过他人或者是武力值高超之人的指点,所以即便有人见过荆轲练剑的样子,但始终没有人知道荆轲剑术的真实水平。
可即便如此,荆轲成人后还是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他一心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剑术高超者,为此也曾凭借自己高超的剑术用来劝告卫元君,可以给自己发展的机会。
但卫元君始终没有重用荆轲的想法,或许是因为卫元君本身就有着不菲的经验,所以深知荆轲身上还有着一些傲人的性格,不过正因如此,荆轲便也离开了卫国,开始云游四方。
一路走来,荆轲也是极为慷慨大方,更是豪杰英雄的典范,战乱时期帮助不少受过受他人欺负的贫穷人家不说,还极为喜爱交友,而他豪爽的性格也是极为讨人喜欢。
在他游历到燕国期间,无论是地方官员子弟还是渔夫樵夫再或者是屠夫,只要是豪杰子弟满腔热血,荆轲都比较喜欢融为一体,这也就是为何,大家都说荆轲的名声极为广泛。
不过荆轲的实力一直都是值得考量的一面,因为荆轲有着云游四方的经历,不会没有人见过荆轲的武术功底,甚至还有人点评荆轲的剑术乃是软硬兼备。
如此一来,荆轲的实力还是可以不容小觑的,不然也不会一路走来有如此多人较为欣赏他,但他和盖聂一同讨论剑术时,一向好交友的荆轲倒是在几句话下来后便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聂盖当时也是地方更是战国末期的著名剑客,如此闻名自然武功值也是极为让人不容小觑的,不过二人在谈论有关于剑术的过程中,没几句便因为观点不一致产生了争执。
之后便是满脸发黑离去,直到他人上去前问才知道因为争执不下,聂盖瞪了荆轲一眼,便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见荆轲也是比较畏惧有实力的人。
而这样的情况还曾不止一次,在后来荆轲与邯郸的鲁句践博弈时,也是这样的景象,可以说是“梅开二度”,当时鲁句践因为大声怒斥,荆轲这才落荒而逃...
不过此后,荆轲便也来到了燕国,因为政治时局的原因,赵国很快被秦国收服,而燕国正是下一个目标,就连荆轲自己也没想过,来到燕国会遇到一项特殊的任务。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想必苦读诗书的学子应该都听闻过,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吧,而这样的刺杀结果更是以失败告终,殊不知这背后也是隐藏着一些难以言表的事情。
当初燕国太子丹本身也是在赵国的人质,而他之所以能够突然回到燕国,也是因为秦国在攻打赵国时,让他抓住一丝机会,并知晓秦国后面就会开始攻打燕国。
这才辗转反侧回到自己的燕国本土,但心中的疑难杂症并未得到解决,因为秦国迟早会打到他们燕国的头上,于是太子丹也是着急与太傅们开始商量对策。
最后便谋划出派使臣佯装求和投降的意图去刺杀秦王,或许彼时听闻这个计划也是顿感有些荒诞,但其实这也是他们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因为他们当时决定让荆轲这位有着不菲名号的剑客前来执行,而中间人正是太傅介绍,随后还决定用秦国叛军樊於期的项上人头当做筹码,此外再配上自己国家的城池分布图重磅压轴。
这些东西看起来也是极为让秦王可以有面见他们的理由,就连计划好像也筹备的极为周密,但荆轲仍认为这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奈何太傅已经为了保全计划不被外泄直接自刎。
如此一来,曾经的人情在这一刻终究是让荆轲硬下头皮接下这一使命,不过荆轲也是深知自己一人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几天下来迟迟没有出发的迹象。
最后还是太子丹眼看荆轲状态不为所动,只好安排秦舞阳与荆轲一起,秦舞阳曾在13岁杀人,就连他人见后都是顿感闻风丧胆,不过被选上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脸色极为煞白。
如此一来,将会很难有人看出来秦舞阳的心理状态,就这样荆轲在太子丹的“逼宫”下带着秦舞阳一同出发前往秦国面见秦王。
离别之时,作为荆轲的挚友高渐离等人还在城门外目送荆轲离去,毕竟他们曾经都是至交好友,更是经常把酒言欢,而荆轲之所以传闻嗜酒也是因为如此。
对酒当歌、抚琴送别不说,他们还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曲调,毕竟大家也是深知杜明荆轲此次离开,也是凶多吉少。
