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村走街串巷的赊刀人,自称鬼谷子传人,为啥他们的预言那么准
迪丽瓦拉
2025-07-05 20:03:17
0

时代不同,也往往会滋生出不同的行业来。比如古代的刽子手这个行业,就是专门“杀人”吃饭的。虽然别人看着很血腥,可人家自己一点也不感觉什么。不过,在众多奇怪的行业中,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才消失的一门行业才真叫神秘。对,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赊刀人。这是个什么行业,又是什么神秘法呢?一起往下看。

出现于宋朝的行业,传承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被当成神秘预言家,说出来的事真的很准

可能生活于相对落后农村的七零后、八零后人群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某个普通的日子,村子里突然有处地方被村民包围起来,大家跃跃欲试,却又百感交集状。

这是干什么?赊刀人来了。

所谓赊刀人,就是挑着个担子,或者推着个小推车,甚至以磨剪刀、磨菜刀为主业,然后外带卖刀的人。只不过,他们的刀多半是赊给村民的,不急着要钱,要等到了他自己与村民约好的日子才来收钱。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赊刀人不会要你什么欠条、担保之类,记下个名字就可以拿刀回家了。这赊账的感觉怎么这么爽?相比去银行贷款可是简单太多了。

与此同时,赊刀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赊刀一般都有前提,而这个前提则来自于赊刀人的“预言”。比如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村内的变化,事物的改变等等。

《申报》上就曾经刊过一段赊刀人的故事:那是咸丰年间,在浙江奉化出了一个赊刀人。他留下的“预言”是:米价会在未来大跳水,每升价值不超过十八文。

当时的人们当然都不相信,因为那时米价是每升八十文,这水跳的有点大了。可人家就是这样说的,而且会等到米价到了十八文才来收刀钱。

最让人称奇的是,到了光绪初年,大米一路下跌,竟然真的变成了每升十八文。这个故事不知被谁记了下来,但却足以让现代的我们目瞪口呆了。

这是什么情况?天下真有这么神的人吗?更甚至还有人说,赊刀人其实是鬼谷子的徒弟,能预知未来,功夫深着呢,只要他们一出现,就是要给百姓提醒的。

传得是够神的,可真了解赊刀人的却不屑一顾:这就是旧时的一个行当,早在宋朝就有了,那时人家称为卜卖。

至于为什么赊刀人会“预言”的这么准,那当然是人家走南闯北的社会经验之谈了。好吧,这说的够言之凿凿的,不信也不行的样子。

为何人们都说赊刀人是鬼谷子门徒?这其实就是商业噱头,卖的就是一个热点,越神秘越能吸引人

这时可能就有人不服了:算了吧,要说是鬼谷子的徒弟我还信,说什么就是个做小买卖的,打死也不相信。他要真这么有经验,怎么不去预测自己的未来,干嘛告诉别人呀。

这话言之有理,但真是鬼谷子的徒弟吗?要知道,鬼谷子可不是一般人,别说人家知天地,预未来,就说到农村这小地方来卖弄也不是他的风格呀。

可能空口无凭,先看看鬼谷子有多神。据旧时资料记载,鬼谷子能: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什么意思?鬼谷子就是成了精的凡人,或者说下了界的妖人,天文地理、阴阳八卦,没有他不知道的,你心里想什么,只要他高兴,都可以给你翻译出来。就这么厉害,你说神不神?

无名的我们不说,孙膑都知道吧?庞涓知道吧?苏秦、张仪知道吧?据记载这些人都是鬼谷子的徒弟。

这些人干什么的?那都是国家君主的座上宾,都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人物。全天之下,皆在这些人的心里,任其随便弄于掌股之间。

赊刀人若真是鬼谷子的弟子,在乱世的时候不出现,不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却在解放之后出来关注百姓的柴米油盐?真这样就太小看鬼谷子之大志了,估计鬼谷子会气的从地下跳出来大叫:这个锅我不背!

相反,如果将其看成是一个营销策略,那就可信多了,甚至还会让人拍案叫绝。毕竟在当时落后的地区,百姓要消费的欲望基本不高,想将东西卖出去并不容易。

但如果是赊出去,当时不收钱,且还是有条件赠送地赊,“预言”不实现不收钱,相信村民们就踊跃多了。咱老百姓没别的,就是爱凑个热闹,跟个大众。

再说,万一“预言”没实现呢?不是还干得一把菜刀嘛。这样的好事,如果被落下了,那才是真的傻呢。

看看,这样的卖刀策略不是就很高了?至于那“预言”的真假,或者说精准,可能还真来自于赊刀人走千家串万户而来的思想总结吧。我们不是赊刀人,自然不理解这个行业内在的核心。

走近赊刀人,打开多年迷团,“赊”既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会不会赔钱呢?那就要看你经商的能力了

可能又有人不服了:如果这真的是一种营销策略,那如果人家都不还刀钱怎么办?又不写欠条,没有担保什么的,这风险也太大了。

没错,所谓兵行险招,人家赊刀人要的就是风险。如果看不到风险,村民们怎么可能相信你的话,来赊你的菜刀呢?

