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王朝被推翻的时候,对于末代皇帝那无疑是最悲催的。由于已经掌控不了国家局面,所以末代皇帝基本上是案板上的肉了,只能任人宰割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大清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清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挽救不了腐朽的政府了。最终袁世凯接受了南北议和,逼着清帝退位了,不过对于皇帝还算是不错,退位后的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
和清帝一样命运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却要倒霉很多了。俄国革命后,尼古拉二世退位了,但他一家却被软禁了起来,跟溥仪比起来待遇差多了,即便如此,沙皇一家还是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
溥仪退位后能够安然无恙,为什么末代沙皇的命运如此悲催?
晚清我们都知道,清廷赖以维持政权的军队已经无力应对局面了,虽然也时不时的编练新军,但最终掌握军权的早已不是清廷了。
从庚子国难时东南互保,我们就可以看出,清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所以到了武昌起义的时候,清廷只能依靠袁世凯的北洋军了。
袁世凯有二心,这谁都知道,但对于南方革命党来说,北伐的难度非常大,他们并没有打败袁世凯的信心。
所以双方开始了议和,最终南方革命党妥协了,而袁世凯扭头又开始和清廷谈条件,最终兵不血刃的就让皇帝退位了。
退位后的溥仪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民国尤其是后来的北洋军阀时期,各个军阀都去抢地盘去了,也顾不上他,杀了他也没什么用。
毕竟民国政府还是讲究民族团结的,到时候真的得罪了满族,对于国家民族的团结极其不利,这不禁让想要杀他的人忌惮三分!
况且溥仪还是有很多追随者的,如果哪个军阀不开眼非得给自己找麻烦,那么未免得不偿失。
但俄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我们只知道俄国的十月革命,但其实之前还有一场二月革命,而这场革命才是彻底的推翻了俄国的沙皇统治,可退位后的沙皇并没有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反而一家都被逮捕了。
由于政局不稳,关于尼古拉二世的最终去向,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在十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一家竟然被秘密的枪杀了。
人处理了,可愿意却有了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地方政府擅自决定的,其他人并不知情,也有的说这是按照莫斯科方面的指示来办的。甚至有人说是列宁为了报私仇,毕竟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曾流放过列宁,还曾杀掉了列宁的哥哥。
不过杀掉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原因就成为一个永远的迷了。不过从当时的苏俄的国内环境来看,支持沙皇的势力大有人在,尤其是苏俄内战时期的保皇党为基础的白军,这就是一支支持沙皇的军队。
对于苏俄来说,能否保持政权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为了彻底消灭白军,断了白军的这一念想,也是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