就连太子丹也是直接让旁边可以观测天象的大臣,直接预测荆轲此次行动能否得逞,一方面也是图个吉利,一方面也可以很所示极为不信任荆轲的表现。
不仅刚出发就这样去揣测多少有些避讳,而看天象的大臣也是表示天边确实出现一道虹光,在古代,他们将虹光比作时大臣的意思,如此一来也是吉相。
但可惜它并没有穿过红日,甚至也在天边仅出现一段时间,没有过多的表示,这也就暗示着荆轲此次刺杀一事,终究还是“大意了”,于是也是每天忧心忡忡,十分焦急。
而秦国这边事实亦是如此,荆轲与秦舞阳确实按照计划来到了秦王,并通过他人的引荐让秦王愿意面见他们来自燕国的二位使者,一切看似稳步发展,但还是惨败,令人惋惜。
不过荆轲虽然刺杀失败,但还是给世人留下千古流传下来的英雄事迹,毕竟这样的爱国与不畏艰难的精神并非是谁都有的,可殊不知此外荆轲失败的原因也是命中注定的。
失败原因分析
首先在搭档上面,太子丹因急于让荆轲出发,于是便让秦舞阳直接打发给荆轲一起,但其实荆轲已经提前写信告知自己能力高超的好友,并且已在日夜赶行程之中,但终究还是错过了。
都以为秦舞阳可以让人胆战心惊,却没想到秦舞阳在面见秦王那一刻就已经因为内心感到惶恐,而出现痛哭鼻涕的窘迫画面,就连状态也是极为不稳定。
即便荆轲以“他突然看见秦皇倍感激动且紧张才如此”用来搪塞秦王,可秦王也不是一个小人物,看似被敷衍过去,但其实还是在自己内心中敲响一个警钟。
其次就是荆轲本人,从荆轲年轻时的经历中不难看出,或许他本人也是有些剑术的,但其实也不过尔尔,毕竟看见强者怒吼,他便开始落荒而逃,可见其实力也并无太过惊艳。
此外,荆轲也没有过多的实战经验,因为他擅长的武器是短剑,而此次他们携带的工具更是极短的匕首,虽然这把匕首曾是赵国徐夫人专门炼制的利器,更是太子丹百金购买。
甚至他们还专门在这把匕首上面涂满了剧毒,只要人皮肤被其划破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是直接会命丧黄泉,但还可惜了,因为并没有配上合适的主人。
秦王以为他们真是来投降示意,更是身穿礼服并准备九宾礼仪规格接待,没成想就在自己欣赏他们奉上的城池地图时,荆轲本可以直接用最近卷轴里的匕首刺伤秦王,没曾却临时改变方向。
荆轲临时用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准备用右手去拿匕首攻击,不料被秦王识破并直接断袖逃过一劫,荆轲也自然扑空,加上秦王惊慌失措,慌乱之下便开始躲宫殿内柱子后面。
从而上演了一场荆轲追着秦王绕柱子的名场面,毕竟这也是慌乱之下的反应,就连文武百官也是顿感突然,并也是极为慌乱,而门外的禁军因为有规定没有帝王的命令是不得入内。
所以目前为止秦王也只能单打搏斗,前面因为惊慌失措一直没能掏出自己的配剑,但后面反应过来后也是直接掏出长剑直接给荆轲命中一击,因为直接砍伤其左腿,导致行动力大减。
再加上荆轲本身就是匕首极短,与秦王的长剑相比也是极为不占优势的,于是最后也是直接下赌,将匕首扔向秦王方向,不过还是被秦王躲开匕首射击到柱子上。
如此一来,没有战斗能力的荆轲便被秦王接连刺伤,因为秦王的残忍也说出了名的,就这样连刺八刀之后,荆轲也是深知自己没有还手的余地,便靠在柱子上对着秦王大骂。
也在弥留之际说出,其此行目的本意是要挟持秦王归还曾经夺走燕国的土地,随后再找机会刺杀秦王的,不过这样的安排显然没有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也就是为何荆轲并不占优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搭档与自己的剑术并不精通,另一方面本身也并非是刺杀而是挟持,加上匕首过短实在难以与秦王长剑相比。
最后话还没说完便被后来冲进来的守卫军刺杀至死,而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也注定就是失败的,不然历史也真有可能会被改变。
笔者观点
不得不说,荆轲虽然没有极精的剑术,但光从他敢去刺杀秦王这件事上,就足以见得他爱国且敢于奉献的精神,毕竟秦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从而得到后代百姓崇高的致敬。
但也正是因为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加剧了秦燕两国之间的战争,从而出现秦王统一燕国的盛景,成为第一个统治六国合一的皇帝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