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林翼主持编纂的《读史兵略》,受什么因素影响所形成?
迪丽瓦拉
2025-07-06 05:32:47
0

战争是我国历朝历代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改朝换代、镇压内乱、边疆防控、开疆拓土都与战争息息相关。战斗力强弱是一个王朝生命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评判标准。

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懂得对作战方法、作战原则进行总结归纳,有《军志》《军政》问世,这便是我国的早期兵书。

兵书总结了行军作战的基本规律,为军事实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所以兵书一经问世,便在中华历史上绵延不绝。

胡林翼主持编纂的《读史兵略》正是传统兵学与清末战争实际碰撞的产物。《读史兵略》的编纂和我国编纂兵书的历史大背景有深切关联,是兵书编纂史的一次接力。

早期兵书的影响

从长时段来看,主要是以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早期兵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胡林翼。

《孙子兵法》一经问世便成为不朽经典,是我国古代兵学的至高起点,奠定了后世兵学的基础。

不仅在著书体例上首开先例,著述内容更是后世效仿的法典。明人茅元仪在遍览兵书后赞叹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也即是说,孙武的《孙子兵法》吸收了以往的兵学精华,后世有志于军事的读者没有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营养的。该评价说明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兵学历史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早期兵书带动了编纂兵书、学习兵法的历史风气,间接影响了胡林翼。

《孙子兵法》在后世的流传久远,但凡有战争发生的时期,孙子兵学都会再度流行并为兵家所熟谙。对《孙子兵法》兵学思想的学习是军事家的必修课,如曹操、诸葛亮、岳飞、戚继光都热衷于孙子兵学,古今这类潜心钻研《孙子兵法》的将士和谋略家们不胜枚举,他们或醉心于钻研兵法,或熟记兵法能脱口而出,或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地化用相关战略战术。

这些来自不同时代的多位知名将领的推崇,让《孙子兵法》热度持续不减,使得《孙子兵法》的阅读风气长久盛行,不仅久经沙场的王官将帅,心系国家安危的朝野大夫对《孙子兵法》知之甚多,哪怕是社会下层的乡野村夫对《孙子兵法》亦耳熟能详。

《孙子兵法》的盛行不仅给社会营造了阅读兵书的历史氛围,同时也带来了注解与修撰兵书的风气。

曹操为《孙子兵法》作注后,引来其他学人纷纷为兵书作注,这种注解兵书的风气经久不衰。不唯如此,孙武著述兵书取得的成就还鼓励了后代军事家继续创作军事作品,如韩信有《韩信兵法》,汉代有《淮南子·兵略训》《三略》问世。

同样,这些军事著作再一次把兵书和兵法推进人们的视野,继续扩大兵书这一书种的社会影响力,使兵书成为和时代共生的书籍类型,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读物。可以说,我国较早时期编纂和注解兵书的行为与《孙子兵法》有脱不开的关联。

《孙子兵法》作为高起点的兵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吸引一批读者,形成“孙子热”。

于是有一批孙武后学以自己对兵法的见解来注解《孙子兵法》或撰述兵书。长而久之,这种编纂、注解兵书之风似滚雪球般席卷着更多人,曹操、杜佑身在其中毋庸置疑,胡林翼是其一员也不容争辩。

同时,人们喜闻乐见兵书的历史氛围也让胡林翼饱含自信地主持编纂《读史兵略》。

另一方面,胡林翼的潜心钻研《孙子兵法》,即是受到了《孙子兵法》的直接陶染。

首先,胡林翼研读并推崇《孙子兵法》。在胡林翼与友人的来往信函中常常会引用《孙子兵法》中的治兵语录,如“致人而不致于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人可胜”,可知胡林翼经常翻看《孙子兵法》。

实际上,胡林翼不仅阅读《孙子兵法》,尚注重挖掘该书的内涵,所以除翻看原著外,胡林翼还研读《魏武帝注孙子》等书,并将此书收录于《兵法七种》中,以供兵界学习之用,由此可见胡林翼对《孙子兵法》的推崇。其次,胡林翼吸收运用孙子兵学。

