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长期被蒋介石重用。他的一生既有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的一面,也有为国争光的一面。虽然出自旧军队,但他却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夫。
可在解放战争中,他却对蒋介石愚忠到底,最终兵败济南城,成了解放军的俘虏。王耀武被俘后,解放军清点他的资产。本以为,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家中的钱财肯定不少。令人惊奇的是,解放军搜来搜去,只搜出2台拖拉机。
这一下子,惊呆了众人。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留着2台拖拉机干什么?陈毅也很诧异,询问他:你藏这个干什么?
那么王耀武是如何回答的?他藏着2台拖拉机,准备干什么呢?本文我们就来看看。
从小伙计到黄埔毕业生
王耀武出生在山东省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父亲和哥哥很早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他长大。幸好母亲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性,让王耀武能有进私塾读书的机会。那个时代,王耀武读的都是《四书》《五经》这样的书籍。
他以为熬得十年寒窗苦读,就能成为人上人了。可到了19岁那年,突然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辍学谋生。那时正逢民国初年,各路势力崛起,社会的变化很大。他在本地找不到出路,就去天津,投奔一个亲戚家。
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进入租界一家烟草公司,成了一个干杂活的工人。当时的烟草公司,根本不在乎工人的死活,任凭公司环境污浊,还动不动欺压工人。这些现象,让第一次出社会的王耀武大吃一惊,受尽社会的磨炼。
但没办法,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强忍痛苦继续工作。可干了一段时间,由于烟草叶子的异味熏呛,让王耀武实在受不了,还是离开了。在一个远房亲戚的介绍下,王耀武南下上海,来到马玉山糖果公司成了一个小伙计。
这些年的艰辛经历,让王耀武深刻认识了社会的黑暗,养成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的性格。靠着勤恳的努力和察言观色的本领,他的职位上升得很快。即使职位上升了,他对上司,同事和下级,都做得面面俱到,讨人喜欢。
虽然他的生活改善了很多,但是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多年的社会经历,让他明白,这样的时代是军队的天下。尤其是他在上海租界期间,看到外国巡捕欺压中国人的场景,更加让他产生要进军队的念头。
当时报考军校,都要参加考试招生。为了进入军校,他每天白天干完工作,到了晚上就去夜校补习数理化知识。为了了解最新消息,他还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勤奋好学。只为了等待军校招生的那一天。
终于机会来了。1924年的冬天,王耀武在店里听说,广州的黄埔军校招生。他心里暗喜,向老乡借了路费,又取得店东儿子的帮助,奔赴广州报考,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军校期间,学习认真,训练刻苦,受到学生队总队长的赏识。不久,广州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王耀武第一次上了战场。他作战很勇敢,不怕牺牲,在学员当中很突出。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蒋介石的部队,担任排长。王耀武有底层社会经验,很懂人情世故,和战士们相处都很好,很快升任连长。
当时的军队,拉关系很明显,都想将自己亲属的职位往上升。但是军队都是靠战功和能力来说话的,所以他们再让一个可靠能干的人辅佐亲属,很顺利能在军队站稳脚跟。王耀武的上级何应钦和刘峙,就是这么做的。
他们一个让自己能力不足的弟弟当营长,一个让自己的侄子进部队。而因为王耀武为人可靠,又有能力,于是他们都派王耀武去辅佐亲属。王耀武历经社会的磨炼,早就看透这些,也不埋怨,尽心尽力干事。
不过借由这些,加上王耀武本身的能力和上级的欣赏,王耀武升任得很快,一路从营长升到了团长。
期间他带兵参加了第二次北伐,讨伐对象是张宗昌和孙传芳的部队。当时日本人正在算计着怎么入侵中国,他们怕北伐军把张宗昌等人的军阀部队消灭后,日本的势力会消减。所以为了庇护张宗昌,日军趁着王耀武的部队还没有到济南,派兵到济南屠杀国民政府的办事人员。
王耀武得到消息,对日本人的行径十分气愤,带兵迅速赶到济南。可这边蒋介石得到消息,又怕王耀武和日军打起来,引发大规模战争,于是下令让王耀武离开济南,不要和日本人发生冲突。
王耀武身为一个热血男儿,对日本屠杀中国人的行为十分愤恨,想留下和李延年的部队死守济南。为此他向上级申请向日军反击,没有被批准。如此一来,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想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军人,要严格执行军令。
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出一个办法,按照命令撤出济南。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一边指挥部队痛击追过来的日军,一边继续撤退,既保住了中国人的尊严,又打击了日军。
蒋介石很欣赏王耀武的做法,觉得他是可用之才,决定好好培养他。不久,王耀武凭借战功,升任五十一师的师长。
