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渊与李世民:到底谁成就了谁?
迪丽瓦拉
2025-07-05 14:03:51
0

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憋屈的开国君主,李渊若称第二,那么无人敢称第一。

他憋屈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明明自己是“老子”,却被儿子“请”下了龙椅,令人悲叹!

二是,明明自己是开国帝王,史书却把创业之功归于李世民,自己则被描写成老迈昏庸,让人哂笑!

李渊

历史上的李渊真的如此不堪吗?他真的是坐李世民的顺风车,才躺赢大唐帝国宝座吗?我们一起来看!

李渊最为人所诟病的主要有三点:沉湎酒色、优柔寡断、缺乏军事才能。

李渊沉湎酒色?

关于此点的依据主要有三:一是李渊起兵前,总是以酒色之徒示人。二是因一夜风流被逼反隋。三是60岁的李渊当上太上皇之后,还又生了30多个孩子。

无疑,李渊确实是一个嗜酒好色之人,但是否沉湎其中则不可妄下定论。

李渊退位以后,无所事事,从而专心造人,我们在惊叹于李渊某一方面能力超强之外,对其不能苛责过多,毕竟皇位被亲生儿子夺走难免心中郁闷,给李世民添添堵,也未尝不可!

李渊

而在起事前,李渊沉湎酒色则有难言之隐。当时大隋刚刚经历了杨玄感反隋事变,杨广对士族门阀猜忌甚深,后来又以谋反罪名诛杀了“门族强盛”的右晓卫大将军李浑及其侄将作监李敏,而且当时有谣言说“李氏当为天子”,有人劝杨广“尽诛海内凡李姓者”。李渊既为李姓,又是门阀中人,形势岌岌可危,稍一失算,便会有杀身之祸。故李渊“视天下之分崩,有可乘之机,以远祸而徼福,然且敛意卑伏而不递起”实行韬晦之计,混迹于酒色,以安杨广之心。

由此可见,李渊非但不昏,而且老谋深算,深藏不露。

杨广

李渊优柔寡断?

李渊的优柔寡断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件是被李世民裹挟起兵;另一件是对于立贤还是立长犹豫不决,终致兄弟相残。

李渊晋阳起兵是谁主导?

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把李渊起事归功于李世民,《旧唐书·高祖本纪》上说,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新唐书》更是把李世民如何“逼迫”李渊谋反的“阴谋”写的一清二楚:李世民和刘文静商量好了起兵事宜之后,生怕李渊不同意,所以“挖了一个坑”让李渊跳,他在李世民的好友裴寂设计下,酒醉之后稀里糊涂地与他的姨表兄弟杨广的两个美人上了床。这后来也作为李渊好色的证据之一。

李渊醉酒误上龙床

但有几个证据表明李渊虽是被“胁迫”,但内心“实喜之”。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当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时,李渊是“私窃甚喜”,而且还悄悄对李世民说,“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

李渊的意思很明显:天意让我反,我现在不反是因为顾及你的兄弟(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洛阳)。看来,李渊早已生出反心,只是时机未到。

从李渊起事顺利的犹如神助来看,如果没有预先谋划,很难让人相信。晋阳起兵前李渊迅速地拔出了杨广安插在太原的两颗钉子——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而且李建成也顺利组织李家从洛阳撤离。

李建成

所以,这起胁迫事件明显是“周瑜打黄盖”,甚至,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李渊自编自导的一场戏。毕竟当了半辈子的隋臣,李渊有曹操“吾为周文王”的心思并不奇怪,把自己谋反归结为受儿子胁迫,一可以堵住悠悠众口,二也给自己心理安慰。

退一步讲,就算李世民是起事的主谋,李渊也是“主心骨”,如果没有李渊的人脉,士绅豪族不会纷纷来投靠,比如河东望族裴氏、长孙家,河池的萧瑀、褚亮父子、温氏兄弟等等。甚至于李世民结交的江湖死士,刘弘基、窦琮、唐俭等人,都是李渊故交好友的后人。他们都是冲着李渊的面子,而非李世民这个“毛头小子”!

长孙无忌

总体来说,起兵一事的主导者一定是李渊本人,李世民“胁迫”只是计划中的一环。《旧唐书》《新唐书》的叙事者都被李世民的意志影响了。

李渊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无疑就是对立嫡立贤犹豫不决,终致玄武门之变。

对于接班人,李渊的最初设想是立嫡立长,然而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以致后来又打算立能力更强,功绩更大的李世民,这样忽而左,忽而右,弄得两个儿子无所适从。最终使有“功高不赏之惧”的李世民抢先发难,射杀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

造成这样的结果,李渊难辞其咎,这不是富家子弟在争家产,而是血腥的皇位之争,或许李渊自己也没想到,儿子们竟然发生残酷倾轧,李渊无谓的“父爱泛滥”,终酿苦果。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求全责备,如果是你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你怎么办,立李世民为太子?没有大错的李建成怎么办?封王离京?早晚还是一场血战。

总之李渊相比李世民的果敢、冲劲,确实在性格上有瞻前顾后的毛病,但我们可以理解为谋定而后动,从起兵一事可见一斑。而在立储一事上,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李渊优柔寡断,他只是“父爱泛滥”罢了,事实上又有多少英明雄主栽在了接班人一事上。

李渊军事才能差?

