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政界的一股清流,曾经担任过贵州省的一把手
朱厚泽为官清正,在激进的革命思潮席卷的年代,他却独树一帜,提出了宽容、宽松、宽厚的主张,虽然他的论断当时受到了很多的指点,但历史实践证明,朱厚泽的思想是极具前瞻性的。他不仅提出了三宽的论述,还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着这六个大字。
说起朱厚泽,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清正廉洁,没有什么官威架子。他的一生勤勤恳恳,为人民做贡献,助力国家经济建设,政绩累累。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成就,忽略了其实他也经历过一段困苦的艰难岁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人的生平故事。
朱厚泽,1931年生人,是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山河飘扬的动乱期,国内形势十分混乱,生逢乱世,也造就了朱厚泽不屈的人格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再加上朱厚泽的父亲,是一位革命家,受到浓厚家庭氛围的影响,朱厚泽自然而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上学期间,朱厚泽严于律己,成绩十分优异。同时,他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宣扬正确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厚泽毅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他始终以人民、国家事业为重,从不空口说大白话,凡事都讲究亲力亲为。正是因为朱厚泽的这种勤勉,受到了组织的重视。凭借着独到的政治见解和对贵州事务的深刻洞悉,朱厚泽被安排深造,被当成地方领导来培养。
学成之后,朱厚泽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顺利进入了贵州市委部工作,很快就坐上了宣传部长的位子。本以为他的仕途能够顺风顺水地进行下去,但是1964年的时候,朱厚泽却迎来了从政的低谷时期。彼时的左倾思潮严重,朱厚泽也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被牵涉其中。那段时间,是朱厚泽人生中最困顿迷茫的时期,他被迫改造,来到乡下劳作,这一干就是整整八年。
但是朱厚泽却没有任何的抱怨,而是选择了顺应环境,他始终坚信组织会还他清白,时间会证明一切。在乡下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朱厚泽却乐在其中,不管身处什么岗位,他都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时光不负有心人,经历了八年的困顿期,朱厚泽终于被恢复了声誉,一切又回归了正轨。
复职之后,朱厚泽继续留在了贵州工作。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他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晋升到了贵州省委书记的位子。职位越大,预示着身上肩负的责任也就越多。为了推动贵州地区的发展,朱厚泽深入基层调研,和百姓们同吃同住,没有一点官架子,百姓们对他也是十分敬重和爱戴。
朱厚泽一直致力于发掘贵州的优势资源,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朱厚泽一直提倡仁政,希望通过良性互动来治理地方事务。他在多地发表讲话,其观点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朱厚泽特立独行,好似政界的一股清流,他不喜欢被规则束缚,勇于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这种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的精神令人敬佩。
1999年,朱厚泽退休。此后他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十年之后,他不幸染上了癌症。等到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恶化了。知道自己大期将至,朱厚泽早早立下了遗书。不愿意铺张浪费、兴师动众的朱厚泽,希望自己的后事一切从简,实在是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