抗日战争中的王耀武
抗日战争中的王耀武,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1937年,蒋介石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达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王耀武带着五十一师,奔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上海抗战。他的作战任务是坚守罗店附近的阵地,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切断京沪线的企图。
当时京沪线是一条重要的抗战线路,因此罗店阵地的防守,就影响了整个战局。王耀武灵活运用夜战强袭战术,先后击毙日军首领,打退日本多次猛攻,建立战功。
上海多家报纸刊登了五十一师的战绩,还特意附上王耀武的照片,王耀武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三个月后,虽然上海抗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军队也重创了日军。战后,王耀武的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合并成一个军,王耀武成为一军的主将。
接下来,他参加南京保卫战,主要负责淳化,牛首山一带的防御。他带领部队,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因装备悬殊而撤退。一路撤退到浦口,军队损失严重,奉命在湖北补充兵员。次年,他带领部队,陆续参加兰封战役,万岭会战,重创日军。
战斗结束后,王耀武升任为副军长。不久蒋介石召见了他,赞许他的功绩,提升他为七十四军军长。
那时王耀武是一个绝对的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他很感激蒋介石的赏识,下定决心要把七十四军训练好,让这支部队成为纪律好,能作战,不怕死的队伍。也正是因为他这一想法,成就了日后的“抗日铁军”。
1939年9月,王耀武带领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奉命拦截企图向长沙进犯的日军两个师团。他运用反包围战术,首先切断敌人的退路,经过三天激战,成功取得战斗的胜利。这一战,有力配合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为取得整个会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1年的春天,王耀武率领军队,参加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上高是一座县城,位于赣北。当初日军占领武汉后,赣北地区就成为江南防线的第一线。为了扩大领土,他们发动所谓的鄱阳扫荡计划,占领上高等县城,准备摧毁附近的中国军队。
攻克上高县城就是计划的重要一步。为了拿下上高县城,日军集合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总共约5万兵力,发动进攻。
驻守赣北地区的总司令,得到情报,下令让王耀武的部队为正面决战部队,配备一支策应部队和一支机动部队,抵挡日军的进攻。
很快战斗打响,为了避开日军的轰炸,王耀武下令部队在夜间主动向日军进攻。这一战持续了三天,双方都损失惨重,中国军队一个连官兵全部殉国,最终成功取得战斗胜利。几天后,王耀武指挥军队,全线出击,成功包围日军,形成包围战。
日军不甘心失败,派出大量敌机和毒气弹,进攻中国军队,企图突围出去。虽然七十四军第一线官兵全部中毒,但是他们仍前仆后继,奋勇战斗,最后另一个师及时赶到,成功歼灭大量日军,夺回了高安镇。
这一战是一次最成功的歼灭战,也是七十四军战功最为卓越的一战。这一战过后,七十四军有了抗日铁军的名头,王耀武也被授予军队最高勋章。
1945年,王耀武升任司令,前往湘西雪峰山与日军战斗。战斗持续了两个多月,他亲自指挥部队,击退日军的进攻。日军屡次进攻失败,士气大减,王耀武趁机率领部队进攻,把日军打得防不胜防,溃不成军。
这一战,狠狠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王耀武更加名声大振,成为让人尊敬的抗日名将。
同时王耀武的为人,私底下也备受他人尊敬。当时国民党很多军官,个个享受高官厚禄,想方设法捞钱,人人视钱如命。
王耀武却没有这样。或许因为他出身贫寒的缘故,他经常看到有困难的同事或下属,都会拿出钱财帮助他们。他也从不克扣士兵的军饷,没有那么看重钱财。他麾下的军队,在国民党军中算是一股清流。久而久之,他在军队的口碑很好,下属也对他忠心耿耿。
兵败被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耀武作为胜利一方的统帅,接受日军的投降。时隔八年,他终于体会到胜利者的喜悦。可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很久。作为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将领,他当然察觉到蒋介石要发动战争的意图。
如果战争一旦打响,那么他肯定会被调去前线。但他刚经历了八年全面抗战,心力交瘁,本不愿再带兵打仗。这时有人劝他,现在他已经是功成名就,不如急流勇退,也可以顺势和家人团聚。
一旦参与解放战争,那么他的前途就难以预料了。王耀武想起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千万下属,于是听从他人的建议,向蒋介石称病请假,住进医院,不想参与战争。可蒋介石知道他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好手,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呢?