再说,就那个时候的民风,可真叫纯朴。虽不至于路不拾遗,但还真有夜不闭户的现象。村民多是只要报上了自己的姓名,许下了承诺,那就会践行。

当然,赊刀人也是个守诚信的生意人,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赊刀人赊出来的刀质量都贼拉的好,有的十年八年过去了,至赊刀人回来要钱了,那刀还用着呢。

这种情况下,村民是非常买账的。人家不但“预言”实现了,东西也杠杠的,自己怎么好意思不承认,不买单呢?

另外,赊刀人通常是不会将手里的刀当场卖给村民的,如果你非要买,那么不好意思,请花高出当时市场价格多倍的钱来买。

这又是为什么?这就是人家为什么赊刀的原因:利用时间年限,来换取相对值的价格。一把菜刀可能不值什么,但赊的时候因为有“预言”且年限很长,所以价格上就被提高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放贷的人若当场定下明年、后年按时还钱还息的计划,不急需的人估计不会上门。但若告诉人家这笔钱你拿去用,如果我说的话没实现,你就不用还,如果实现了,就按高利贷的价格还给我。

这时的村民多会忽略刀价格高于市场价的事实,因为他们的关注点在“预言”上,在赊刀人设下的年限上。对未知的东西,村民才不会去想五年、十年后自己是不是会嫌这把刀买的太贵了呢。

由此可见,赊刀人的经商水准,那是非常高的,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可称得上金牌推销人。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赊刀人的行当:长线经济。利用神秘的“预言”法吸引你“入门”,然后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约定时间年限,届时本和利一起取走。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诚信来保障生意风险的,做为赊刀人,之所以愿意走偏僻、流动性人口不多的地方进行赊刀,也正是这个道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范... 范仲淹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范...
原创 此... 自古以来,燕赵(河北)一带就多慷慨悲歌的豪侠义士,古有燕国刺客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原创 洪... 苏轼乌台诗案是王安石变法和宋神宗改制中的一段小插曲(请读者参看洪涛:1079年,一首诗差点就令苏东坡...
战国纵横家苏秦,为了遏制秦国吞... 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19年后,已成为超级强国,所向无敌,它的声势引起各国的恐慌。 苏秦敏锐地察觉:...
原创 英... 文/寂寞的红酒 英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加拿大...
原创 南... 1927年,彼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在蒋介石指挥下,共产党人被大肆屠杀,中国革命事业损失惨重。但也就是...
原创 同... 朝臣党争是国家政治的毒瘤,但却屡禁不止。历朝历代的朝臣们总会争论点什么,有的为意气而争、有的为政见而...
原创 建... 他曾经在蒋介石手下积极剿共,甚至打败过新中国的两大元帅,但内战时却幡然醒悟弃暗投明,成为了与共产党人...
原创 战... 一说到战国七雄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那就是秦韩赵魏楚燕齐,最后则是实力最为强大的秦国统一了整个6国,建立...
原创 工... 工人施工被紧急叫停,考古队赶来抢救挖掘,发现春秋楚文化代表作 关于春秋时期的电视剧看过不少,对于春秋...
原创 5...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会上,毛主席在作总结时指出:新中...
原创 我... 我国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源头深邃,流淌千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如同一个...
原创 由... 大唐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最有作为的一位。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自不消说,单单他用才、尽才...
原创 伐... 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中原大地上爆发了群雄对董卓的讨伐战,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十八...
原创 她...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无论是在古代的兵戈刀戎中还是在近现代的革命历史里,我国从来不缺少的就...
原创 女... 前言: 1949年,在香山别墅内,毛主席温柔地注视着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女儿李敏。 当时,李敏还...
原创 世... 1915年,年仅15岁的张幼仪在四哥张嘉璈主持下,被迫中止师范学业,回家与18岁的徐志摩成婚。张嘉璈...
原创 上... 文/寻澜 上世纪打捞宋代沉船,发现神秘青铜镜,古籍中记载的传说是真的? 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可能会知道,...
原创 真... 魏蜀兵力对比 蜀汉只有益州一州之地,户28万,带甲10万这已经是蜀汉全国的兵力了。南中多有反叛动荡不...
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李世民的... 前言 诸葛亮,三国时期智慧的代表人物,其战略指挥能力受到争议,李世民作为卓越的军事与政治领袖,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