学以致用是理学经世派的人生格言,胡林翼的实践体现了孙子兵学思想。

如《孙子兵法·军争篇》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之说,胡林翼《致多隆阿》信中有“以静制动,以主待客,以整御散,以逸待劳”都赞成打持久战,在咸丰六年的武昌争夺战中,胡林翼就用该战略变弱旅为强师,取得武昌争夺战的胜利。

对将领的认知方面,《孙子兵法·谋攻篇》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兵法·作战篇》有言“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武认为将领辅佐的周到与否是决定国家强弱的关键因素,将领的职业修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安危。

胡林翼承其思想,尤其注重对将领的选拔和培养。他认为好的将领必须要智勇双全,他说“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甚至有将领因惧怕打雷而被胡林翼撤了职务,可见胡林翼对“勇”这一素质的在意。

胡林翼收录《兵书七种》的目的就是提高将领的智慧。

最后,胡林翼还将孙子兵学思想加以创新而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胡林翼军事思想中的“奇正”“选将”等观念脱胎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势篇》对“奇正”思想的抽象表达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可见掌握了“奇正”的用兵内涵就能实现战争的胜利。此中对奇正的关系没有明确表述,胡林翼依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反对在没有稳扎稳打基础上“出奇制胜”,摒弃不切实际的“奇正”观念,在《读史兵略》批注中,有“军以奇行,以正动,不闻以妄也”之说,胡林翼这种“奇出于正”的观念是对《孙子兵法》“奇正”观念的继承和丰富。

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和孙子兵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吸收借鉴和创新。总的来说,以孙子兵学为代表的早期兵学是胡林翼军事思想的源泉。

兵书编纂的历史氛围带动胡林翼进行军事著作的编纂,于是有了《读史兵略》的问世。

宋元军事著作的启迪

从中时段来看,《资治通鉴》及其他宋元军事著作启迪了胡林翼。宋元两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

为了集权,实行以文治武的政策,甚至禁止兵书的传播和使用,以防止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终导致了北宋武备废弛,官军积贫积弱,北宋与辽、夏作战频频失败局面的出现。

所谓“国家不幸兵家兴”,战争的屡屡失利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军事建设。兵书著述正是军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私人纂述兵书之风再度兴起,甚至出现了官修兵书,此时兵书的数量大增,形式更加多样,为后代兵书修撰提供了范例和启发。

宋朝以前,我国兵书都是私人撰述,有志于兵书著作的文人武士在经历从被压抑到被鼓励编纂兵书后,纷纷投身于兵书创作中。

有宋一代兵书数量大增,如陈傅良《历代兵制》和陈规《守城录》,他们各自对专门的主题作出系统详尽的论述,使我国兵书类型更加多样化。这些兵书中丰富的军事内容充实了将士们头脑,多样的形式为学者编纂兵书提供了选择。

官方组织编纂兵书有《武经总要》,该书内容丰富,从选将练兵到城邑攻防,从制度器物到地理沿革一一详述,不仅举例说明历代战争得失,还总结经验以警示后人,故而被称为军事百科全书。

胡林翼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武经总要》的启迪,他重视选将练兵,注意边防,尤其重视军事地理的重要性,这些军事思想和《武经总要》的思想总的来说是一脉相通的。

另外,胡林翼仿效北宋朝廷颁行兵法丛书《武经七书》,汇编《兵书七种》以增强军事实力。

不仅兵书能为读者提供军事借鉴,一些史书亦多记载军事,如官修史书《资治通鉴》。胡林翼《读史兵略》一书的编撰,既受到《资治通鉴》的直接影响。胡林翼自小就喜欢读《资治通鉴》,哪怕在军务繁忙之时,也请人“日讲《通鉴》二十页”。

