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45年2名苏联士兵枪杀我军司令员,吓得斯大林紧急出面:严惩
迪丽瓦拉
2025-07-04 19:02:55
0

1945年,我军司令员遭苏联士兵枪杀,斯大林紧急出面处理。

意外发生在这年11月14日,这天晚上,哈尔滨烟厂突然传来两声枪响,随后警卫赶到现场,可摆在眼前的,却是一具躺在血泊里的尸体。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遇害者身份颇高,他就是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

至于杀害卢冬生的,正是两个苏联兵痞。

这两名苏联士兵为何要对卢冬生下手?斯大林又会如何处置二人?

点个关注,一起揭开1945年枪击案的真相。

苏联兵痞

在卢冬生被枪杀之前,苏联士兵便惹出过其他乱子。

1945年8月份,苏联红军正在东北作战,这150万红军的领导,正是刘亚楼。

虽说刘亚楼稳坐少校之位,但实际上,不少苏联士兵都对他感到不满,他们不承认上级是中国人,与此同时,苏联士兵内部风气也存在很大问题。

在东北一带作战的时候,有苏联士兵在战前酗酒,更有人偷抢百姓的财物。

为了肃清这一风气,刘亚楼决定找到苏联司令部交涉,可他前脚刚走,后脚便在半路上被苏联士兵拦截。

这群苏联士兵没有半分敬重,一看到刘亚楼,便高举着枪。逼停刘亚楼的车子后,苏联士兵还威胁刘亚楼,要求交出随身财物,否则便阻止其通行。

面对这群兵痞,刘亚楼曾大声训斥过,但这群士兵听到刘亚楼的中国口音后,竟变本加厉,甚至差点当场对刘亚楼下手。

直到刘亚楼掏出证件,证明红军少校身份后,苏联士兵才肯放刘亚楼离开。

等刘亚楼一到司令部,他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苏联司令部也随即下令,要求严格整顿士兵风气。

本以为在整顿之后,苏联士兵会改头换面,但谁也没想到,就在短短4个月后,这群兵痞依旧死性不改,他们竟然枪杀了我军高层将领。

事情就发生在1945年8月后,这时苏联对日本宣战,随着“八月风暴”展开,我国东北一带成了主战场。

而当时的卢冬生,在苏联担任着少校一职,在国内他则是松江军区的司令员,为此,战斗一打响,卢冬生便连忙从苏联赶回祖国。

卢冬生

1945年11月16日,这天卢冬生已经抵达哈尔滨,随之而来的,便是北满分局展开的一场会议。

大会由分局书记陈云主持,卢冬生作为参会人员,他必须准时到达会场。为了会议成功开展,卢冬生不敢耽搁,他一回国便直奔会场而去,殊不知,一场意外也即将发生。

12月14日下午,会议结束,卢冬生走出会场,他心心念念的,全是上级派发下来的新任务。

然而,就在卢冬生离开的前一刻,陈云突然想起自己的行李还没有拿,他命令自己的秘书前去取。

卢冬生听到之后,他拦下陈云的秘书,并表示:

“这点小事,我去取就行。”

陈云转念一想,卢冬生在苏联学过俄语,这一路上苏联士兵众多,卡点也遍地都是,卢冬生刚好会俄语,遇到设卡的苏联士兵,也方便交涉。

不过另一方面,陈云也在担心卢冬生,哈尔滨治安并不是很好,此地经常发生兵痞抢钱事故,为此,陈云取下了自己的手枪,并交给卢冬生防身。

卢冬生并没有接下这把枪,因为陈云带着大量会议资料,比起自己来,陈云更需要手枪防身。

为了让陈云放心,卢冬生带走了一名警卫员。

晚上8点,卢冬生在会场成功取到行李,紧接着,他和警卫穿过小路,沿着哈尔滨烟厂开始返程。

8点10分,卢冬生穿过烟厂,在街道的拐角处,卢冬生遇到了两个壮汉。

卢冬生定睛一看,这两名壮汉身穿苏联军装,二人正朝着卢冬生走来,一边走还一边掏枪。

见状,卢冬生先是用俄语打了几声招呼,但回应他的,是苏联士兵的嘲笑。

卢冬生渐渐意识到不对劲,他向警卫递了个眼色,暗示警卫准备反击,他自己则盯紧眼前的苏联士兵。

此时的卢冬生并不知道,这两名苏联士兵是队伍里出了名的兵痞,而他即将遭到两人的枪杀。

殒命荒野

回到事发当晚,卢冬生带着警卫正在和苏联士兵对峙,由于卢冬生此前刚参加完会议,此时的他并没有穿军装,便装打扮,刚好成了苏联士兵下手的理由。

随后,2名苏联士兵用枪指着卢冬生,并用俄语勒令交出钱财,否则就开枪打死卢冬生。

卢冬生身为苏联红军少校,同时又是军区司令,面对两个兵痞,他没有半点惧色。

卢冬生猜到,苏联士兵这是欺软怕硬,他直接掏出苏联军官证,并严厉呵斥:

你们在干什么!

