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7在毛主席纪念堂前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一名士兵在听到专家提出想要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的时候,气势汹汹的站出来反对:
“你拆一下试试!”
1976年的9月9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痛惜和悲伤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
毛主席的逝世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整个社会都因此感到哀痛和悲伤,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和思念,国内外很多地方都举办了毛主席的追悼活动。
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专家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座雕像到底有没有被拆除呢?
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月9日,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意愿,他的遗体本应该进行火化,然而全国人民在失去了心中的信仰之后,自然不愿毛主席的遗体也被火化。
他们希望能够世世代代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因此党中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过后,最终决定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并构建出毛主席纪念堂以供广大人民群众瞻仰。
就这样在1976年10月8日,在毛主席逝世的一个月后,党中央正式向外界宣布,由周总理生前的卫士韩福裕负责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并永久保留主席遗体。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纪念堂的一切修建工作必须在1977年9月9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前完成。
在不到十一个月的时间里,韩福裕需要完成纪念堂的所有雕刻工作,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
但韩福裕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雕刻的每一步,他率先从全国征集了无数的大师,其中不乏各名校的著名学者。
他们经过无数个夜晚的商讨、争辩最终一致决定毛主席的雕像使用“坐像”。
而在确定了坐像之后,对于毛主席的坐姿大家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商讨。
既能符合毛主席和蔼大气的性格、又能代表毛主席的特点,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坐姿呢?
在无数的设计图中,叶毓山提出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坐姿——翘腿坐姿。
毛主席安详地坐在沙发上,左腿自然翘在右腿之上,好像正在慈祥亲切地与人们交谈。
这一创意当即就打动了所有人,在他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总是喜欢这样和别人翘着腿亲密交谈,这尊坐像更好的展现出了毛主席潇洒、慈祥、自然的神态。
在确立了设计图之后,众人很快便着手安排雕刻的事情。
首先就是原材料的选材问题,为了更好的表达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敬仰、崇拜等深刻感情,最终采用了色调淡雅、通体洁白的北京房山汉白玉制作。
为了让雕刻可以更加完美、形象,雕刻师们在雕刻之前总会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练手,一遍又一遍的打磨自己的技术。
肩上压着如此重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他们爆发出了无限的团结与力量,齐心协力为毛主席的雕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完成的时间竟然比预期中提前了一个月。
当他们看到雕像被安置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北大厅正中央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然而这座花费所有人的心血,一点一滴建造、雕刻出来的毛主席坐像却在安置进去后,遭到了专家们的非议。
拆一个试试
毛主席的雕像在运入纪念堂之后,其背景为一幅巨大的绣作《祖国大地》。
当初在设计毛主席雕像的时候,设置的背景为红日缓缓升起的画面,但后续因为种种原因,临时换成了《祖国大地》。
这也导致了毛主席的坐像与身后的背景不符,专家更是以“坐像”与毛主席一贯以来谦逊亲和的形象不符,在这样情况下,显得雕像少了一丝威严之感,建议将这一坐像拆除替换。
专家们的提议让雕刻师们五雷轰顶,这仿佛是否定了他们这段时间的努力。
而且拆除替换雕像着实让他们感到为难,这不是说他们是因为雕像凝聚了他们这段时间的心血,所以才如此反对。
原因其实有三:
一是因为雕像很符合毛主席的日常形象。
二是现在已经将雕像摆进大厅了,如果这时将它移出,恐怕会对大厅设施造成破坏,给整个北大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三是雕刻新的雕塑费时费力,这违背了人们想参观纪念堂的愿望。
韩福裕也明白如果他们要提出反对,那必然要拿出一个解决坐像“不够威严”的办法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韩福裕每天都要往毛主席纪念馆里跑好几趟,一坐就是一天,思考着如何将这一座雕像保存下来。
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现,现如今专家们提供的设计图与现有雕像并没有什么不同,只除了腿部有些不同。
那如果能够有效的对腿部进行遮挡,这个问题不就不存在了吗?
只见百花争妍、姹紫嫣红,散发着勃勃生机,慈祥和蔼的毛主席坐在其中,恰似他的那首“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
韩福裕的这一提议很快便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并沿用至今。
信仰
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和革命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人将毛主席视为伟大的领袖和革命导师,对他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毛主席的领导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他通过推动土地改革、农村合作运动和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农民解放和农业现代化,这对中国的农村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主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如阶级斗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和群众路线等,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主席的个人魅力和领导风格也备受人们景仰。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强权,并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和领导风格引领中国走上一条独立自主、探索前进的道路。
在毛主席晚年的时候,他总是常常会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风趣的说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毛主席)我也不能例外,万寿无疆就是天大的唯心主义。”
可尽管毛主席如此宽慰身边的众人,但对无数的中国人民来说,毛主席不仅是带领我们站起来的领导者,更是他们这一生唯一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