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美援朝老兵当30年矿工,92岁时儿女被通知:你爸是一等功臣
迪丽瓦拉
2025-07-08 09:34:08
0

1954年的春天,一群政府人员来到宋良友家里。

“淮南的大通煤矿需要一些工人。宋先生,因为您是退役军人出身,我们想安排您到那边,不知您7是否愿意?”其中一个人说。

宋良友眼神坚毅地说:“坚决服从安排,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说完还站起来恭敬地敬了个礼。

“哈哈,宋先生不用客气,这次就是派您去搬砖的,在厂里做砌砖工人。您的行事作风我们放心,希望您好好干。”那人接着说。

“好,保证完成任务!”宋良友这次大声喊着。

01

宋良友服从组织安排,到大通煤矿就职。虽然只是一个砌砖的工人,但是宋良友还是很认真地做着本职的工作。

直到3年之后,烈山煤矿建成投产,他才决定到新的岗位发光发亮。

一开始他以为到烈山煤矿也会做砌墙工人,但这一次给他分配的是下井挖煤的工作。

这与之前相比,工作不止累了一点半点,而且矿井下面随时都有未知的危险。

不过宋良友从不抱怨。也没有自己当过兵而跟别人不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出色的完成分配给的采煤任务。

随着宋良友在煤矿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也真的成了单位里需要的那块“砖”。

当一线工人时,他踏实下井;任命他做班长时,他们队伍的采煤量是厂里数一数二的;哪怕到了后来年纪大了,单位只给他安排小小的门卫工作,他也从不玩忽职守。

当许多同事劝说他:“你怎么不找个理由提前退休享享清福,你当过兵,单位会给你优待!”

宋良友总是一笑了之。在他心里,只要单位有需要,他就会一直工作。

就这样,他在煤矿里一待就是30年,直到1984年,他才退休回家养老。从没有因为自己战场立过功而向单位争取优待。

02

虽然他不曾向人提起曾经战场上的情况,但不代表他忘了,而他也不会忘记。

由于宋良友自己的经历,他对于中国备受欺凌的那段日子记忆犹新。1949年建国前夕,中国内战依旧不断,满怀报国热情的宋良友报名参军了,那一年他刚20岁。

而后,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而到了1950年10月,当时的主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辈就必须打!”于是毛主席下令:“支援朝鲜,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这一次,宋良友响应号召,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但那时已经10月了,北方的天气已经大幅度转冷,加上部队的指令是突发的,宋良友所在的军队也没有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可以想象到朝鲜参加战争是多么艰难。

即使是这样,宋良友还是参加了朝鲜战争中最著名的长津湖之战。

那是1950年的11月,又是50年一遇的寒冬。长津湖地处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

美国的军队在27日之前已经对我们援助朝鲜的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轰炸绞杀。

为了打破局面,我们的军队决定先埋伏进敌人的周围,就这样一声令下,包括宋良友在内的所有人在雪地里一趴就是6天。

6天时间,朝鲜战场的中国战士们就趴在气温零下40度以下的雪地里一动不动。后来下令冲锋时,宋良友发现身边许多同志们都已经被冻坏双腿,甚至有许多人已经被冻成雕塑。

宋良友见此情景,悲壮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是战地还需要人来守,包括宋良友在内的我国军人也顾不得敌众我寡的实力悬殊只管冲锋向前。

在这个过程中,宋良友的身体被炸出一个洞。

肠子都顺着身上的窟窿跑出来他也丝毫不懈怠,简单处理一下自己的伤口又继续冲锋,还是他们的首长发现,才将他撤下战场治疗伤势。

好在最终战争胜利了,宋良友也因此成了一等功臣。不过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为了死去的弟兄们,他必须好好活着,英勇杀敌。

在他身上的那个窟窿,最后被缝了50多针,化成了趴在肚皮上的一条“蜈蚣”。

时刻提醒着他:兄弟们不能白白牺牲,一定要打胜仗,创造一个和平盛世。

03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宋良友随军回国,直到退役,他也不曾与人提起过自己的那些军功章。

