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的母亲
曹操和刘备,一直都被称三国双雄——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这比较符合历史记载,同时也是《三国演义》的定位,早已形成了民间共识般了。
尤其是刘备,在三国三大雄主中,起点最低的,是一个草根阶层。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个“织履贩席”的小商贩!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刘备青少年时期,似乎并没有当过多少天的草鞋商贩。虽刘备老早就没了父亲,但他有位的伟大的母亲!
自刘备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挑起了家庭重担,织履贩席养育着刘备,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刘备十五岁左右时,他还支持刘备去求学——拜在了曾经的尚书,著名经学家卢植的门下,并在这里跟同学,日后威震幽州的公孙瓒成了好友。
所以,母亲的这个决定,是改变刘备命运的最关键的决定!皆言:知识改变命运。除了知识的重要外,还在于求知过程中,能接触到优秀人物。刘备再次印证了一句老话: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曹操的背后是歌妓出身的卞夫人,而刘备的身后,则是他的母亲!
所以,从刘备求学的这个时间点来分析,与其说刘备织履贩席,还不如说是赞美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刘备。因为刘备并没有“定岗”在小商贩上,不然如何解释,刘备不喜欢学习,却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等?
这些东西都是烧钱的,那么刘备钱从哪里来?真正的原因,应是刘备懂这些东西,是社交的润滑剂。所谓刘备的不喜欢学习,却喜欢这些烧钱的玩意,是在说明刘备在求学和青少年时期,注重结交朋友。除了公孙瓒,刘备还结交了一位更重要的人物:张飞!
二、刘备的早期江湖
从史料上来推断,张飞的家庭条件相当优越,跟刘备形成了反差。而且张飞也根本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莽汉形象,长得相当俊朗(两个女儿,都成了刘禅的皇后),写着一笔好书法。由此完全可以推断得出,刘备跟张飞的结识,恐怕正是通过什么狗马、音乐这些实现的。
无论怎样,青少年时期的刘备,虽是草根,但其社交能力却非常强大,故而很快就发展为了当地的一位江湖大哥,张飞成了刘备的重要帮手,而关羽正是在这个时期,逃亡到涿州并认识了刘备,这恐怕这是“刘关张”,最初的成型模样,完全是一派江湖气。
皆知,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如今形成了以刘备为老大的势力,自然这个势力,就会寻求经济支持。恰好,在中山郡有两个做马匹生意的富商,张世平与苏双,由于生意需要,经常走南闯北,史书上说是:这两人看出了刘备,非池中之物,所以慷慨资助他。
但笔者却怀疑,是刘备对两人用出过什么手段,逼得这两位做马匹生意的富商,不得不跟刘备进行交易,以保平安,自然场面话就是:刘老大,年轻有为有一套,我们要跟你交朋友!这大概是最接近真相的吧。
三、比90后还牛的辞职方式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了!这一年刘备23岁,还在涿州当“江湖老大”,而曹操已从洛阳的太学毕业,成了皇帝身边的议郎。若没有黄黄巾起义,恐怕这两人是不会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佳话。因为从发展路线就能看出,一个官场圈,一个江湖圈,如何相交?除非,曹操代表官场来干掉江湖中刘备。
但黄巾起义却打乱了一切!刘备的老师卢植,被启用并负责冀州方面,老师一声召唤,公孙瓒、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等)就都会成为卢植的帮手!刘备也由此从江湖圈,进入了官场圈,这对刘备来言,是梦寐以求的。
所以,刘备在跟黄巾军的作战中是异常勇猛,多次立功!终于因战功(其实更应是卢植的关系),成为了安喜县尉,主要负责社会治安等。刘备分外珍惜这个机会,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因为刘备知道,虽自己跟皇上都是刘邦后代,可经过了400年的时间,如刘备这种状况的“刘邦子孙”指不定有多少呢,他安敢再奢求?也只有勤奋,再勤奋,用出色的成绩说话,力争再进步。可刘备还是失败了,因为他的顶头上司:督邮来了。
督邮是带着任务前来的,由于在平剿黄巾起义时,出现了许多有功之人,朝廷自然要封赏。可如今黄巾军的威胁已经过去,就轮到“卸磨杀驴”了。刘备是位草根,仗着卢植的关系才给的官职,现在许多门阀士族的人,都等着当太平官呢,刘备这样的草根,就注定了要第一批被淘汰出局。
果然,督邮来后就找刘备麻烦,给他穿各种小鞋,目的就是逼着刘备主动辞职。刘备终于意识到他无力对抗这种挤压。若再硬抗下去,那就只会引来更严重的后果。
这天,刘备求见督邮,却遭到拒绝!刘备爆发了,破门而入抓住督邮,然后捆住手持皮鞭,怒打了一通督邮,用这种方式辞职而去!都言如今的90年后一言不合,就当场辞职,但看看刘备年轻时的辞职方式,比90后还牛!
这只能证明:谁都年轻过,明白年轻就是资本!刘备也是这样,用这种激烈方式辞职后,就面临着一大问题,如今怎么办?刘备没啃老的资本,比不得曹操年轻时,敢丢下东郡太守的高官不做,而回家隐居。
这其实就注定了刘备只能开启“流浪模式”,所谓天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同时恐怕当时任何人都没意识到,开启的哪里是刘备的流浪之路,分明是一条,草根刘备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