见到军官证,两名士兵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他们便表示,军官证可以造假,要想证明证件属实,必须去附近的红军部队进行审核。

看到苏联士兵话锋一转,卢冬生还以为两人被唬住,便渐渐放下了戒心。

另一方面,卢冬生手上还拿着陈云的行李,为了尽快返程,他没时间和苏联士兵瞎扯,解决问题的最快办法,就是审核军官证,然后顺利脱身启程。

单纯的卢冬生当然没想到,苏联士兵带的路,根本不是去就近军区的,而是一座无人的偏僻小山坡。两人也并没有被军官证唬住,相反,没能勒索到钱财使他们凶相毕露,只有杀害卢冬生,才能一解心头怨气。

晚上8点半左右,路越走越偏,卢冬生起了疑心,他将陈云的行李交给警卫员,并嘱咐警卫员找机会溜走报信,自己则和苏联士兵周旋拖延时间。

路过山坡旁的吊桥时,警卫纵深一跃,直接跳进河里,并飞快往陈云所在的驻地游去。

听到水响,苏联士兵猛然回头,卢冬生一行两人,如今却率先跑掉一个,这让苏联士兵愈加愤怒。

眼看苏联士兵掏出了枪,卢冬生侧身往树枝背后躲去,然而他躲过了一枪,却忽略了苏联士兵有两个人,在第二声枪响传来时,卢冬生来不及避让,子弹正中卢冬生胸口,他甚至没有力气挣扎,便倒在了荒山里。

卢冬生殒命荒野,先行跑掉的警卫员则快马加鞭赶到军区,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向领导们述说卢冬生遇到了兵变。

闻言,我军警卫团直接出发施救,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当众人赶到哈尔滨烟厂附近时候,卢冬生的尸体已经冰冷僵化。

卢冬生遇害一事传开,整个东北军区震怒,尤其是开国大将陈赓,他和卢冬生不仅是亲密战友,两人更是一起长大的发小。

两人的情谊始于湖南湘潭,卢冬生出生在贫苦的佃农家庭中,而陈赓一家却是当地颇具名气的大家族。

小时候的卢冬生在陈赓家当放牛娃,尽管卢冬生是家仆,但陈赓却将卢冬生视作亲密玩伴。那时的两人绝对没想到,其中一人即将成为开国大将,而另一人则会在建国前牺牲在荒山里。

1925年,年仅十几岁的卢冬生,加入了湘军第41师。1926年,他随着国民革命军第八军赴武汉参加北伐,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与此同时,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在陈赓的影响下,卢冬生于7月下旬离开武汉,转投贺龙领导的队伍。

1927年8月,在南昌暴动里,卢冬生和陈赓一起负责政治保卫工作。此后,他在起义部队里担任陈赓的副官。

在会昌战斗中,陈赓不幸左脚受重伤,卢冬生不顾生死,在猛烈的炮火中,抬出了身负重伤的陈赓,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卢冬生一直蜷缩在墙角,生怕陈赓有什么差池。

同年12月,在陈赓的介绍下,卢冬生正式加入我党。

从1927年到长征,再到抗战打响,卢冬生足足经历了10年征战,到了1937年,卢冬生已经稳坐师长之位。

随后,卢冬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可惜的是,1938年冬天,卢冬生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当时国内并不太平,加上医学条件有限,为此,部队将卢冬生送往苏联进行疗养。

1939年3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卢冬生的身体状况有所恢复,但他并没有懈怠,拖着病体,他来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

1941年,卢冬生身体康复,他正式启程回国,然而在外蒙古地界,卢冬生却遭到了拦截。

直到1945年,卢冬生才顺利回国,只不过这次回国,卢冬生却遭到了两名苏联士兵的暗害,对于这两名兵痞,斯大林会如何处置呢?

斯大林的回应

1945年,我军司令员遭苏联兵痞枪杀,斯大林的回应令人愤怒。

1941年,卢冬生还没有遇害,他正穿越苏联,从外蒙古抵达中国边境。

然而,在外蒙古库伦一带,中蒙边界的道路遭到了人为破坏,卢冬生无法顺利通行,他只能在库伦滞留一个月。

包括和卢冬生同行的人,他们都在苏联学习军事,在没有军方的特批文书下,他们属于是非法入境。

在外蒙古扣留期间,卢冬生只能进入驻蒙苏军部队任职,另一边则寻找机会回国。

1945年,卢冬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国。他日夜兼程赶回哈尔滨,准备在这里接领新任务,可卢冬生还没来得及施展军事才能,便被两个苏联士兵枪杀。