只有那些受过伤的地方在变天时隐隐作痛,提醒着他那段艰苦的岁月真实存在过。

那些军队里授予他的勋章奖状,统统被他束之高阁不被人们所见。

直到1972年,宋良友家中小女儿贪玩,无意中引发了家里的火灾。

大火将家里烧地面目全非,宋良友的那些勋章奖状也随着火光,掩埋在岁月当中。

好在我们国家有一个专门的退役军人事务处,专门管理军人们的档案。宋良友的事迹后来才有机会被人们知晓。

时间到了2020年,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周年了。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计划对军功榜上有名的还健在的军人们进行一次慰问。

就这样,低调的宋良友再次进入了当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马华伦视野里。

马华伦查阅了宋良友的档案资料,其中“一等功两次”几个大字让他诧异,自己的辖区内有这样的老人自己竟然丝毫不知。

“是不是年代久远我看错了?我得去市里查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马华伦立刻就到上级部门再次查阅了宋良友的档案,这才确定宋良友老人确实是货真价实得过2次一等功。

然而这些在他到宋良友住的街道社区了解情况时,所有人甚至包括宋良友的子女们都对此一无所知。只能说宋良友太过于低调了吧!

确定了宋良友的事迹属实后,马华伦立刻带着一些工作人员来到宋良友的儿女家中。

激动地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是一等功臣!我查过档案的!”

不过所有人都无法知道当年是什么情况了,此时90多岁的宋良友已经睡在床上,记忆不清生活无法自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当年为何不让张飞守荆州?他一语道出实情,刘备很后悔 导语:三国时期的蜀国创业最艰难,曹操孙权都...
原创 贪... 朱国治是谁呢?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的朋友肯定会对平西王吴三桂造反抗清时,那个杀掉自己妻儿而后痛...
原创 项...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功不可没。要不是项伯,那刘邦早就被项羽杀害,也不会有后来...
东北抗联历史研究学者李龙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图书馆方面获悉,2024年7月17日20时17分,中国记忆项目口述史受访人,东北抗...
原创 古... 【前言】 尽管中国历史上国家间常发生战争,但他们更尊重礼仪制度。例如,有条规定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原创 陆... 中国人对于未来的预测的意愿一直是非常强烈的。自上古时代起,就有先祖用火烧甲骨文后的纹路,来占卜吉凶。...
原创 一... 导语:近代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北大教授刘半农,因一字之争而备受争议。他的发明——“她”字,引发了一场...
原创 邓... 这个工人的回答实在是太真实了,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为了准备与美国石油大王哈里斯谈合作...
原创 刘... 成立于1951年1月的南京军事学院,是全军第一所包括各兵种的规模最大的高级军事学府,首任院长兼政委是...
辽宁振兴之路:砥砺前行,焕发新... 辽宁,这片位于中国东北的土地,曾经是我国工业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辽宁...
文化中国行丨世界两大文明古国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9日,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
原创 国... 说起国民党滇军,很多人都会马上和龙云麾下部队联系起来。其实,除了龙云系统部队,滇军还有另外两个系统。...
原创 锦... 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是明代所特有的一种特务制度,目的是维护皇权、侦缉官员百姓言行举止,...
邦阿西南之战:明朝大海盗林凤的... 公元1574年,林凤和他的潮汕海盗集团,在对马尼拉的突然袭击中功败垂成。由于不愿返回故土,又不甘心将...
原创 金... 刘裕灭南燕后,原本准备“留镇下邳,经营司(州治在今洛阳东北)、雍(州治在今陕西西安西北》”,紧接着就...
别被电视剧骗了,宋代的圣旨其实... (上图是个闹剧!)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以前的君主金口玉言,口出为敕,口含天宪,是吧?皇帝...
原创 湘... 与南昌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相比,湘南起义的名声要小得多,但是这场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发展而来,由朱...
原创 毛... 1955年,毛主席吃羊肉泡馍,结账时却发现没钱,解决方式尽显伟人风采。毛主席参加会议之后坐车返回中南...
原创 恩... 1897年,湖南维新派人士江标在长沙的湘水校经堂设立“实学会”,聘请专人为会员讲解数学、英文、地理等...
原创 黄... 黄埔军校是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所军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蒋介石更是把黄埔出身的将领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