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征战篡权,杨勇本是建立隋朝的第一功臣。
结果却在大局稳定后,
成了父母眼中的“失败品”,并在弟弟杨广的撺掇下,失去了太子之位。
而究其背后的原因,
竟是因为杨勇“太直男”
,得罪了父皇母后不自知。
那么,杨勇究竟是做了哪些不讨喜的事情呢?
?——【·陪父亲发动政变建立隋朝·】——?
杨勇是杨坚的嫡长子,因此杨坚对他报以了厚望,而杨勇也非常聪明,不仅年少好学,
待人接物也十分宽厚仁和,从小就深得亲人和家仆的喜欢。
北周静帝初,杨勇以其父之军功,被封为博干侯。北周大象二年年,杨坚入朝辅汝。
此时正值杨坚欲基周鼎之卜为了加强叶旧北齐地的控制,世子杨勇又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家宰、总统旧齐之地。
“后征还京师进位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
掌管着京城的宿卫,为其父杨坚发动宫庭政变,以隋代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开皇元年年,杨坚即住称帝、按照封建宗法正统,“立摘以长,礼之正道”,
杨勇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军国攻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
杨勇处理政事重祝体察民情,立国之初,“上以山东民多流冗,遣使按检,又欲徒民北实边塞”。杨勇从民情方面考虑,不同意其父做法,上出力谏,他认为“恶土怀旧,民之本情”。
流亡在外,实属不得已。此后,除了特殊军事需要领兵出征外,杨勇大大多留守京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
不断地帮助其父改革时异“上每纳之”,杨坚对其子的所做所为十分满意,不断委以重任。
杨坚不仅让杨勇参决朝政,增长才干,同时也注意对杨勇品性的培养。杨坚统治早期非常崇尚节俭,反时浮华。
可见杨坚用心之良苦。其时,杨勇注意虚已待物,广纳四方贤能人物,盛结天下才学之士。高领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功臣,
杨勇虔心相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于高领之子。
明克让自幼博涉书史,精通三礼,天文历数,咸得其妙。杨勇引其为太子舍人,以师道处之,恩礼甚厚。魏澹则博涉史,善写文章,词彩佳丽,著述丰富,杨勇引为太子舍人,优礼相待。
陆炎博学有口才,早年被征入京,别人携带辍重行李,他却独载数千卷书,杨勇闻其名,引为太子洗马,相处十分相得。
刘行本品行方正、以诵读为事,不知疲倦,杨勇拜为太子左庶子,虚襟敬徉,遇事请教。
刘臻酷爱史、尤精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杨勇爱其才,引为东宫学士,相从十分亲密。唐令则文章艳丽,读之轻松流畅,兼解音律,杨勇引为太子左庶子。
杨勇礼待货能,折节下士,因而受到官员广泛的爱戴,声誉日高。
也正因如此,方起了杨坚的疑虑,使得杨勇的政治生涯出现了转折。
?——【·父皇的猜忌母后的不满·】——?
隋文帝杨坚对太子杨勇寄托着希望,当杨勇的羽翼逐渐丰满,在朝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时候,杨坚却滋生了优虑,担心杨勇妨碍皇权。
在杨勇的政治履历中,有两件事引发了父皇的猜忌、最终失宠于父母。
由此,杨坚下令整编卫队,把太子东宫宿卫队中强健雄毅士卒尽取之。左仆射高领提醒杨坚“若尽取强者,恐乐宫宿卫太劣。”杨坚疑心高领和杨勇是儿女亲家,祖护杨勇,
拒绝接受高颖的意见末说,且“以防之也”。
第二件事,杨勇不仅失宠于父亲杨坚,同时又失爱于母亲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本是北周显贵独孤信的女儿。稚好读书、精明能干,常佐助朝政匡谏。
“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独孤皇后同时又是一位本性妒忌残忍很毒的女人。特别是触及她人地位的时候,其自私、残忍的一面,便充分激发出来。
她把持后宫,不准其他宫妃和杨坚亲近。
她曾把杨坚“见而悦之”的爱姬尉迟氏暗杀之,气的杨坚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
高颖、杨素追及、扣马苦谏,杨咚叹息“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最终独孤氏又以“柔顺恭存”的手腕底得杨坚宠信,
杨坚甚至向她发誓,不再亲近龙爱别的妃子。
独孤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极力提倡以结发,原配的夫妻关系为正统。她非常痛恨朝臣宠爱姬妾,“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
杨勇正好在这方面犯了母后的大忌。
杨勇不喜欢原配夫人元氏,偏偏元氏是独孤皇后亲自择配的高门望族元存矩之女,“竟不闻与作夫妻”,独王权皇后当然很不高兴。
优越的地位和录华的王宫生活养成了杨勇随意任性,无所约束的性格,他不顾母亲反对,另外收纳了许多美女。
最宠爱的云氏竟是一名出身平民,“私合而生”的私生女。事有凑巧,“勇纪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莞”。
“后意太子爱妾云氏害之”。后来,听说云氏“专搜内政,后弥不平”,杨勇和一些宾客,官员饮宴,弹唱时,
还让云氏同宴,独孤皇后“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准备治罪于杨勇了。
杨勇在不自觉中得罪了父皇、母后,此时其弟杨广则乘虚而入,加速了杨勇的不幸。杨广为人凶险奸诈,野心勃勃,
隋文帝杨坚称帝时,由于他排行老二,未能获得太子地位。
他凭借自己南下平陈,北伐御边的累累战功,加上娇揉造作,长袖善舞的手段,使自己“声名籍甚,冠于诸王”,时刻窥视着杨勇的太子地位。
当杨勇失宠于父母的时候,
杨广却故意迎合父母,作了一系列的精彩表演。
他在杨坚和独孤氏面前伪装孝顺,朴素,故意把乐器的弦割断,挂在居室墙上,上面落满灰尘也不拂扫,杨坚“以为不好声妓,善之”。
若遇皇后派人来,无论贵践,杨广与妃一同迎接,美镇招待,脾仆往来,都称杨厂孝贤。
杨坚,独孤皇后皆被假象蒙蔽,对杨广十分满意。
杨广任扬州总管时,驻守江都,每年入京朝拜父母。
当时朝中权势显赫的大臣主要有二人,一为高预,二为杨素。高顺遇事维护杨勇,已经受到杨坚猜忌。
又因与小妾生了儿子,受到孤皇后的忌恨和谗害,因而已被杨坚硫远,失势。
?——【·庶子杨广上位·】——?
