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做生意,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男人,但清朝末年,却有这么一位厉害的女商人。她不光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后来还被慈禧太后赏了一品诰命夫人的头衔,风光得很。
周莹,那可是陕西有名的女大款。她这辈子啊,真是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硬是自己打拼出了一个商业帝国。可说来也怪,这么能干的一个女人,去世后的情况却挺让人心酸的。
【一、跌宕前半生】
周莹是1869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时候的周家,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说是当地的大富户也不为过。她的曾祖父啊,在嘉庆那时候做买卖,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一下子,整个周家都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不过周莹刚出生没多久,周家就逐渐走了下坡路,但在那块地方,他们家的名声还是挺响的。那时候,大伙儿结婚大都是爸妈说了算,媒婆牵线,娃娃亲的事儿更是常见得很。
周莹小时候,爸妈就给她订了门亲事,对象是吴家的吴聘,成了她的未婚夫。
吴家那会儿是个挺有势力的大家族,特别是吴家东院的头儿,他还跟左宗棠搭上了线。要是做生意能跟朝廷扯上关系,那以后的路子可就顺畅多了。
周莹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而且在做生意这块,她特别有灵性,这大概是因为周家以前就是做这行的原因吧。等周莹慢慢长大,她和吴聘的婚事也就该提上日程了。
但说实话,那时候的吴聘已经病得很重了。吴家虽然有钱,为了给吴聘治病也砸进去不少,可吴聘得的是那时候根本没法治的肺结核。吴家人脑筋比较老旧,想通过联姻冲冲喜气。于是,他们瞒着周莹,没跟她说吴聘的真实情况。
周莹啥也不懂就这么嫁过来了,到了夫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老公早就病得不轻。但周莹这人天性开朗,没过多久也就接受了这事儿。从那之后,她和吴聘虽然时间不长,却也过得挺美满挺开心的。
可老天爷还是把吴聘从周莹身边带走了,那时候周莹才十七岁。那段时间,对周莹来说,简直暗无天日。她先失去了丈夫,接着女儿也没保住,就连东院的主心骨公公,也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吴家东院以前挺红火,可现在啊,就剩下周莹和她婆婆两个女人在硬撑。婆婆上了年纪,这些事儿自然就全压在了周莹肩上。而且,那时候的大户人家,规矩一堆堆的,思想又老旧封建。
你能想到,周莹在吴家没有亲生孩子,那日子过得得多不容易。所以,她从亲戚那儿领养了个娃,一家三口就这么过上了。说实话,钱这东西,谁看了不心动?周莹手里攥着一大笔财富,你想想,家族里有多少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那笔钱呢。
周莹没办法,只好站出来,亲自上手管理起吴家的全部生意。之前也提到过,周莹家里本来就是做生意的,再加上她丈夫身体不行,嫁过来后,公公也带着她了解了很多家里的事务。
周莹特别聪明,没过多久,她就慢慢掌握了要领。做生意这块儿,周莹特别有天赋。她开始在心里默默地为吴家规划起了未来的商业蓝图。
吴家起初只是靠卖盐起家,不过等周莹接手后,很快就拓展到了别的行业。她搞起了不少赚钱快的买卖,比如棉花、布匹、茶叶这些生意,样样都涉足。
北京失守后,关中那地方的棉花迎来了大丰收。这样一来,棉花市场上就乱套了,价格跌得厉害。周莹瞅准时机,用比市场价高的价钱,把市面上的棉花都给收拢到自己手里了。到了第二年,棉花产量骤减,连头一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时候,周莹就开始慢慢放出手里的棉花。没多久,吴家就因为手里的大量棉花,成了这一行里的大户。
【二、收为义女】
周莹拼尽全力,让吴家在陕西一跃成为首富。慢慢地,一个以周莹为主导的商业王国站了起来。不同于那些只看重钱财的商人,周莹心里头装着的是对国家和家庭的深深情感。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那时候,北京城乱得一团糟。义和团的人冲进了城里,不光是他们,英法联军也来了。慈禧太后没办法,只好先躲一躲,带着光绪帝和她侄女隆裕皇后,急急忙忙地逃离了北京。
逃难路上,大伙儿早就没了在皇宫里的那份风光和尊贵。吃喝用度,还有赶路的速度,全都减到了最少。以前过惯了好日子的他们,哪里遭过这种罪啊。
可当他们一到陕西,事情就有了新的变化。周莹一听慈禧太后他们到了陕西,立马就给慈禧送去了十万两银子。
这十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要是让慈禧那时候自己掏腰包,她估计都得犯难。再说,周莹把慈禧在陕西的衣食住行全给包圆了。虽说比不上宫里的享受,但慈禧在陕西的日子也过得挺滋润,没差到哪儿去。
慈禧太后一高兴,立马认了周莹做干女儿,还亲自提笔写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送给她。这事儿对周莹来说,简直是两全其美。她帮了慈禧太后一个大忙,而慈禧太后的这一举动,也间接给吴家的生意带来了好处。
慈禧太后看重吴家,让吴家的生意变得越发顺风顺水。转眼间,一年过去,《辛丑条约》也签完了,北京城总算是安稳了下来。慈禧准备回宫,临走前还专门向周莹道谢,感谢她这一年的周到照料。
可慈禧太后一回北京,就因为《辛丑条约》里那巨额的赔款急得团团转。周莹一听这事儿,二话不说,立马又给慈禧送去了二十万两白银,帮她渡过眼前的难关。
慈禧高兴坏了,立马就给了周莹一品诰命夫人的头衔。在那会儿,不管是当官的、种地的、做工的还是经商的,这荣誉可是顶呱呱的高。周莹得了这封号,吴家的生意也跟着迎来了最红火的日子。
【三、无子而终】
后来,周莹好几次给朝廷捐了大笔银子,支持朝廷打仗和军费开支。而且,周莹不光帮朝廷,对那些生活困难的普通老百姓,她也伸出了援手,帮了不少忙。
周莹在陕西那会儿,真的是实心实意帮老百姓。她不光张罗着让大家有学上,还操心着穷苦人家能不能吃饱饭。说她是那会儿的活雷锋,真的一点儿都不为过,大伙儿提起来,都是夸她好。
不过,周莹到了晚年,日子却过得挺悲惨。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没多久就去世了。
周莹这一辈子,全都搭在了吴家,按理说,她死后应该和老公吴聘埋一块儿。可吴家的老一辈们不答应,说他们不让周莹和吴聘合葬,就因为周莹没给吴家生个一男半女。
那时候的封建社会,大户人家都有自家的老规矩,就连朝廷也插不上手。周莹一辈子都在为吴家辛苦付出,到头来,却连跟丈夫埋一块儿的权利都没捞着。
最后,我们就近把她安葬在了吴聘墓旁的一块空地上,那座孤零零的坟墓,就成了周莹的最终安息之地。
【结语】
周莹,一个女商人,身份虽不高贵,但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当国家遇到大难,她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一点不含糊。
她的本事那可真没话说,硬是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吴家。但吴家呢,对她可没那么好,她走了以后,吴家的做法真是让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