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天下之所以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只有两个国家联合起来,他们才有希望对抗强大的魏国。
可夷陵之战的出现让这一切都成为泡影。那吴国和蜀国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一场吴国和蜀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吴国的背刺。
当时关羽正和曹丕打得不亦乐乎,曹丕当时不敌,正在节节败退。孙权却听从吕蒙的建议,不仅从背后偷袭蜀军,而且还趁机夺走了荆州,最终导致关羽战败身死,一代武圣就此陨落。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在夷陵之战爆发之前,孙权曾经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向刘备求和。那么,刘备为何没有答应呢?
编辑搜图
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备和关羽和张飞桃源三结义,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一直和蜀汉联盟的东吴居然敢在关羽全力对抗曹魏的时候,在背后捅自己的好兄弟一刀。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孙权的求和刘备绝对不可能退让。否则,众人都会感到寒心。
可是,这个说法似乎有点把兄弟之间的情谊放得太高了。毕竟很多成就大业的人,不要说是被盟友背刺了,就是自己背刺了兄弟,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如果仅仅因为关羽的死,就做出决定,那似乎也不像刘备的风格。
编辑搜图
也有人说,刘备是在称帝之后,野心也变大了,想要一统中原,千秋万代。
可是北方的曹魏政权实力比较强,刘备自认暂时打不过对方,柿子挑软的捏,就找上了东吴。
可这样说起来也不对,当初吴国和蜀国两个国家合在一起才能够对抗魏国,现在刘备绝对不会觉得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就可以对抗吴国。除非刘备真的如此自大,否则这个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刘备一定要打这场夷陵之战,哪怕冒着自己再也无法统一天下的危险也一定要和东吴开战?
编辑搜图
开战的真正原因
吴蜀之间多年同盟的破裂,其实并不是刘备狂妄自大,或者说刘备想要为兄弟报仇,真正的原因,是孙权实在太气人了。他给刘备的那封求和信件,实在是有很大的问题。
可以说,刘备举兵伐吴,那是刘备脾气好,脾气不好的人,可能直接把东吴的使者给杀了都有可能。
那么,东吴的这封信件当中究竟写了哪些让人血压升高的内容呢?
首先,东吴的这封信写出了刘备出兵的原因,就是为了关羽。
然后,让人血压升高的内容:“虽然我们的确背刺了你们,还导致关羽死亡,可是你不能找我们的麻烦,因为你一个人打不过曹操,你需要我们的力量来帮助你对抗曹操。
至于我们夺走荆州的事情,你最好也不要计较,因为你志在天下,要夺取天下所有的土地,既然这样,荆州你县让给我们也无妨。
还有,这件事其实全部是吕蒙那个家伙的主意,跟东吴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要是真想找人麻烦,不如去把吕蒙杀了吧?”
看到这个信件内容,强势一点的君主肯定就会把东吴的使者杀死在自己面前,然后立刻出发,为自己的三弟报仇。这才是强势君主的做法。
刘备决定讨伐东吴,已经算是温和的了,否则孙权派来的使者,连命都保不住。不过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戚,看在诸葛亮的份上,刘备应该也不会杀他。
总之,东吴的这封信件,内容完全是踩在刘备的雷区上。
虽然刘备确实看重孙刘联盟,一个人也确实打不过曹魏政权,可是就这么说出来,让刘备的面子往哪放?再说,刘备一个人打不过曹丕,孙权就能打得过?结盟本来就是双方各取所需都事情,可是在孙权的这封信当中,倒像是刘备求着孙权结盟一样。
孙权他们夺取的可是荆州,这是诸葛亮隆中对当中对于蜀汉政权要夺取天下最重要的地方,也算是蜀汉政权的大本营。
如今大本营都丢了,你就来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就想让最近事情随风飘过,那怎么可能呢?
再说回吕蒙,他是东吴的将领,如果没有孙权的同意,他怎么会向荆州发兵。这封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你们要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简直是欺人太甚。
刘备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高统治者,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侮辱,不蒸馒头争口气,他发誓要找东吴的麻烦,大军当即就开拔了。
东吴和曹魏
那么东吴的这封信措辞如此不当,这究竟是孙权的意思还是手底下人擅作主张呢?极有可能,这是孙权的意思。
因为当时三国已经到了后期,三个政权之间都在互相征伐,想要一统中国。孙权可能觉得,都到决赛圈了,能灭掉一个竞争对手算一个,先打败刘备,再来说曹操的事情也不迟。
再加上,孙权对荆州这块地方也是垂涎不已,正好这一次夺取了荆州,他可能也想去刘备跟前嘚瑟一下。就像一个人买彩票,临走之前让自己的朋友帮忙参详一下号码,结果这个号码中了五百万,难免就要回朋友那里炫耀一下。可是那个朋友听到消息之后的感觉,可能就一言难尽了。
而且打仗本身也没有多少道义可言,只要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背刺盟友的事情,其实并不罕见。而且,孙权笃定刘备不敢真的翻脸,毕竟那封信虽然气人,可说的也是事实,刘备一个人确实很难抗衡曹操。
就这样,孙权让诸葛瑾送了那样一封信,可是,刘备并没有向孙权预料的那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下定决心征讨吴国。
这让孙权有点吃惊,可蜀军既然杀上门来,自然要全力应对。夷陵之站以东吴大获全胜而告终,而蜀汉的精锐一夜之间损失殆尽,刘备最终也不得不白帝城托孤,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而诸葛亮在世期间,举行了六次北伐,却再也没能撼动曹魏政权。
说完了东吴,再来说说曹魏,对于吴蜀之间的这场战争,曹魏自然是乐见其成,恨不得他们打得再激烈一些才好。有人说,夷陵之战,是曹魏统一三国的绝佳机会,可惜曹魏没有抓住。
夷陵之战之所以会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因为孙权高估了孙刘联盟的坚固性。
对于刘备来说,孙权只是盟友,感情自然没有和关羽深。毕竟,这三个人是许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的誓言的。
所以,孙权在大战将起之际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明智的。尽管曹魏政权的后代不怎么样,可曹操和曹丕两个人还是很不错的。
孙权的那一封求和信,其实根本不是在求和,而是在挑衅。诸葛瑾看到这样一封信件、想必心中也颇为无语。只不过,人家派他来,他不能拒绝罢了。
夷陵之战,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都是不划算的。
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就不说了,东吴也不得不独自对抗曹魏,他们也对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