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在蒋介石“步步为营”的战术下,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的根据地不断被蚕食,革命的星星之火日渐衰弱,进入了空前黑暗的时代。
1936年,卫立煌奉蒋介石之命肃清大别山的“共匪”,他是国民军“五虎上将”之一,战功赫赫,军事能力自然无需置疑。
卫采取的措施极为毒辣,一边加紧修筑各种地堡、工事,并训练和打造了一支装备齐整、作战素养极高的剿匪队,一边在附近村民中推行“五家联保”协议,让老百姓不敢收留红军士兵,以达到在最短时间内剿清红军残余力量的目的。
林维先以己为饵 吸引卫立煌十几个团
大别山红军游击队主要是红28军,政委高敬亭针对卫立煌的清剿方案快速做出研判,制定了非常灵活的游击战术。他命令所有部队不要和敌大部队正面交锋,敌人进山,我们就去平原,敌人集中兵力,我们就化整为零,让敌人捉不到,摸不透。
作战会议上,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高敬亭讲解战术,此时一位小将却突然站了出来,他朗声说道:“政委的部署完全正确,但是我希望由我带一支部队向西突围,让敌人以为我们主力部队西撤,给大部队争取行动时间。”
高敬亭沉吟片刻后批准了小将的建议,但也千叮万嘱,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与强敌硬碰硬。
这位有胆有识的小将叫做林维先,当时还只有24岁,职务是军部参谋,统管特务营。接到命令后,他立刻带着特务营西出平汉路,这一路上,他一边率部躲过敌主力部队的行进路线,一边瞅准时机消灭了不少落单部队和士兵,还特意造出一些大部队行军的痕迹,以此迷惑敌人。
林维先
整整7天时间,卫立煌看着作战地图百思不得其解,本以为大别山里的红军已经是囊中之物,结果打开的时候才发现口袋漏了,大米撒的到处都是,东西南北都有红军游击队的影子。
论大兵团正面较量,卫立煌很有自信,可是小股部队的遭遇战、游击战,国军并不擅长,所以卫也不敢轻易分兵,还是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此时,林维先的诱敌策略起到了效果,卫立煌最担心的就是大别山红军西逃,因为西北并不是国军直辖地带,万一煮熟的鸭子飞了,跟蒋介石也没法交代。
于是,他立刻命令东北军的两个师去围追堵截,外加一个孝感保安团从前方堵截。
林维先只有一个营,面对两个师一个团,战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一旦正面遭遇,必然十死无生。
不过当林看到如此多的敌兵向他迅速靠拢,欣喜还是大于担忧,毕竟这是早就订好的作战计划,本来他就是当诱饵的,能钓上这么大的鱼,简直是意外收获。
红28军
面对孝感保安团的堵截,林维先让一个连吸引火力,他则率大部队隐蔽在孝感平头山观察敌军动向。
一连连长雷学文不辱使命,牵着敌人大部队退回了大别山,战死数十人,然后又一次没入了密林深处。
卫立煌正在作战室焦急的等待回报,很快就听到了好消息,说是红军西逃部队被打回了大别山,土匪头子林维先和其余200多人命丧当场,圆满完成领导指示。
卫立煌听罢大喜,连忙犒赏三军,他心想很快就可以将大别山的红军一锅端掉,回到南京,肯定要加官进爵,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活捉敌大官 化装搞偷袭
就在卫立煌等人做白日梦的时候,林维先派出的哨骑在平头山附近的青山镇发现了一个押送军用物资的马队,负责押送物资的部队不多,不过100来人。
林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连忙部署士兵提前守在马队的必经之路两旁。等到敌人经过的时候,林一声令下,两侧伏兵齐齐杀出,各种枪炮子弹倾泻在国民党军身上,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不但一举夺下大批枪支弹药和粮草,还活捉了25路军的后勤部长王国珍。
林维先从王国珍口中问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动向,接着让战士们换上国民军25师的衣服,他自己则穿上了王国珍的军官制服。不多时,跟之前一模一样的物资马队重现江湖,我们暂且称其为游击马队。
游击马队在林维先的带领下,一路有惊无险地穿越敌占区,跨过了卫立煌的层层封锁,来到黄冈县的上巴河镇。
这里是湖北省保安第八团的驻所,看到游击马队后,有哨兵上前询问他们的番号,林维先满脸黑气,甩了甩手里的马鞭,傲慢地说:“我们是25军后勤部的,给兄弟们送好吃好喝的来了,赶紧叫你们首长出来点货,给你们送完东西还得去下一站呢。”
哨兵还真的被林维先的气场唬住了,原来在国民党军队里,押送物资粮草可都是肥差,而且清一色都是军队里的大官,跟各方面的关系都硬的很,于是赶紧去请首长。
谁知偏巧团长去总部汇报工作去了,眼下这里最大的官就是个连长,连长听说有大官来访,赶紧对着镜子整理军容,把头发梳梳整齐,扣上风纪扣。
连长三步并作两步走出营帐,老远就看到林维先手持马鞭,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于是他立刻把走路变成小跑,同时努力挤出一个谄媚的笑容,走到近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着转头对众人说:“都愣着干什么,首长特意来关心我们前线官兵,还带了这么多吃的用的,鼓掌欢迎。”
林维先双手往下按了按,示意大家差不多就行了,分发了物资之后,他把连长拉到一边,又问了一些军队部署的事情。
眼看天色渐渐黑了,连长也是个懂事的人,连忙说:“首长,你看天色也不早了,为了安全不能走夜路,我认识附近一个不错的旅店,不如我带你们过去住宿一晚,明早再上路,所有费用算我的。”