其编撰《读史兵略》一书,就受到了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启迪,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其一,从纂书目的上来看,胡林翼和司马光撰书都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本意是让当朝君臣能以历史成败得失为戒,“襄平官文序”中也言《读史兵略》汇纂历代史实是出于劝惩之意,“胡林翼自序”中直接表明编纂《读史兵略》是“防患于未萌”。

其二,从内容来看,尽管《资治通鉴》被公认为史学著作,但对战争的描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司马光不仅记载战争作为后世镜鉴,还能用高超的手法把战争描绘的具有画面感,对战争浓墨重彩的描述就容易激起将领们的浓厚兴趣。虽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没有直接对兵法进行总结,但其中汇集的千年历史战争胜败史实能够为将领们提供足够的战斗经验。

这些直接的战斗场面,相较于抽象的兵法著作更受世人欢迎。不管是朝廷要将,还是底层农民起义的首领们,很多读者会把《资治通鉴》作为兵书来看待,对其捧读不休。故而胡林翼在编纂《读史兵略》时,直接节选《资治通鉴》的战史内容作为兵书的主要部分。

其三,从编纂体例来看,《资治通鉴》重振了湮没已久的编年体,《资治通鉴》内容叙述以时间为线,一气贯通地把一千多年的历史串连起来,内容繁多而不冗杂,故事众多而次序井然,赢得了文史界乃至军界的一致好评。

《资治通鉴》的声名远播引来了各界要人对其点评批注及考证,有《资治通鉴音注》《释文辨误》等著作接续出现。

编年体书在《资治通鉴》问世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宋代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汇编》等书即袭用该体。不止在宋代,明清时期《通鉴》体著作依然层出不穷。

《读史兵略》即沿用了这种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的编年史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在漠北之战五年后伊稚斜单于去世。曾经叱咤风云的他,之后再无任何建树,他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可惜遇...
原创 《... 赵云在超一流高手里面名列前茅,而庞德则位于超一流高手的底部。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为什么把庞德定...
原创 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当我...
原创 忽... 外蒙古人极度崇拜成吉思汗,却为何不怎么待见忽必烈呢?甚至还有人非常讨厌忽必烈? 忽必烈和元朝 你先听...
原创 让...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就步入了封建史,期间也产生了很多位皇帝,就其成就和影响力来说,秦皇汉武、唐...
原创 苏...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终结,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不仅让苏联走向了终结,...
原创 这... 文/林岩 ?辛宪英 辛氏,字宪英,生于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属河南禹...
原创 “... 1925年,民国“国父“孙中山溘然长逝,举国哀痛。从1866到1925年的时间里,孙中山走完了他光辉...
原创 三... 智近妖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中已经是个神话般的存在了,可是有一人比他还厉害,此人就是左慈。 左慈...
原创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孩童时期的记忆在我们的心中往往最...
原创 都... 前言 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常遇见的无非就是“ 狡兔死,走狗烹 ”。 达到了功高盖主,自然是小命难留。比...
原创 三... 三国关云长一生唯一惧怕的一人,仅凭一声咳嗽就把关羽吓退!原因不简单! 说起关羽关云长,大家应该都会想...
原创 美... 1945年8月,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在一次演说中霸气地说:“美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也许是地球...
死战不退,谁能抵挡张飞100个...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张飞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战绩辉煌,多次和当世的名将交手,都不落下风。 因此当...
原创 原...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文治武功都非常了得的人物。可是因为武则天的存在,有人觉得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好色的帝...
原创 刘... 一、刘备的母亲 曹操和刘备,一直都被称三国双雄——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这比较符合历史记载,同时也...
原创 非... 引言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人类如果按照肤色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四大人种分别是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原创 一... 法国在二战以后,为维护法国在非洲殖民地的利益,开始对西非地区加强控制,这也成为法国国外情报机构,领土...
原创 清... 民国说实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处在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和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之...
原创 刘... 自古以来江山和美人都是连在一起的,皇帝不仅能坐拥着广袤的疆土,还能有许多的美人相伴。时势造英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