杨坚在世时,李渊就曾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无论是刺史还是太守,都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没有一点军事能力明显是不行的。

据《旧唐书》载,大业十二年,身为右骁卫将军的李渊还同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在与突厥的战斗中,他还曾率领六千步兵击败两万多人的突厥军,而且在军中将领无不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李渊还在笑谈自若指挥战斗。

李渊

可见,李渊的军事能力虽然远不及被毛伟人称为“自古能军无出其右”的李世民,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

李唐江山是谁打下来的?

确实,李世民的战功无人可比,但完全说李唐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却是根本站不住脚!

李唐在入主关中之前,对外作战都是李渊亲自挂帅。比如在霍邑大败宋老生,围攻河东守将屈突通,渡黄河挺进西南,到最后攻入长安。这短短五个月时间内,唐军进展神速,从太原一路势如破竹直入长安。不能不说这与李渊高屋建瓴的战略以及军事才华密切相关。

李渊

李世民在浅水原之战大败薛举之前,曾被薛仁杲击败,如果没有李渊稳定后方,此一战就能将新生的大唐打入万劫不复境地;如果没有李渊的大力支持,李世民是否能够二次领兵都很难说。

李渊在李唐创建中的作用还是主要体现在后勤、经济、政治方面。

一入长安,李渊就称帝了,这可能与李渊年龄偏大有关系,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这也为以后李世民功高震主埋下了伏笔。李渊称帝后再也没有亲自带兵征战过,这与大多数的开国帝王“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完全不同,也可以说,李渊在开国皇帝应尽的义务中,只承担了为相的那部分。

李渊

如果只从“为相”的角度考虑,李渊其实做得相当不错。比如继承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在军事制度上采用府兵制,创立十二卫;利用自己的人脉,招贤纳士,世家子弟纷纷来投。而这些基本都是在李渊称帝后短短三年内完成的。这些措施为李世民的对外征战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兵源和钱粮。

所以,综合来说,李渊是一位老谋深算、善于后勤保障、类似于萧何、诸葛亮一类的政治家,他在创建李唐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李世民的功劳更在其上,但如果说李唐建立是靠李世民打下来的,则明显有点夸大其词。两者并不是“谁成就了谁”的关系,而是一外一内、一张一驰的互补关系,如果二人调一下个,李世民负责内和驰,李渊负责外和张,那就会和朱元璋与朱标,朱棣与朱高炽一样,相得益彰、一顺百顺了。#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感恩”与“报答”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郭子仪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强者如何在群...
原创 逼... 在清朝初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被逼死一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谜团。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是...
原创 文... 《三国志》没有给孟达立传,这应该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如果三国时期真的有脑生反骨之人,孟达肯定要算是其...
董志塬十八大营:左宗棠平定甘陕...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董志塬之战中捎带提了一下董志塬十八大营的故事,今天就索性单开一篇,专门讲述一下这个...
原创 和...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和珅。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初入仕途的起点便...
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40...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 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
原创 “... “安乐书院”辨伪及其它 文/董昭武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一代奇人”邵雍思想文化的研究异军突起,热度...
原创 你... (宋 白茶花图页 局部) 北宋太宗时期,有一号奇人,名字叫做李飞雄。 这个李飞雄啊,出身名门,爷爷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小女:新城公主... 她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唐高宗李治最疼爱的妹妹,然而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最后郁郁而终,去世后却按皇后之...
原创 秦... 在秦汉时期,边境军队广泛种植榆树是为了对付匈奴的进攻。使用榆树作为防御手段是一个巧妙而高明的策略,它...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82岁,...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了82岁,历经八朝七帝,其母是高丽人,这位便是含山公主。天顺三年,含山公主来到...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专题...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今天下午1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
原创 李... 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650-683年),唐朝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对于他的评价,历史学家...
各地举行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7月7日),全国各地举行多种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 铭记...
张九龄的凉茶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但有一个人却把两者都做到了,他就是盛唐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 ...
震撼!9 名英国逃兵在孤岛联合... 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相互影响。从船长的私心到部落间的争斗,故事扑朔迷离,让人不禁想要探寻更...
原创 明... 按理来说,愤青在官场上往往走不远,但明朝的高拱却是一个另类,这位明朝“愤青”曾嘲笑过权力正盛的严嵩,...
原创 诸... 其实,这件事在历史上倒也确实发生过,但主角不是庞统,而是另有其人。《三国演义》来了个移花接木,把别人...
三国乱世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 很多人认为子午谷奇谋可行的原因在于,魏国大将邓艾曾偷渡阴平成功,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有可能成功。然...
阳泉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沧桑岁月 阳泉,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然而在五代十国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