为了给卢冬生讨回公道,陈赓直接告到了斯大林这里,斯大林听说此事后怒不可遏,

卢冬生可是在苏联学习过的军官,还持有苏联政府发的军官证,居然被自己手下的苏联士兵谋害,这对苏联来说,无疑是颜面尽失。

此时的斯大林顶着莫大的压力,他处理的并不只是两个苏联士兵,卢冬生代表的是红军,跟更是一个国家,对于苏联士兵的判决,将直接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

事发过后,不少西方国家都在坐等看笑话,斯大林的处境相当困难,一方面,为了维护中苏关系,斯大林必须严惩苏联士兵,这两人自然会被判处死刑。

但另一方面,一旦士兵被判处死刑,这势必会影响苏联士气,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处决内部士兵,这显然不合时宜。

面对两难选择,斯大林最终决定,立即召集内阁会议,并对此事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途中,斯大林明确下令:

必须尽快找到凶手,随后按照军法处置。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显,他希望通过积极的回应,来稳住岌岌可危的中苏关系。就算影响苏联士气,他也必须给我军一个交代。

只可惜,调查到最后,斯大林也没能找到那两名苏联士兵。

据苏联官方的说法,这两名士兵在枪杀卢冬生之后畏罪潜逃,由于这两名士兵都是孤儿,人际关系无迹可寻,再加上当年侦查设备又不齐全,所以寻找更是难上加难,直到苏联解体,军方也没能找到凶手。

对于这一结果,我军高层相当不满。有人说,两名士兵背景强大,在枪杀卢冬生之后,二人便在亲戚的安排下逃之夭夭。

也有人说,东北时局混乱,在红军和日军交手中,两名苏联士兵趁乱逃脱。

当然也有人怀疑,两名苏联士兵的行踪被刻意隐藏。

至于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恐怕就只有那两名苏联士兵才知晓。

没能严惩凶手,陈赓气得火冒三丈,他将怒火发泄在了敌军身上,在上党战役中,陈赓以雷霆万钧之势,瞬间击溃敌方阵线,歼灭国军一万四千余人。

时间来到1955年,这一年,陈赓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授衔仪式中,陈赓始终念叨着逝去的故友,如果卢冬生没有遇害,或许开国大将的名单上,将会多出一个名字。

只可惜,英雄早逝,恶人却逃过一劫,这或许就是陈赓最大的遗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1832年,曾国藩连考6年不中,文章还被当成反面范文示众,说出来别不信,这位半个圣人其实也如多数人一...
原创 此... 辛丑年的清廷已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列强虎视眈眈,国家危机四伏,人民水深火热。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关于...
原创 天... 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让清朝面临很大的危险。当时的太平天国在短短数月间,就席卷了清朝大半个版图,这样的...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从1368年到1644年,经历了14位皇帝,历时...
原创 太... 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前言】 太平天国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仅存13年的一个国家,它是在清朝后...
原创 物...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康乾盛世》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影射、不...
原创 被... 谈起民国时期,都会浮现出那个时代才女,气质与才华并存,民国风是当代人口中的一个形容词,因为民国时期人...
原创 高... 历史也有冷知识,当你了解到这些冷知识后,会发现学生时代存在的疑问,你会觉得原来是这样;当两个历史人物...
原创 他... 他才是和珅真正的王牌,乾隆都看重他,若他没死,嘉庆“饱”不了 文|明明读历史 说起历史上的贪官,大家...
原创 鲁...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相当出圈的一处情节,当时既不是和尚也不是“智深”的鲁达鲁提辖,与好...
原创 一... 文|历史追不停 一支”杂牌“部队,却耗死清朝百万正规军,直到清末才灭亡。 清朝自从建立以来就一直对外...
原创 天...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派关羽在华容道围堵曹操,结果关羽讲义气把曹操给...
原创 明...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与正宫钱皇后成婚已有七年,在这七年间,后宫不少妃子都为朱祁镇生...
原创 侍... 太子朱标落水,侍卫拼命相救,朱元璋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穿着整齐的升官,衣衫不整的杀了!这究竟...
原创 民... 燕子李三在民间传说中有多个:一个是河北省保定市涿州的“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华,幼随叔父落户沧州由于...
原创 朱... 前言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究竟是死在大火中、悄悄逃出宫去、还是远渡南洋,各种传说让历史充满了神秘...
原创 金... 1120年,随着海上之盟的签订,北宋和金朝联合抗辽。经过五年的战争,辽朝灭亡。而金朝不但瓜分了大部分...
原创 邓... 公元1362年,朱元璋从陈友谅手里夺走龙兴(南昌),将其恢复古名洪都。朱元璋认为“洪都乃西南之屏藩,...
原创 南... 相对来讲,女真的地缘政治可谓及其恶劣。 明朝肯定不允许后金建国,而当时的漠南蒙古也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
原创 相... 汉武帝是汉朝时期非常厉害的皇帝,汉朝建立之初,当时的匈奴不断的侵扰汉朝边境,最终在汉武帝的带领下,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