敌连长还真是急人之所急,林维先正发愁部队过夜的问题,没想到还被敌人给想在前面了,于是他借坡下驴,对着连长露出一丝微笑,同时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就是同意了。
连长大喜,赶紧叫上几个人带着火把灯笼,一路护送林维先等人去到旅店,临走还特意留下几包香烟,房费也都提前结清了。
众人十几天都没睡个安稳觉,一直在东躲西逃,这下终于有温暖的床铺休息,瞬时鼾声大作。
第二天一早,林维先跟大家一起吃过早饭,接着上路与敌人打游击。此时所有人都养足了精神,也都换上了国军的先进装备,战斗力陡增,林维先通过与敌人的官兵沟通,也充分掌握了这一带的军力部署。
接下来,精彩纷呈的化装游击战开始了,他们先是杀了个回马枪,把那个“好心”连长和他的部下一网打尽;接着来到黄冈县马鞍山东南,又轻松端灭了一个连队;然后急行军100多里,一把火烧掉了25军位于下巴河的一个军需仓库。
有了后勤部长、军部秘书长的“头衔”,每到一处,国军对他们都完全不设防,而就在其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林维先等人就会突然临阵变节,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个别侥幸逃跑的国民党士兵跑回了军部讲述情况,却发现鼻青脸肿的王国珍也在,这才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林维先是特意留王国珍一命,只是将他打了一顿,然后捆起来丢在一边。当夜林召开作战会议时,特意提高嗓门说:“现在大别山根据地已经保不住了,必须西进,红28军即将与25军会合,离开敌人的包围圈。”
王国珍在一旁听的真切,眼见没有人注意他,他便挣脱绳子趁着夜色溜之大吉,被另一股国民党军救下,送回了军部。
王国珍逢人就说,红军主力都在西边,殊不知他已经被林维先利用了,用的正是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法门,这一切都是林提前安排好的,就是为了让他去传递假消息。
于是,林维先用不到500人的兵力,迷惑和牵制了卫立煌十几个团的兵力,为我主力部队争取到宝贵的调整时间。
由于其他战场的兵力被大量调往西部,战局形势大为改观,卫立煌一举荡平大别山的计划最终流产,大片革命根据地春风吹又生,红军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为解放战争胜利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拼刺刀 用牙咬 不屈的红军英魂
林维先只有24岁,为什么面对兵力几十倍于自己的敌兵毫无惧色,还能游刃有余出入敌营名不改色,将众多国民党高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那是因为林此前经历过更让人绝望的困境,尸山血海一般的人间炼狱,整个人死过一次,自然无惧无畏。
1934年,林维先在皖西北熊家河一带打游击,因为当地干旱少雨,粮食产量本就不高,加上连年战火,老百姓的温饱都成了难题。
红军和当地百姓一起开荒种地,好容易等到秋收,百姓官兵一起打粮。当时林维先带领的特务营的任务就是掩护老百姓打粮,谁知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却陡生变数。
秋日暖阳的祥和氛围中,附近的林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密集的枪声,几处民房也冒出了黑烟,原来是附近的匪兵又来劫粮作恶了。
这伙匪兵大多是由附近地主的纨绔子弟,外加一些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构成,平日里就喜欢欺负穷苦百姓,压榨民脂民膏。
林维先最见不得百姓受苦,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他迅速召集队伍埋伏在漫林河边的灌木中,下令等匪兵靠近再打,节约子弹。
这伙匪兵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自然不是林维先的对手,大部分被当场击毙,再也无法为祸乡里。
谁知侥幸逃脱的匪兵却引来了麻烦,很快国民党25路军和11路军外加两个主力师齐齐杀了过来,准备把皖西北的红军包了饺子。
为防止红军突围,敌兵选择放火烧山,很快,林维先驻守的熊家河一带就被熊熊火焰包围了,根本无法逃脱。与此同时,敌兵不停缩小包围圈,很快就要正面遭遇了。
对于红军游击队来说,这几乎是最糟糕的情况,丧失了机动性的正面战,纯属以卵击石,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武器装备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唯有殊死一搏,用生命和热血捍卫脚下这片土地。
林维先利用地形优势,全力与敌人周旋,身边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子弹也打光了,他就让战士们用石头砸,用大刀砍。有的战士大刀卷了刃,索性扑到敌人身上用牙齿撕咬,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
国民党军本来以为一个昼夜就能结束的战斗,被林维先等人硬生生拖了两天两夜都无法前进半步,不过这样打下去总归是要全军覆没的,眼见周边火势稍退,政委高敬亭果断下达了撤退的指令,命令部队向朝阳山转移。
正是这场战斗让20岁出头的林维先浴火重生,从此之后,他的生命寄托了无数牺牲战友的英魂,性格也更加果敢、坚毅、无惧、无畏。同时,这场战斗也让他明白了情报和信息对于游击战的重要性,只有料敌于先,充分了解对手的行动计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955年,因为在历次战役中的杰出表现和出色指挥,林维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