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主墓(一号墓)规模大、出土文物规格高,是目前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武王墩一号大墓发掘现场。
据介绍,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2020年项目被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如今,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出土的部分漆器
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今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主墓(一号墓)规模大、出土文物规格高,是目前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国家文物局介绍说,国家文物局指导研究团队做好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和多学科研究,完成椁盖板、竹席、漆木器等脆弱文物的加固提取,并在实验室内开展精细化清理和稳定性保护,同步进行墓葬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漆器和纺织品材料检测与工艺研究、墓葬埋葬环境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指导淮南市认真落实墓葬原址保护措施,协调公安、交通、文旅等部门,做好发掘和保护工作保障,积极谋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出土的青铜器
据介绍,主墓(一号墓)椁室盖板上还写有墨书文字,通过先进的红外设备辨识后,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这些文字记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
有专家表示,武王墩墓的墓主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但考古项目负责人认为,目前考古工作仅进行到三分之一,主要精力还在提取保护文物上,只有拿到明确的指向性证据才能“以理服人”。
作为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主墓盖板上发现的部分墨书文字。
武王墩墓有何特别
规模有多大?
武王墩主墓(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其中,车马坑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武王墩主墓(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墓坑近正方形,边长约50米,墓坑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这在目前发掘的楚墓中也是最大的。
规格有多高?
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
考古队员还惊喜地发现,主墓(一号墓)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比安徽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楚大鼎还大。
楚墓的台阶数量也与墓主身份和地位有关。武王墩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规模宏大。
结构有多复杂?
武王墩主墓(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
专家说,这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
知多点
楚国墓为何在安徽
雄踞一方的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据传几度迁都。安徽地处江淮,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重点经营的战略要地。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位置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武王墩墓,正位于楚寿春城遗址东边约15公里处。
(图片均据新华社)
(作者: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