蒋介石几次下令,将王耀武接来重庆,亲自做工作。于是在蒋介石的恩威并施下,王耀武出任第二绥靖区司令。
解放战争爆发后,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很快到了济南。在济南战役开始前,王耀武是没有信心的。当时解放军已经相继攻克山东多个城市,形成对济南的夹击,济南成了一座孤城。而且王耀武的兵力大约只有11万,很多都是保安团,整体战斗力不高。
而华东野战军至少能拿出20万的主力,攻克济南。这么一对比,守住济南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为此王耀武两次奔赴南京,要求撤出济南,但遭到蒋介石的反对。无奈王耀武只能返回济南,硬着头皮抵抗。
战斗没打几天,吴化文不想再效忠蒋介石,毅然选择起义,投奔解放军。这个事件,极大影响军队的士气,也给王耀武狠狠一击。
没几天,解放军就重兵压境了,战斗到了关键关头。他本想撤出济南,但蒋介石不允许,他彻底绝望了。
没办法,他下令死守济南,等待援军到来,同时下令把城内的百姓疏散,把军法处和监狱里的押犯全面释放,特别指示不能伤害共产党员和俘虏人员,给每个人都发一点钱,把他们送出城去。
不得不说,王耀武这个举动是聪明的。他知道顽抗没用,希望能给共产党留下一个好印象,留下一条退路。
到了夜晚,王耀武深知前途难测,不管怎么顽抗也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辗转难眠。可要他向别人一样起义,他又觉得对不起蒋介石多年的栽培。他想到自杀,可又想到家里八旬的老母亲,怕自己死了,没有人侍奉她,也下不了决心自杀。
但继续顽抗下去,肯定会被俘虏,太损他抗日名将的名头。想来想去,他想得睡不着,索性起来踱步。走着走着,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三十六计走为上。
就在解放军大军攻进济南城时,王耀武下令让一个营的兵力向城北突围,引发混战。在一片混乱中,他和卫士在一个百姓的房子里,换上便衣,装成逃难的百姓向城外逃去。
他化名乔坤,头上裹着白毛巾,腿上贴着大膏药,谎称是山东临清人,原来在济南开饭馆,饭馆在战斗中被炸毁,腿上受了伤,想去青岛投奔亲戚治病。他还准备了一些钱和一张假路条,雇了一辆畜力车,一路从济南城出发去青岛。
由于王耀武本来就是山东人,说得一口山东话,所以一路走来,他走得很顺利,没有什么人怀疑他。虽然也遇到了解放军和民兵的哨卡,但是都没有被怀疑。
直到他们一路走到一个村庄,王耀武要去桥下方便,随行的卫士想都没想,随手把几张雪白的手纸递给王耀武。这一下子引起村民的怀疑,要知道当时这种手纸,只有国民党的大官才能用得上。
村民向当地公安局反映这一情况,很快王耀武一行人就被拦住了。经过一番盘查,公安战士从他们的身上,果然搜出了一些雪白的高级纸。检查行李时,战士又搜出一些钱财,还有一张路单。
一个战士问:“这张路单是怎么来的?”王耀武回答:“在...益都...是他们办来的,我也记不清了。”济南的商民怎么去益都办通行证呢?很明显,他的回答漏洞百出。公安战士初步判断,他肯定是从济南逃出的国民党将领。
于是他们继续对王耀武一行人审讯。在审讯中,王耀武越来越心慌,口供根本对不上,紧张得额头直冒汗。经过反复思考,他见没有希望了,老实交代了自己的身份。
可同时,另一个地区的部队,又传来消息,他们在那里也抓住了一个王耀武。这下让人摸不着头脑,怎么会出现两个王耀武呢?
公安战士只能再次审讯王耀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耀武死了心,如实交待,那是他布置的随从。为了掩护他逃跑,在济南城被攻破前,他就悄悄安排了几个年龄和身形和他差不多的随从化妆逃跑。
他再三嘱咐他们,一旦被抓住,就说是王耀武,来个以假乱真。最终公安战士追到那些随从,确认王耀武的身份,王耀武成了俘虏。
王耀武被俘后,解放军抄了他的家。本以为王耀武是国民党高官,家里的钱财肯定不少,可一番搜查,竟家无余财,只有2台拖拉机。陈毅得知这个消息,觉得很诧异,询问他藏着这个干什么?
王耀武回答,这2台拖拉机是外国友人送给他的。他本想等着国家太平了,没有战争了,就老老实实回家当农民,有拖拉机方便种地。陈毅听后,唏嘘不已。
想当年王耀武也是一位抗日名将,本想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就去过太平日子,不想再参加战争。可蒋介石一意孤行,让他这个心愿成了泡影。
晚年生活
王耀武被俘后,解放军和他详细讲了共产党的政策。他倒是很诚恳,评价共产党的一个普通职员比他们一个县长的能力都要好,他们就算想学也学不来。不久,他被送往益都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
刚开始,他每次听到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批判,他都感觉很难堪。并且对我党的政策也不太了解,内心忐忑不安,顾虑重重。经过毛主席和罗瑞卿等人的不断开导,他才逐渐改变心态,决定走上正确的道路。
有一次,王耀武发高烧,情况有点严重。管理干部得知情况后,让医生给王耀武用了当时比较昂贵的药物。王耀武痊愈后,得知这些,心里很感激。这些经历,都让王耀武正确认识了共产党。
渡江战役后,他和其他将领被送到苏州,继续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王耀武来到北京的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王耀武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升。
他当了学习委员,负责各组的学习,经常在中队,大队,甚至是全团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在里面待得时间越久,王耀武越发觉得跟着共产党是正确的。他在里面,吃的食物比一般干部都要好,鸡鸭鱼肉经常都有,还有香烟和水果。
尽管这些将领曾经犯错,但是考虑到他们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结合他们的表现,毛主席决定特赦第一批战犯,王耀武就是其中一员。
周恩来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让王耀武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负责撰写材料,审阅稿件。能够得到这个机会,王耀武很珍惜,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肃细致。此后一年间,周恩来和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几次接见他,亲切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还带着他参观东北,西北等工业基地的建设。
几年后,在周恩来的关心和牵线下,王耀武还和北京八十二中的老师吴伯伦再婚了,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婚后两人相处融洽,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
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4岁。多年后,中央为他补办了追悼会,肯定他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将他的骨灰放入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