唯杨素大权在握深得场坚信任。杨广即派心腹宇文述携金宝,进京拉拢杨素。老奸巨猾的杨素先去探宫中虚实,
他借入宫侍宴之机,向室后微言称颂晋王杨广“孝梯恭俭,有类至尊,用此揣皇后意”。
皇后毫不隐讳地流泪言“公言是也,”晋王确实很孝顺,不像杨勇整天和阿云在一起相对而坐,终日酬饮,亲近小人,
不顾骨肉同胞,非常担心杨勇暗地杀害杨广。杨素“既知意,因盛言太子不才”。
皇后十分满意,赏赐杨素许多金宝,暗示有废勇立广之意。杨素有了底牌,便大胆地在朝内开始活动,很快就煽动起反对太子勇的势力。
皇后又暗中打探东宫的事情,夸大其辞,列为杨勇的罪状。杨坚本已对杨勇有些猜疑,
听众人之议更加疑惑不定,便命杨素亲自到东宫“观勇”。
杨勇整装束带迎接杨素杨素却故意久立不进,以激怒杨勇,杨勇不知是计,果然寡出不高兴的神色。
杨素借此报告杨坚,“言勇怨望,恐有他变”,提示杨坚要深加防察。
杨坚本人以政变得天下,一听说有变,顿时紧张起来,立即采取严密的防备之施。下令加强宿卫军队,裁减东宫卫士。
杨勇毕意阅历百限,发现有人暗中构害自已,便向门简出,还书生气十足地在后园建造“压宇卑陋”的“庶人村”,“布衣草褥”寝息其中,以图快邓“厌胜”。结果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搜人以柄。此时杨勇的处境已经朝不虑夕了。
四尽管杨勇已处于被严密的军事监视之下,杨坚仍然“畏其加害,如防大敌”。
开皇二十年冬,杨坚再也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他采取了果断的部署。先下令逮插杨勇的亲信唐令则等人。接着“令杨素陈东宫事状,以告近臣”。
杨素陈述道杨勇临阵畏敌怕死不肯奉诏讨绒背后怨恨皇上不给他自由皇上在朝,他“大觉身访”。
杨坚为了能够获得广大官员的支持,杨素又指便妞威公开诬告杨勇,姬威上表告太子非法,
说杨勇桥奢,准备大兴土木,兴建花园并要杀戮慢待他的大臣,又说杨勇求神占卜,盼望皇上早死。
杨坚听后大怒,立即把杨勇连同其子“皆被禁姻”,太子的属官也都收描入狱。杨素深入穷治,搜查东宫时,获数千枚取火用的古槐木,数解艾草,还有千余匹马。
姬威说这些物品是板乱用的,马匹是急攻仁寿宫用的。杨素以此为证,责问杨勇。
杨勇不肯承认,反驳道“我身为太子,养马千匹,乃是反乎”
杨素又将东宫服玩阵之于庭,以示文武群官,为太子之罪。
杨勇一再申辩,否认谋反,但杨坚始终不予理眯,强行下诏,“舞文巧低,锻炼成狱”,最终将杨勇及其子女全部废为庶人,立杨广为皇太子,庶人杨勇交付杨广囚禁管制。
杨勇被囚禁之后,不肯服罪。不断要求面见杨坚,申诉冤屈,由于杨广阻档,不得奏闻
。杨勇于是爬到树上,登高大叫,希望声音传进杨坚宫中。杨素则对杨坚说,杨勇已经神志昏乱不可再任。
杨坚认为有理,终不见杨勇。仁寿四年年,情况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
杨坚卧病仁寿宫。
征召杨广入宫侍药。杨广见杨坚病重,便写信于杨素,请教如何处理后事。
杨素的回信被错送到杨坚的手中,
杨坚大怒,没有科到最宠信的儿子杨广竟期盼早做皇帝
。其后,杨广又在宫中奸污了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
为了挽回败局,杨广,杨素等人迅速行动,首先伪造诏书,构禁柳述和元岩然后撤掉仁寿宫的卫士,全部换上东宫杨广的嫡系宿卫军。
把整个仁寿宫控制起来接着派心腹将领张衡入内“待奉”杨坚,“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觅痛之声闻于外”。
杨坚死后,杨广派死党杨约杨素之弟赶回长安,伪诏赐死杨勇,
杨勇就这样带着不白之冤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逐利的殉葬品。杨勇的几个儿子也被杨广斩草除根,相继被杀。杨勇之死,固不足惜。
问题的关健是,杨勇身为太子,是封建王朝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为了一顶皇冠,父子,兄弟相互残杀,这不能说不是封建政治的病疾,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