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的王朝,汉朝是永远也绕不过的,因为这个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太深远了。从刘邦,韩信,张良,到最后的曹操,大汉王朝绵延了四百多年,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尤其是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仍萦绕耳畔,太强悍,太经典。
今天要说的是汉朝的一位“小人物”,其实此人说“小”也不“小”,只是相比于其他汉朝的大人物来说他算是小人物了。此人曾经因为反对刘邦用兵,差点被刘邦杀掉来祭旗,后来给汉朝出了一个主意,结果影响了后世很多朝代,后面的王朝几乎都用过他的主意。他是属于主意很出名,而人不出名的典型,他的名字叫做娄敬。提到娄敬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还是不熟悉,因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刘敬,很多的史书上都是使用的刘敬这个名字。娄敬的生卒年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毕竟他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小人物,但是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他和刘邦一个时代的。
娄敬本来是齐国人,他毛遂自荐去见刘邦,说是要和刘邦讨论大事。刘邦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用人,他一听娄敬要和他讨论大事,马上就答应见他(那时候见个皇帝真容易,刘邦能得天下也是有道理的)。结果娄敬就与刘邦讨论了一番定都的事情,刘邦一高兴就赐娄敬姓刘,所以娄敬就变成了刘敬。
汉高祖六年,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匈奴冒顿单于带领大军进攻大汉边境,韩王信(汉朝有两人叫韩信,为了区别因此叫韩王信)被匈奴击败,投靠匈奴。这件事让刘邦十分生气,刘邦心里想连项羽都被我击败了,难道还怕你匈奴不成?于是刘邦亲率大军反击匈奴。汉军在刘邦的带领下势如破竹,第一仗就击败了叛变的韩王信,第二仗又击败了匈奴左贤王和右贤王带领的1万多大军,第三仗汉军和匈奴军队在楼烦(大约现在的宁武附近)展开决战,再次击败匈奴,匈奴退走,销声匿迹。连胜三场,刘邦高兴坏了,开始有些飘飘然了,他决定带30万汉军出广武,彻底干掉冒顿单于。
对于刘邦这个大胆的决定,陶醉于胜利中的汉军将领全都支持,唯独娄敬反对刘邦继续用兵。娄敬为什么反对呢?因为根据探子回报,塞外的匈奴都是些老弱病残,娄敬认为事出反常,按照匈奴的实力不应该是这样,一定有诈。于是娄敬赶紧劝阻刘邦,说道:两军对战,双方都应该显示精锐,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现在匈奴示弱,一定有诈。
刘邦此时正带着30万大军进入雁门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娄敬的言论让他很生气,于是将娄敬一顿臭骂,并且命令卫士将娄敬绑到广武城上,等到彻底击败匈奴后,在杀娄敬,以儆效尤。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真的让娄敬说中了,刘邦在平城附近的白登被匈奴40万大军团团围住,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幸好陈平用计贿赂冒顿阏氏,刘邦才安然脱险。回到广武后,刘邦立即放了娄敬,加官进爵,封为关内侯。此时刘邦才意识到,匈奴不好对付,是汉朝的大麻烦,应该怎么办呢?刘邦又想到了娄敬,希望他给汉朝出个主意,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问题。于是娄敬就给刘邦和汉朝出了一个主意——和亲。
对,就是“和亲”,娄敬是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将和亲提出来作为一个国家政策来实行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就是始于汉朝,由娄敬提出来的。刘邦一听娄敬的主意,觉得好,于是决定下嫁长公主给冒顿单于,当然后来由于吕后舍不得女儿,刘邦最终找了一个替代品,促成了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和亲”。
在当时来说,和亲政策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刘邦击败项羽后,天下被打得稀巴烂,亟待休养生息,通过和亲汉朝得以喘息,国力开始恢复,为后来汉武帝彻底征服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亲政策从此也延续了下来,影响了后世很多的朝代,几乎后来的王朝都用过。譬如隋朝将公主嫁到吐蕃浑,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清朝将公主嫁到蒙古,还有中间的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都用过“和亲”这主意,要么是通过和亲平息战争,要么就是想“以夷制夷”,总之目的各有不同。可能连娄敬自己都没想到当初的一个主意,竟然影响了中国上千年。